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秦坑儒谷踏访高建强的《兴文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3日是我国设立的第八个公祭日。当天为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在秦始皇坑儒遗址保护开发第一人高建强先生的盛邀下我们一行趋车前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和灞桥区交界的洪庆堡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建立在临潼区洪庆堡村秦坑儒谷碑。在这里秦始皇并不是坑的儒生,而是非谤秦始皇的方士。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p><p class="ql-block"> 建立秦坑儒谷碑其目的是弘扬秦始皇的功绩,而不是怀念方士为方士喊冤立碑。</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来到临潼的洪庆堡,实地考察参观了《秦坑儒谷》遗址和高建强的“兴文展览馆”。</p><p class="ql-block"> "秦坑儒谷遗址"是在西安市临潼区的洪庆堡。洪庆堡属临潼区斜口街道管辖,其位置“东纵骊山,西横灞水。”这是时年在《临潼县志》记载洪庆堡方位的词句。洪庆堡村古称“横坑村”。根据宋敏求《長安志》记载:汉代此地称“愍儒乡”。唐天宝中改为“旌儒乡”,立旌儒庙,贾至作碑。宋朝改旌儒乡为“横坑村”。明朝时村寨广修城墙,横坑村又改称“灭文堡”,清朝末年因灭文堡不吉利,又改名“兴文堡”。今取前名将“横坑”雅化为“洪庆”,横坑村成为今天的“洪庆堡”。在灞桥区洪庆街道的正东北方向,村中有213、231公交车直达途经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时令虽然进入了冬季,天气依然晴朗,中午的太阳照在身上心里暖暖的,在主人高建强先生的指引陪同下,我们的车驶向洪庆堡的村南方向。“就在这一块儿”。高建强说着,手指向一铁栏围档着的农家小院,随手望去,我停脚步想拍张石碑照,由于围档无法拍取。问高建强有照片没,高答应发给我们。继续徒步向前引我们在一处荒草田里去拜谒遗址的石碑。</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在高建强的带领下顺着长满杂草、荊棘的田间小径,行进间终于在荒草、庄稼丛中发现了这个高大的“目标”:这是一尊下面有龟头的石碑,上面镌刻“秦坑儒谷”四个遒劲大字。我们一行近身来到石碑前,凝眸端详着这个被旁落的石碑,脑际里掠过地方上(临潼、灞桥两个区域)名流高建群、王季庆、刘炳南、高五幸等人写这个地方的诗文,联想我在诸多平台看到的资料,朦朦胧胧的潜意识中,“秦坑儒谷”不单单是个文化遗址,而是个值得商榷、探讨的文化如何走向的大事情。</p><p class="ql-block"> 那么在这焚书坑儒碑下,洪庆堡高建强当年投资立碑的情况,愈加撩拨起我们探幽究竟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焚书坑儒”又名焚诗书,坑术士。说的是术士,其实,也就是说是儒生。从西汉之后,就称为“焚书坑儒,” 秦始皇34年,(即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釆纳了釆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了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博馆私藏的《诗》、《书》也限期交岀烧毁。有敢谈记《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要想学法令的人,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此为“焚书。”其实,焚书是为统一原来的春秋列国的各国文化,统一在全国推行秦文化而已。 在焚书的第二年,就开始坑儒。也就是秦始皇35年。(即公元212年)。据《史记》的《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虽是赢王来纳了李斯的观点,但真正的起因是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因为方士、候生等全是儒生。所以,便有了坑儒这么一说。其实,秦始皇只是坑杀了欺骗和诽议他的方士卢生、候生等人而且。 </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来,秦始皇还是真的受了委屈。因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当然了,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泱泱大国,肯定要实行统一的货币、统一的度量,以及统一法律,以及全国统一的文化、统一的文字。出现焚书一事并不足为奇,至于坑儒只是坑杀那些对自已进行欺骗和诽谤的方士和候生而已。 </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封建君主,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秦国变成了一个强盛、富足的秦国,并且把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变成了一个集权制制的泱泱大国。他的成绩是非常的“了不起”的。</p><p class="ql-block">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p><p class="ql-block">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p><p class="ql-block">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秦始皇坑儒遗址保护开发第一人</span>高建强从1993年主持起草秦坑儒谷遗址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报告,1994年4月4日临潼县计经委以临计发(1994)074号文件同意并予以立项。随后他把多年积赞的数十万元辛苦钱用于勘测勘察确定秦坑儒谷遗址范围,并在遗址立碑,先后被《陕西日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阳光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等新闻媒体都报导了高建强这个农民为兴文做出的立碑举动。</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过去了,似乎被他看好的旅游项目,至今没进展,只有一尊石碑,孤伶伶地耸立在杂草丛中……</p><p class="ql-block"> 高建强执着地行进在兴文的路上,实不容易,1995年他被推选为韩峪乡人民代表;2005年被西安市文物局评定为先进文物保护员;2007年荣获临潼区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奖励。</p><p class="ql-block"> 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对错,毛主席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诗中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p><p class="ql-block">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p><p class="ql-block">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p><p class="ql-block">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p><p class="ql-block"> 咀嚼毛主席这个观点,是应该对“秦坑儒谷”重新认识,必要进行反思:秦始皇何以一统天下,能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 随后大家一行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兴文展览馆”参观后合影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朗朗乾坤正义昌,焚书坑儒吊国殇。</p><p class="ql-block">人能知耻强于后,福佑和平化瑞祥。</p> <p class="ql-block">儒 坑</p><p class="ql-block">文/路东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记:秦赢政“焚书坑儒”留下万世骂名,而成千古罪人!实则为:秦统一中国后发展中遇到一股逆流。是前进还是复古?成为秦政权重要节点!中央集权制能不能建立?郡县制与分封制孰轻孰重?是摆在当政者面前一道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秦统一中国八年后,六国贵族联手策划阴谋。</p><p class="ql-block">郡县制是度量衡统一后另一大创举和重要贡献。而天下儒生竟说动了各阶层,步调出奇的一致。要求秦始皇仿效周天子,恢复分封制。把土地赐赏六国皇子皇孙。</p><p class="ql-block">秦以数万计战士尸体堆出的江山,要我拱手送还回去,且还这么理直气壮?</p><p class="ql-block">而始皇从孩童就以人质身份随父异人被扣赵国。他最恨受人胁迫。儒生们的意见显而易见,要复辟六国。这是任何君王所不能容忍的,何况秦始皇!</p><p class="ql-block">秦皇腰间宝剑跃跃欲出!</p><p class="ql-block">秦王朝以前,中国未一统。诸侯国并存,战国称“七雄”。秦赢政继位,以发展顺应。完成了统一,统一大业定!二三零年始,六国不再生。灭了六国后,封建帝国成!历史上第一,大秦帝国生。赢政称皇帝,秦始皇始称。国家要发展,改革必进行。中央集权制,这是重中重!改革之重点,郡县代分封。前进一大步,对后世有功!意义之深远,后世多采用。郡县制开始,就有反对声。二一三年时,王在咸阳宫。盛大设宴会,众臣祝酒行。大臣周青臣,赞扬秦皇功。实行郡县制,好处比山重!在座一博士,淳于越是名。主张分封制,继续行分封。周青臣所言,博士反感听。当即向秦皇,提己见反声。丞相李斯起,对秦皇发声:有些读书人,总想复古行。今不如昔论,造谣并惑众!借古以攻今,不禁则不行!对陛下不利,国家难一统。秦始皇认为:李斯道理正!采纳他建议,下了焚书令:历史书除外,医药卦书等。规定不能烧,焚书按规定!珍贵的古书,焚烧已无踪。秦始皇焚书,儒生更恨憎。方士们一样,憎恨秦赢政!二一三年时,卢生和候生。替皇找仙药,不老能长生。大骂秦始皇,刚愎自用行。刑罚治天下,不该活长生。两人一合计,卷财钱逃生。谝皇寻药钱,卷入其囊中。秦皇经发现,大发之雷霆!追查诽谤人,读书人儒生。许多儒生们,被抓咸阳城。这些读书人,拷打不经撑。为开脱告发,同党进牢笼。四百六十人,冤鬼魂升空。</p><p class="ql-block">六国被秦灭,国家成一统。治标先治本,统一度量衡!一统八年后,枝从节外生!王行郡县制,与时俱进行。这是一创举,又一贡献重!六国各诸侯,众多的儒生。步调均一致,说动各阶层。要求秦始皇,周天子般行。仿效周天子,依然用分封。所收复土地,赐赏诸后生。六国皇子孙,恢复原分封!秦始皇大怒!这纯是倒行!秦国众将士,数万人毙命!尸体堆成山,江山才成功。以命换江山,让我拱手送!还理直气壮,秦皇气难平!</p><p class="ql-block">秦皇孩童时,人质身份生。随父被扣留,扣在赵国境。受人之胁迫,失尊严失容。精神遭重创,从小留阴影!秦皇想到此,恨从胆边生!儒生其目的,显而易见明。明显为复辟,君王决不容!更况秦始皇,怒发冲冠憎!腰间之宝剑,跃跃欲试中!</p><p class="ql-block">秦皇统六国,诸侯全集中。恐其生后患,关在咸阳宫。兵器全收缴,集在咸阳城。最好一办法,销毁无患生!所有的兵器,熔解化青铜。铸造成铜人,守墓护秦陵。选一守墓人,此人叫邵平!邵平主守墓,多时有闲情。就地务西瓜,当地有名声!种瓜带守墓,一事当两用!邵平种西瓜,邵平店得名!村叫邵平店,地在豁口东。同属灞桥街,地东接临潼。</p><p class="ql-block">六国众诸侯,咸阳度余生。秦皇恐生乱,咫尺隔墙听。国家才统一,百废俱待兴。不由得思考,治国事为重!有天秦始皇,刚起身走动。听到那隔壁,一句话有声:“紫薇星离位”,秦王大一惊!我刚一动身,他们知行踪。转身柱子后,再观其何能?“星已隐于木,秦皇再吃惊。这一些儒生,早已成人精,隔墙能闻声,隔墙能观影!留着必后患,斩杀耳根净!王想一办法,时在一个冬。邵平务西瓜。早已有其名。招呼众儒生,让观一奇景!冬天瓜开花,奇葩之奇生!众儒不相信,招其至红坑!坑早已挖好,坑底花正盛。坑外弓斧手,早埋伏待命!只等王发话,下手不留情!众生到坑边,眼睛不够用。有花也有瓜,哪里的事情?王请其品尝,温水起效应。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入坑那儒生,哪知计已中?坑外全出击,四面齐出动!儒生觉不好,死里难逃生!全部被活埋,土已拥到胸!插翅也难逃,也难再活命!后悔莫及时,铁齿踅顺耕!儒生们头颅,一时随地平!鲜血流成河,河水被染红!从此那条沟,地名叫红青!一坑杀儒生,坑儒成儒坑!亦叫做红坑,传说成红青!红青时代久,现在叫洪庆!河叫红青河,十里红青称。沟叫红青沟,红青堡之东。红青街子村,行政属洪庆。红青堡子村,红青沟一同。辖区都一样,行政在临潼。一沟分两地,长安与临潼。现同属西安,乡党尽知情!</p><p class="ql-block">焚书已在先,隔年有儒坑。两件事相连,焚书坑儒名!两千年以来,秦皇留骂名!千古罪人是,实则大不同。改革遇逆流,国家刚一统。发展与复辟,哪一个更重?发展顺时代,以趋势而行。前进是方向,后退不可能!果断一措施,千古罪人定!究其那原因,历史作评定!后人作评判,应以事实行!实事则求是,一碗水端平。天地行道义,百姓一杆秤!公平不公平?请问老百姓!</p><p class="ql-block"> 2021.12.15冬月十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路东曹,生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灞桥区.洪庆街道.路家湾村人。初中毕业。爱好文学。一九七二年元月在本村任乡村医生至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