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与开展,弘扬劳动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1年12月7日,邾城六小的劳技教研活动在录播室顺利开展。学校徐校长、教学张校长、许委员以及所有劳技组的成员参与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彭慧芳老师执教三年级《花球朵朵》一课。教学中,彭老师将《劳动技术》教材内容与美术教材相融合,以皱纹纸材料,从使用剪刀的技法出发,分层递进指导学生熟练灵巧的使用剪刀进行花球制作。</p> <p class="ql-block">台下学生们聚精会神,积极的举手发言。</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顺应技术发展趋势,采用了多媒体微课讲授形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p> <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彭老师以即将到来的元旦联欢会引出课题《花球朵朵》,通过感知讨论、实践操作、花球DIY,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感悟劳动创造美好。</p> <p class="ql-block"> 老师在教室里示范指导学生怎么剪出美丽的花球并且随堂指导。</p> <p class="ql-block"> 教学中,彭老师巧妙运用微视频、记时功能、屏幕投影等技术,直观呈现学习任务目标,及时展示学生实践成果……师生高频次互动,学生学习热情被点燃;特别是后面的应用展示环节精彩纷呈,把课堂推向了新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 美美老师把每组完成好作品的同学请到台上,请大家一起评比谁的花球最可爱最漂亮。</p> <p class="ql-block"> 元旦晚会的音乐响起,同学们穿着花球装扮的各种服饰和头饰,欢歌起舞,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p> <p class="ql-block"> 课后,教学张校长组织听课教师进行了研讨。“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张校长说,“这堂课通过元旦联欢会这一主线,在教学各环节中一一落实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科德育目标;计时功能、资源推送,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劳技学科中多多尝试,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p> <p class="ql-block"> 陈汕老师说劳技课的特点是实践与应用,本节课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制作花球,并能把制作的花球运用到生活中。美美老师的这节课用元旦晚会贯穿始终,让学生学会了制作美美的花球,并学会了让美的花球应用于生活,美化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了制作美、应用美、创造美。由美美老师讲出来真的是美美与共。</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也纷纷肯定彭老师的课呈现了精彩的课堂生成,不仅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还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后半程,校长领导们在百忙之中给我们提出的教学建议与要求</p><p class="ql-block">1、认真的完成教学任务。</p><p class="ql-block">2、不仅完成教学的常规要求,也要积极丰富完成更多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3、每节课必须要留有课后作业。要指导学生做出优秀的作业、作品。</p><p class="ql-block">4、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每个年级除了课本内容之外属于自己的特色。</p><p class="ql-block">5、除了学知识之外,更要有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p><p class="ql-block">6、课程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达到课程要求。</p><p class="ql-block"> 最后提出让我们大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品质。语重心长地感叹着人生的价值应该在工作中来体现。</p> <p class="ql-block"> 伟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一句话:“我知道什么叫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丽人生。在新时代,劳动的创造意义尤其重要。我校将在今后的课程整体架构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践,探索学科间的融合发展,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让学生享受劳动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花球朵朵》在学生们期盼的眼神中开始,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在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们全体劳技组老师会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公开教研活动,专研教学方法,博采众长的同时也要发挥自身专长特色,使自己的课堂更加丰满和多彩。相信我们的课堂会心之所向,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 撰稿:张文君</p><p class="ql-block"> 摄影:张文君</p><p class="ql-block"> 审稿:张 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