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发展共同体任长安工作室——“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践探索”主题研讨交流

临渭教育

<p class="ql-block">  2021年 12月,“名校长+”发展共同体任长安工作室开展“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践探索”主题研讨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会上,工作室负责人任长安老师围绕“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践探索”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认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就是培养好习惯,好习惯培养体现着学中含情为生命生根的教育情怀。他就如何培养阅读的好习惯、记录的好习惯、表达的好习惯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p><p class="ql-block"> 阅读是心灵的健美操。阅读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自学能力,会阅读会受益一生,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能力。第一,要关注准确的读。读有三个要求:准确、流畅、有感情。的确是这样,不论文科还是理科,课内教材还是课外材料,首先要读得准确,不读错、不加字、不减字;流畅就是一句一句的读,一段一段的读,读得通顺、不结巴、不慌乱,而有感情则是要结合文中的情景记叙文中的喜怒哀惧、说明文的叙述解释、议论文中的论证抒情读出真挚的感情。七年级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就是这样开始的。第二,要精读品读。关注重音、节奏、语气和关键词句。第三,要学会圈点批注理。圈出疑问、点出精彩、批出见解、利用注释工具书、理清文本重点难点和线索结构。第四,要注重积累。培养阅读能力,各个学科有所侧重,各取所需,文科注重品味、理科注重精准,而阅读的重要目的更是积累。</p> <p class="ql-block">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二)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录习惯?</p><p class="ql-block"> 记笔记让思考更深入。法国科学家爱德华,把装有硝酸纤维素液体的玻璃烧杯掉在地上,玻璃杯破了,玻璃碎片并没有飞散。他记录下这个现象。两年后,看到车祸现场的玻璃碎片,他翻出了笔记,这就为有夹层的安全玻璃诞生提供了契机。人类虽然进入网络时代和电脑时代,但是笔记却是许多灵感诞生的前提。</p><p class="ql-block"> 学会规范记笔记。优秀的课堂笔记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记上课的时间、课题、次数,方便以后使用和查找。二是记重点,重要的知识点、思考方法、典型例题、新颖解法、独到见解。三是记补充,为了能更系统、更深入地讲解某个问题,老师往往会补充一些材料,记下来有利于深入地理解某个问题。四是记问题,课堂上对某个问题一时听不懂或理解模糊,把它记下来,便于课后自己钻研或请老师和同学帮忙解决。五是记灵感,对某个问题过去不理解,现在突然明白了,由此产生一些联想;在对某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新想法、新问题等,要把这些联想、这些问题及时记下来,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p><p class="ql-block"> 好笔记和坏笔记的区别。好笔记和坏笔记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好笔记: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穿插了丰富的图表,一眼就能看明白。坏笔记:看起来很脏乱,笔记本太小了,记笔记时缺少重点,直接把黑板或板子内容照抄过来,看完之后,脑海里很难再现当时的内容。 好笔记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清晰而有逻辑的框架,在做笔记时遵循一个好的框架“黄金三分法” ,让人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三)如何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p><p class="ql-block"> 心里面知道,就是说不清楚,不敢说,这就是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这需要训练。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和今后走向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表达展示的机会,并予以一定的指导,学生定会终生受益。关于表达方式训练,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第一,在表达的指向性上,要表达准确,有的放矢。这就好像走路一样要有方向,尽量使用规范语言,常用口头语会妨碍人在语言方面的自如运用。</p><p class="ql-block"> 第二,在表达的形象性上,要注重逻辑提炼,尽量用数字概括要点。说话时多用数字概括和论证论点,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p><p class="ql-block"> 第三,在表达的自信性上,要用陈述和确定的语句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话的时候,不要去关注别人,而要专注于自己的思路,不要太在意别人,自己也会更加自信。</p><p class="ql-block"> 第四,在表达的感染力上,要有手势动作表情,说话绘声绘色,可以大大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随后,工作室成员围绕“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分别交流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刘英老师认为,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年卫利老师从初中语文学科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认识,并具体阐述了如何养成这些好习惯。惠小宁老师从激发兴趣、学法指导、以身示范、同伴互助四个方面说明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贺朋辉老师认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切培养方法都要立足学生乐于接受,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还需要过程性督促,并注意保护学生学习兴趣。郭妮娜老师认为,一个好的习惯,无论是对于一个人的学习,还是对于他们一辈子的成长都意义深远。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p> <p class="ql-block">  最后,区招办主任韩小斌老师针对如何培养好习惯提出四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一是以教学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教学的影响。我们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阅、学业质量测试等诸环节,都有各自的思路、方法、习惯、风格等。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在教学常规上从自身习惯抓起,在预习、阅读、动手操作、同伴研讨、测评反馈等习惯培养上,对学生施加积极主动地全流程引导。</p><p class="ql-block"> 二是以生生交流优化学习习惯。“兵教兵”,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平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特别要关注生生之间的差异。可以化差异为资源,挖掘典型的好的学法习惯,捕捉方法习惯有问题的学生群体,开展学法习惯交流活动,让学生取长补短,优化习惯,提升学习效果。</p><p class="ql-block"> 三是以家校协作引导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少不了家庭环境的支持。作为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大家访、家长会、班级群、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指导家长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讲究方式方法,科学合理地做好孩子的学习习惯的指导、监督、评价、培养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四是以学业评价反思学习习惯。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学生的学情检测、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业测试等方面情况,是我们研究和反思学生学法和习惯的一手资料。我们教师要有这种对照结果反思过程的意识,也要有指导学生培养结合各类学业评价的结果来反思学法习惯的意识。</p><p class="ql-block">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践行教育初心,互帮互助,提高自身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做有担当、有使命、有情怀的引领时代的教师,我们一直在路上!</p>

习惯

培养

学习

学生

笔记

老师

表达

学法

阅读

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