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汝水,古称汝海。浩渺碧波,渔歌唱晚。两岸鼓箫婉转,儒道共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璀璨,共同构成独特的地域特色。偶遇初冬暖阳,驱车过粼粼汝水,走进云水汝南,游走于山水间,追寻灵魂深处那份超然,抚慰被现实碰撞疲惫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峰回路转,车又随路蜿蜒曲折,伴随眼前一片片碧绿的麦畦延伸,不觉间已到汝南塔角山。此山自东向西三峰相连,因一座培风塔耸立其中山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来到位于中山的三山寨慈清宫,这里当地俗称奶奶庙。供奉的是女娲娘娘(一说是王母娘娘),此山往南地势低洼,刘洼、耿洼等村星罗棋布。据说王母娘娘原先看中的是东山,不想玄武大帝也看中东山,并把自己的紫霄宝剑插在东山为记。王母娘娘无奈只能移驾中山,不料中山地软,王母娘娘神位一坐,山倾往南,流水不断,形成低洼无数。</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蓝天下,仰望庄严的汉白玉女娲举五彩丹石补天的神像,遥想开天辟地宇宙洪荒之时,苍穹裂雷电震,氏族女娲炼就五彩丹石九九八十一块,既完成补天大愿泽被万代,又遗一块于青埂峰下,终成红楼一梦。举步拾级而上进入山门,看到的是一座现代仿古三层阁楼,只见红瓦绿墙盘龙柱巍峨,金碧辉煌娘娘像庄严。看着数尺高的三炷香青烟缭绕,耳畔传来无数信女洋洋虔诚祈告,再想到听到的传说故事,俨然沾上一丝神仙气。不由得打躬作揖,弯腰膜拜。</p> <p class="ql-block"> 登上山巅,看地标建筑——培风塔,七级古塔耸立蓝天,迎着朔朔冷风,仰望古塔巍然不动。此塔记录虎摇头名门望族繁华兴盛的过往烟云,培植文风,造福故里,这应该是传统文人儒家精神的写照,却又无言地和下面的青烟几缕相融相生。这就是包容的中华文化,这就是根植于底层的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 领略了娘娘庙,不自觉得有想膜拜玄武大帝的修行道场的冲动。仍旧是民间的建筑,仍旧是草根信仰的痕迹。但夹道满绿的翠柏,院子里遒劲的古槐以及那池据说不腐不朽的清水,似乎比女娲所在的中山多一缕生命的朝气。也许是东山迎朝阳的缘故吧,也许是男性之神固有的阳刚之气吧,抑或是心情使然罢了。站在山顶,迎着扑面而来的寒风,看山下如带的公路盘桓远逝,看一洼一洼高低错落的房舍民居,看远处碧波荡漾的汝水浩渺,顿有时空错落,人生苦短的无限感慨!</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隐在山间云起缭绕的楼宇殿堂,还是藏在谷底清秀温润的林间清泓,总能勾起我无限遐思。于是我走过山,追寻水。一路辗转,奔玉带河、万泉河汇聚之地——代湾而来。这里青砖黛瓦、翠竹隐隐,是宜居山乡。玉带河从石门水库逶迤而来,穿村而过。虽是冬季水势不大,倒也是清波依依映枯柳,碧水潺潺倒修竹。一群灰羽紫羽的鸭子和雪白的大鹅在河水里逍遥自在,相互追逐嬉戏。真应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了。两岸石砌的堤岸错落有致,倒有几分江南水乡的意境。一条村间小路穿和而过,没有小桥,仅有几个圆形磨盘一字摆开,供行人垫脚过河。我像一个孩童一般,沿着水中石走过来,再走过去。往前看河水悠悠、鸭游鹅逐;回身望,石间激起洁白的浪花,旋转着无声汇入碧潭。这多像梦里向往的水乡啊,恍惚间回到七、八岁时候,挎着妈妈缝制的百布碎头花书包,蹦蹦跳跳回家的时光。只是没有面带笑容的妈妈挽起衣袖在河边洗衣的靓丽面容,也没有伙伴们在前头欢呼飞跃的呼喊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过玉带河畔的那棵老槐树,心心念念还是万泉河的龙嘴清泉。于是继续前行,走过坡、转过岭,使劲闻着春日里盛开的山桃花的余香,终于看到半扎东大桥。还记得姝婕小女在转转梯上迎着春风欢呼的笑容,还记得手扶串串的榆钱站在水边娇媚的容颜,还记得双手撩起清澈的泉水新入心脾的爽快,还记得小池塘里逍遥飘荡的那一艘小游船飘啊飘、荡啊荡.....老父亲拄着心仪的龙头拐,站在东大桥上讲述宛洛古道人来车往的曾经岁月。这一切都恍然在眼前,又好像好遥远的过往。铃声悠扬,夕阳斜照,你赶着骡马过桥而来,我乘着驼铃走桥而去,来来往往中演绎着商道上的悲欢离合,花红酒绿中娇羞青春倏忽白发斑驳。</p> <p class="ql-block"> 最能记录这段商业繁华岁月的就是东寨门旁的山陕会馆了。戏台似乎还响着秦腔的高亢悲壮,似乎还甩出流转的水袖磨腔。秦晋交好的商道佳话,关圣老爷的重情重义被院里那棵数百年的梧桐树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曾经的时节,商业浓厚的关帝庙成立学堂,成立读书郎的苦读之地。前有学子苦读,后有关帝夜挑,春秋忠义就这样种在了乡间孩童的心底。铁种声声悠悠,师生你教我读,虽然困苦心却富足。庙里的学堂曾几何时遍布乡野,神像凶煞却挡不住孩童聪颖,曾经的晨钟暮鼓变成了尊师重道的上学下课铃声,启迪心智,开播人生。</p> <p class="ql-block"> 看一眼熟悉的龙嘴,尝一口甘甜的泉水,再去寻找草木繁华。听说河对岸以前没有人家,后来人烟稠了才逐渐聚族而居,叫杨庄。攀河沿而上,一个又一个好似枯井的洞引起我的情致,这就是北方常有的红薯窖。可以脚蹬两边小坑下去,窖底离地面有三四米左右,下面往四周挖出一小间房子的地方,用于储存红薯、白菜。这也是久远的童年记忆,也是曾经的生活记忆。</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我发现一行荆棘,寒冬却仍显苍绿。只是不见一片叶子,只有一个个或绿或黄的状若金橘的果实挂在枝间,硕大的针刺锋利地围枝条而生,保护着诱人的果实。连鸟儿估计也无从下口,这也许就是生存之道吧。经询问才知此果叫铁犁柴,是一味中药。细查得知这就是晏子口称的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枳了,顿时想到了温庭筠《商山早行》里的“枳花明驿墙”的诗句。此刻因是隆冬料峭,当然不见春风里她枝条抽出的油绿新芽,也难见白花暗香了。但谁能知道此时此刻她不在思念成为橘的淮南水乡呢?也许她此刻正在做一个美美的梦,梦里沐浴江南春雨细密,梦里看着菜花金黄,梦里乌篷船桨呼啦呼啦唱着浣女归家的歌谣。轻轻摇一下,摇醒沉醉的江南梦,摇来“大雪覆盖处,梦里一江南”的苦楚和幽思。</p> <p class="ql-block"> 听说半扎要改造,但心里真得希望留住古朴原始之美,留住沉在心里的往昔岁月。宁愿这成为一个梦,一个永不要醒的梦,永远存在于记忆深处的汝水之南,不离不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