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攻关团队建设暨首次课堂教学研讨与培训活动纪实(二)

海南中学陈智红

<p class="ql-block">  12月14日上午8点30分,现场教学活动正式开始,省教培院吴益平副院长和嘉积中学陈善飞校长分别致辞,希望与会的各位老师利用本次学习机会,将国家“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为海南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上午8点45分,海师附中杜正华老师开始授课。</p> <p class="ql-block">  杜正华老师利用生活中的汽水引入新课,在一位同学喝下一口汽水后,杜老师继续利用汽水来进行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之后,同学们对本现象提出了问题,并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他们的回答也让在座的老师们感到非常惊喜。然后杜老师演示了神奇的高低蜡烛先后熄灭的实验,同学们还解释了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本课的一个难点在于书写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杜老师循循善诱,让同学们逐步发现自己书写的方程式需要改正的地方,课堂效果较好。</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二氧化碳溶解性。</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探究使二氧化碳变红的物质。</p> <p class="ql-block">  在本课最后,杜老师用板书将本课的内容系统化地呈现给学生,凸显了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为本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  另外,杜老师还别出心裁地为同学们准备了课后小礼物——跳跳糖,其中蕴含着本课的化学知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增强了同学们热爱化学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在12月13日晚上,团队成员们已经精心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分为学生和教师维度),并分配任务,每位老师观察不同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因此在12月14日听课时,成员们都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学生和授课老师的一举一动。</p> <p class="ql-block">  琼海市化学教研员陈继宏老师也在学生旁边,全程细致观察学生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9点50分琼海嘉积中学的王冬容老师开始授课。</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在课前为同学们做了课前检测,并发现了同学们的问题在于分不清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这节课以化学史实为主线,串起整节课的各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先是从一根蜡烛的熄灭实验启发学生,接着让学生自述如何改进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达。</p> <p class="ql-block">  接着王老师又让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同学们各抒己见,王老师鼓励同学们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课堂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在王老师不断的鼓励下,同学们越来越大胆,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仔细观察,用心记录,同学们认真钻研的样子最可爱!</p> <p class="ql-block">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做一个小小化学家,他们主动质疑,积极思考,哪怕实验没有得到预期的现象,王老师也会引导他们寻找原因,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  在课的最后,王老师播放了最近二氧化碳可以合成淀粉的新闻视频,将同学们的视野进一步拓宽,体现了STSE的教学理念,在同学们心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埋下了一颗珍贵的、</span>投身未来国家科技建设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和杜老师都利用了同屏技术,将学生的学案和实验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充分体现了两位老师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高超水平。</p> 精彩点评 <p class="ql-block">  海南华侨中学苏清霞老师主持点评环节。</p> <p class="ql-block">  定安思源学校的傅绘景老师先从杜正华老师这节课的教师表现进行点评。她认为杜老师教态亲切,充分体现教师帮助学生散发思维的重要作用。教学环节设计巧妙,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师引导下,同学们动手动脑动口,教师非常有教育智慧。</p> <p class="ql-block">  海口义龙中学王海燕老师接着从杜正华老师这节课的学生行为进行点评。王老师用精准的数字来阐述学生的表现。整节课学生齐声回答问题的次数较多,但单独回答主要集中在个别学生。另外学生在课一开始时参与积极性不够高,但是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教师的引导,他们也越来越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这体现了教师很强的教学能力。此外她还提出了学生的化学用语能力较弱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  海口桂林洋中学的戢辉老师从王冬容老师这节课的教师表现进行点评。他认为王老师这节课用化学史线、情境线、知识线展开教学,非常能够体现知识与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此外王老师设问巧妙,善于利用学生生成性的资源,能及时捕捉并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效果较好。王老师还很注意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举一反三。</p> <p class="ql-block">  海口玉沙实验学校陈海莲老师接着从王冬容老师这节课的学生行为进行点评。她也是利用数字量化的方式来进行评课。学生整节课有18次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全面打开,学生敢于质疑,并能主动猜想,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精心培养,充分关注学生在实验活动的思维过程,放大教学效益。</p> <p class="ql-block"> 琼海市陈继宏教研员做总点评,他非常赞赏今天两位老师的教学策略,他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一定不能一味赶进度,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去学习,把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  最后,省教培院吴益平副院长做总结。吴院长提出,今天的两位授课老师有到位的学生观,她们都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设计教学,而且很关注学生的疑问,她们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书写、质疑、提问,还尝试了将化学史实嵌入课堂中。</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两节展示课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功能价值的挖掘和彰显,还体现了课堂预设和生成两者的关系,但无论设计怎样的教学环节,都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今后去认真思考和钻研。</p>

学生

老师

王老师

同学

教学

课堂

教师

实验

这节

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