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情深 往昔追怀

李阳海(北山牧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故土深情 往昔追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阳海《故土情深》读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海清</p><p class="ql-block"> 我与李阳海老师是老朋友了,李老师前半生从事语文教研工作,成就斐然,发表大量论文和作品,在语文教学界鼎鼎大名。退休后,不再搞教研了,转到散文创作上来,功底深厚,厚积薄发,一发而不可收,异乎寻常的高产,其散文作品见诸于很多报刊,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枫叶流丹》,第二本散文集《故土情深》也即将付梓。当我拿到这部散文集的样本时,眼前一亮,爱不释手,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我不由得对李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 这部散文集共分为乡梦悠悠、流年碎影、情系自然、人伦亲情、心声心语、神州博览、欣赏评论等七辑,共120多篇。令人吃惊的是,这么多篇作品,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其运笔之可谓神速。</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年过古稀,生活阅历十分丰富,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选材广泛,思考深邃,文中涉及大量人、事、物、理,几乎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有家乡的素朴美丽的自然景色,比如《故乡的月亮》、《故乡的那条小河》、《故乡的夏夜》等。有对往事的追怀,比如《老街上的记忆》《怀念老屋的土炕》《儿时故乡的草垛》等。有故乡的枣木果蔬,比如《难忘救命的黑枣树》《油菜花儿香》《难忘故乡的红高粱》等。有对亲人的深情怀念,比如,《回忆我的母亲》《怀念伯母》《让我一生怀念和愧疚的老师》等。有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解放军之作,比如,《七一颂歌》、《八一颂歌》《我与共和国同龄》等。有赞美描绘祖国大好河山、风景名胜的游记,比如,《黄花独带露 红叶已随风》《难忘平遥古城》等。有文学鉴赏类佳作,比如,《人性光芒的楷模——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一曲可歌可泣的青春赞歌——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观后感》《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塞上风云记>观后感》等。</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写作功力极其深厚,写作感觉极佳,所有的素材都被他激活,记忆的仓库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人,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写事,则曲折生动,跌宕起伏;写景,则细腻鲜活,优美迷人;抒情,则真情实感,真挚动人;议论,则深刻独到,洞幽发微……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不论文章的长短,皆是信笔所至,游刃有余,风行水上,各臻其妙。散文大家周同宾认为,好的散文,要写出人性,写出自己,写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好的散文,它同时有两种有质量的内容组成:一是它的内在品质,它所表达出来的接近灵魂的东西;一是它的语言。语言即是内容。语言自身就是内容。那些好的作家,它的语言是自成风格的。散文去征服人、感染人,一是里面有一腔情感,紧接着就是它的语言散文的语言要准确、精练、有个性,这才行。</p><p class="ql-block"> 纵观李老师的散文,我认为,最为突出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文中寄寓的真切深厚朴实无华的感情,第二是自然、平实、质朴、清丽、优美的独具个性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散文是最讲究抒情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种感情,不精不诚,不能感人。评论家张怡微说,好看的散文,应该指向“情”,郁达夫曾提出“散文的心”,认为有了这“散文的心”,方能求“散文的体”。“散文的质量取决于情感的质量,而高质量的情感不会是单一的情感,而是复杂情感。这复杂情感甚至难以用语言表达,语言只能作为一种标识指向它。</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散文,常常被浓郁的感情所笼罩,对家乡、故土、母亲、师长、亲友,对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沙一石,都有一种深深的持久的挥之不去历久弥深的感情。《回忆我的母亲》中,写母亲去世,“母亲,是世界上最温柔的词汇,一个叫起来心里就会溢满柔情的称谓。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对儿子的呼唤。啊!我从此再也没有母亲了,不能深情地呼唤她老人家了,也再也听不到母亲呼唤儿子的声音了……”作者对母亲的无比思念之情,让人热泪滚滚。《怀念伯母》中,写伯母意外离世,“怀念,如编织着的五彩斑斓的梦,只愿沉醉,不愿醒来。伯母,我想你”,对伯母的怀念之情 ,溢于言表。《我与共和国同龄》中,“祖国,我亲爱的母亲,我爱你魅力四射的山河;我爱你伟岸壮阔、博大精深。祖国,我亲爱的母亲你是我心中永远的荣光。”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何等深挚,作者与祖国一同成长,祖国的命运与自己息息相关,这种情是发自内心的,是浸入骨髓的。散文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好的语言是散文成功的一半。语言是一个作家才情的外显。语言的风格可以是多种多样,然基本的要求不外是朴实、自然、流畅、简捷的特点,不堆砌辞藻,不过于雕饰,还要有张力,也就是艺术表现力。李老师的语言风格已经是成熟的作家,在自然朴实明快的主体风格之外,也有典丽工美的质素。比如《南瓜情》中:“小米饭,南瓜汤,挖药材,当干粮……这是前些天我在少儿节目里偶尔听到的。这是我儿时曾经唱过的儿歌,没想到在时隔一个甲子轮回的今天,仍能牵动我的情意,唤起对南瓜的缕缕情思……”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可以说占据了李老师散文的绝大多数篇幅,是他散文语言风格中的主旋律。但是,在他写景抒情类散文作品中,风格就有变化。比如《故乡的夏夜》中,“故乡的夏夜是一幅五彩缤纷的连环画”,“故乡的夏夜是一首悠扬动听的田园牧歌”。《故乡的风》中,“故乡的风是绿色的温柔的”,“夏天的风是热情的爽快的”,“秋天的风是喜悦宜人的”,“冬天的风是纯洁的无情的”,这些语言,整饬优美,典雅绮丽,很好地表现了大自然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散文是老年人的文体,信哉斯言。李老师已是古稀之年,白发满头,然精神依然矍铄。他对散文写作宗旨的把握,对散文艺术精髓的理解,对散文艺术手法的运用,倒显得越发的成熟、圆润和老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老牛自知夕阳灿,不待扬鞭更奋蹄。所有这些,用在李老师身上,都不为过。在此,我想引用臧克家的名作为本文做结,“自沐朝晖意蓊茏,休凭白发便呼翁。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我们衷心祝愿李老师,焕发出无限的第二个青春,不断创作出佳作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作者简介】 刘海清,1961年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在《名作欣赏》、《阅读与写作》、《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词刊》等6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学评论文章300余篇,近年致力于散文创作,作品见于《河北作家》、《河北文学》、《散文选刊》、《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海外文摘》、《当代人》、《秦皇岛日报》、《太行文学》等报刊。散文观:散文是美文,雅文,散文要做到——唯美的文字,古典的情怀,深邃的意境,诗意的氛围,哲思的维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