密云区幼儿园专任教师数学领域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活动三)

团团的饲养员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4日,密云区幼儿园专任教师数学领域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第三次培训活动如期举行,此次培训以自主学习和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各园种子教师学习探讨的氛围浓厚,时效性强。</p> <p class="ql-block"> 田方老师通过理论知识、教学视频、活动案例等方式,使老师们深入理解了数概念与运算的核心经验以及儿童在该领域核心经验学习过程中的发展轨迹与特点,启发老师们在日常活动中需要提供适宜的材料,创设丰富的情景,使用易于幼儿理解的数学语言,进而有效的支持和促进儿童获得数概念与运算的核心经验的认知能力发展。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学习与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一部分 数(数概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要点1:数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第一节:核心经验的阐释🍃</b></p> <p class="ql-block">1.数数:数数可以用来确定一个集合中的数量。</p><p class="ql-block">2.<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计数,即数数,就是将具体的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求解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一一对应,结果用数字表示。</span></p><p class="ql-block">3.<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数数中的错误类型:点指错误、数序错误、对应错误、命名错误。</span></p><p class="ql-block">实质: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p><p class="ql-block">4.数数原则</p><p class="ql-block">(1)一一对应原则:一个集合中的物体必须且只能点数一次。</p><p class="ql-block">(2)固定顺序原则:点数物体的数词是有序且始终如一的。</p><p class="ql-block">(3)基数原则:数到最后的数词就是代表集合的总数。</p><p class="ql-block">(4)顺序无关:集合的总数与点数这个集合中的物体的顺序无关。</p><p class="ql-block">(5)抽象原则:以上四个原则可以用于任何可数实体的集合(具体——抽象)。</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学前儿童数数发展轨迹🍃</p><p class="ql-block">1.内容方面: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p><p class="ql-block">动作方面: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手区分物体</p><p class="ql-block">3.语言表述方面:大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默数</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学前儿童数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p><p class="ql-block">2~3岁唱数 3岁后点数 三岁后手口一致点数 </p><p class="ql-block">3~4岁说出总数 4岁后目测数 5岁左右按群数</p> <p class="ql-block">第四节:影响学前儿童数数能力发展的因素🍃</p><p class="ql-block">计数数量、计数材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要点2:数量</b></p><p class="ql-block">第一节:核心经验的阐释🍃</p><p class="ql-block">1.数量:是集合的一种属性,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不同的数量。</p><p class="ql-block">2.数量比较:</p><p class="ql-block">(1)学前儿童对集合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数数、一一对应、视觉提示、目测</p><p class="ql-block">第二节:教师的支持性策略</p><p class="ql-block">1.改变或者调整集合排列方式、数量</p><p class="ql-block">2.语言提示</p><p class="ql-block">3.调整提问方式</p><p class="ql-block">4.强化正反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要点3:数符号</b></p><p class="ql-block">第一节:核心经验的阐释🍃</p><p class="ql-block">1.数符号:数字符号的使用有多种方式,他们的数字意义不尽相同。</p><p class="ql-block">2. 基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参照数⬅️ 数➡️序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命名数</p><p class="ql-block">基数:用来表示数量。</p><p class="ql-block">序数:用来说明在序列中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命名数:用来给某一数集合命名。</p><p class="ql-block">参照数:用来作为可以共享的衡量标准。</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教师指导性策略与建议🍃</p><p class="ql-block">1.要提供数概念学习的情景和背景,促进联系和迁移。</p><p class="ql-block">2.依据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水平差异性地提供巩固应用性活动。</p><p class="ql-block">3.关注符号和语言在儿童数概念建构中的关键作用,支持多种表征。</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二部分:数运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要点1:数量变化</b></p><p class="ql-block">第一节:核心经验阐释🍃</p><p class="ql-block">1数量变化:给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能使集合变大,而拿走一些物体则使集合变小。</p><p class="ql-block">第二节:故事中的数运算</p><p class="ql-block">合并、分开、变化未知、起始未知、比较、均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要点2:分解与组合</b></p><p class="ql-block">第一节:核心经验的阐释🍃</p><p class="ql-block">1.分解与组合:一定数量的物体可以分解成相同或不同的部分,这些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p><p class="ql-block">第二节:儿童加减运算发展的轨迹</p><p class="ql-block">动作水平➡️表象水平➡️概念水平</p><p class="ql-block">第三节:学前儿童数运算策略和发展特点</p><p class="ql-block">1.逐一加减:就是用计数的方式进行加减运算。</p><p class="ql-block">2.按数群加减:指幼儿能够把数作为一个整体,从抽象的数群出发进行数群间的加减运算。</p><p class="ql-block">3.逐一加减(加法):全部数、接着数</p><p class="ql-block">4.逐一加减(减法):数数、匹配、倒数、加上去。</p><p class="ql-block">第四节:教师指导性策略与建议</p><p class="ql-block">1.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促进幼儿数运算能力的发展。</p><p class="ql-block">2.在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中获得经验积累经验。</p><p class="ql-block">3.在底结构的日常游戏中巩固经验,提升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三部分:讲座答疑及作业情况反馈</b></p> <p class="ql-block">田方老师的讲座内容,紧紧围绕幼儿园教学实际,讲授思路清晰、语言生动形象、案例丰富有启发性。老师们在认真聆听的同时,也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动脑思考,收获颇多!</p>

数数

集合

运算

点数

学前

儿童

经验

加减

数量

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