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小我就喜欢运动,1956年之前,我们家住在巨鹿路891号,隔壁是一个空军大院,门口有两个拿着带枪刺的步枪、带着船型帽的解放军战士站岗。</p> <p class="ql-block"> 巨鹿路891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在这栋房子的二楼和三楼住了四年,冬天的时候,我们三个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衣,躺在地上,从三楼滚到二楼,再从二楼滚到一楼,然后迅速爬起来,再爬到三楼滚下来,乐此不疲,既不怕危险,也不怕脏。</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哥哥3岁,我(当中)2岁,弟弟1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6年,家搬到了康平路爱棠公寓,我们住在38号,和体委主任杜前住一幢小楼,杜前家好像没什么人,大人都去上班了,女儿杜玲玲只有一岁。爱棠大院当中,有一个三米多高的小土坡,孩子们会冲上去,再冲下来,反复的跑上跑下玩,58年大跃进时,这个土坡被挖开,原来里边有一个二、三十吨重的大储油罐,以前是法国人的汽车加油用的,这时候要大炼钢铁,一切能够炼钢铁的东西都送到炉子里烧掉,然后敲锣打鼓的去报喜。</p><p class="ql-block"> 38号门口,曾经有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水泥管,宋南平经常会跳在这个管子上面,一面用脚滚动这个管子,一面笑嘻嘻地逗我们玩,有时候我们也会学他的样子去滚,但因为人小,体重太轻,所以滚动管子非常吃力。在家里,我们几个孩子喜欢用手拉住长长的落地窗帘,在两个半米高的窗台之间荡来荡去,感觉自己像飞一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康平路上的爱棠公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8年底,在批判资产阶级法权的一声号令下,我们搬到了法华路393弄,在法华路一小上学时,每一节课下课,我们就会到乒乓桌前排队,当时规定一个人只要先输两个球就下台,换一个人上场,往往有十来个人排队,下课休息的10分钟,还不一定能排得到 上场,393弄里面靠近食堂的地方也有一个乒乓桌,是室外的,风一大就很难打球,而且我们那时候在孩子里算比较小的,看到有几个大孩子打得很熟练,就很羡慕,心里想什么时候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好了。有一次家里给我买了一块最简易的乒乓板,是没有涂油漆的光板,一面贴了单层胶皮,邻居徐长生拿过来看了以后说,我来帮你题几个字,他用钢笔在乒乓板的反面题写了“猛攻、快挡、稳削”六个字,字写得很漂亮,呈梯形排列,他比我大六岁,后来曾经到北京体院当过一段时间短跑运动员,和孙海平是师兄弟。</p> <p class="ql-block"> 法华路第一小学(现改为新华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住在法华路393弄的三年,我们在暑假中连续三年去专家游泳池游泳,既锻炼了身体,也学会了游泳的基本的技巧,这时候蛙泳已经可以不停地游很长时间,自由泳每次只能游25米。</p><p class="ql-block"> 有空的时候院子里几十个孩子会聚在一起玩斗拐、骑马打仗,抓人游戏等,拼命的跑来跑去。当时的食堂有一辆黄鱼车,我们有时会偷偷地推出来,在院子里骑着玩,甚至可以倒着骑,等管理室的人发现了来追赶时,孩子们一哄而散逃得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 住在法华路393弄时我们的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1年,我们家又搬到康平路,我到高安路第一小学上四年级,这时候我打乒乓的水平在班级里是前三名,也进了班队。</p><p class="ql-block"> 高安路一小当时有一栋三层楼的大教学楼,教学楼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操场,北边有单杠双杠,南边有沙坑,可以跳高、跳远。有几次看到我哥哥班上的同学在操场上扔手榴弹,我也去学着扔,用力扔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肘关节很疼痛,以为受伤出问题了,大约休息了三个月,肘关节不再疼痛了,扔手榴弹的成绩也突飞猛进,30米、40米、50米,甚至60米,六年级时经常到同学饶康宁家里玩,有一次看到好八连战士在他家的大花园里训练扔手榴弹,地上插着几面小旗,30米及格,50米投弹能手,60米投弹标兵,我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他们大部分人的成绩在40米到50米之间,我也上去用力一扔62米,他们大吃一惊,盯着我看,这个学生怎么能扔这么远。</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时在操场上看到有学生在翻单杠,我也开始感兴趣了,把单杠放在1.2米的高度,手抓单杠,用两个脚从单杠向前甩过去转一周,然后双手撑在单杠上面,我也去试着练习,几天以后,就慢慢地学会了,难度也一步一步的加大,先把单杆放高,人跳起来抓杠,做这样的动作,再将脚向前摆动,突然下打,同时手翻腕上杠,引体向上的次数也逐渐增加,甚至在引体向上时直接翻手腕上杠,可以连续做几次。</p><p class="ql-block"> 我们院子里的孩子还将花园里一口井的压水管拆下来,一头架在竹篱笆上,一头架在堆煤小屋的顶上,自制单杠,就是粗了不少。当时院子里的男孩子都非常喜欢拉单杠比赛,分两组,每组三到四人,看哪一组引体向上的次数多,当时我的成绩是最好的,最多时一次可以拉30下,另一组是林大伟拉得最多,当时给自己规定指标,每天引体向上500次。</p> <p class="ql-block"> 高安路第一小学教学楼、操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几个住在学校附近的同学会在马路上练习长跑,在康平路、吴兴路、高安路、衡山路、宛平路、淮海路这些马路上跑步,大多数是我和韩少昆一起跑,有时他哥哥韩烽火也会参加,住在高安路上的同学,郝小虎、沈建安等也参加过,但次数不多。</p> <p class="ql-block"> 学生练习扔手榴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4年,我到南洋模范上中学,一进学校,就感到有一种学习和运动的浓烈气氛,各种课外活动的通知,写在黑板上,写通知名字出现最多的是后晓海、桂子京等。校史展览中,篮球成绩是最耀眼的,从49年到64年,在全上海中学生的篮球比赛中,南模得了至少10次以上冠军,偶然是第二名。记得65年左右,我还去看过我们学校和向明中学、光明中学的篮球比赛,最后都是只领先一分两分险胜,看得我手心都是汗。这一年南模获得中学生乙组冠军,甲组的冠亚军是五四中学、力进中学,第一次听说这两个中学的名字,也不知甲乙组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校早上6:30开校门,6:30之前,就有一些学生在校门口排队了,校门一开,大家都向操场边的器材室冲过去,用学生证借篮球,排球或者板毛球之类的,一会儿14个篮架就全部有人了,也有锻炼单杠、双杠、摸高的等等,整个操场上,篮球,排球,板毛球飞来飞去,夹杂着喊叫声热气腾腾。</p><p class="ql-block"> 在南模中学的几年里,(读书两年,文革两年,)我参加乒乓、篮球、游泳等运动,我还几次去外校参加班对班的篮球比赛,校运会时,我的铅球成绩达到13米多,是年级第一名,比初三第一名还要远1米多,有一次去华东医院探望病人,当时华东医院有一个室内篮球场,我就一个人练习投篮,曾经站在篮球架下,将篮球扔进另一边的篮筐之中。</p> <p class="ql-block"> 南洋模范中学篮球队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初二时,有一次上体育课,郭家训老师把同学们全部叫到操场上的单杠前,说今天体育课是用手拉着单杠前进,拉到头再返回,每个同学两个来回,我忍不住冒了一句,这不是很容易啊,郭老师一把拉住我,“那你来”,我跳上单杠一口气拉了10个来回,同学们都十分惊讶,郭老师说了句“还不错”。当时在下课休息时或放学后,我都会走到单杠面前,先看一会儿别人拉,然后自己跳上去连续10个引体向上接翻腕上杠,下来后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据我观察,南模的学生当中,只有四个人,可以连续做10个这样的动作,体育课还进行过一个徒手爬竹竿的测验,只准用两只手,不能用脚,爬上5米高的竹竿顶,老师用秒表计算成绩,当时我的成绩是4.7秒,第二名是8秒多,一般20秒钟还爬不上去的人就再也爬不上去了,女同学一般爬不上去,所以也不测验这个项目。</p> <p class="ql-block"> 运动会铅球比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小操场上还拉了一根斜的铅丝,上面挂着逐渐升高的不同颜色的竹牌,看谁摸得更高,我当时可以碰到3.10米的高度,略超篮筐3.05米的高度。还经常练习立定跳远,这项运动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练的比较多,因为院子的水泥地有浅浅的格子,比较容易看得出成绩。当时立定跳远最好的成绩是2.90米。学校的操场上还有登高翻墙训练,当厚木板放到3米高度时,能翻过去的人就很少了。</p><p class="ql-block"> 66年大串连时,我离开北京到河南长葛,那里有一个训练飞行员的军用机场,舅舅在那里当警通连的连长,我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看飞行员训练,旋梯、滚圈,我第一次上旋梯就可以转得很快,头也不晕,团长看见说,小伙子可以来当飞行员啊,但他不知道,这时的父亲处境已经很艰难了,一个月之后,就在人民广场和陈(丕显)、曹(荻秋)站在一起被批斗了。</p> <p class="ql-block"> 登高翻墙训练板,记得当时学校的训练版是用水泥柱固定在操场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0年下乡后,能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就比较少了,尤其是开始的两三年里,主要任务是过三关,劳动关、生活关、社会关,我们下乡的这一年,德都县开始举办县运动会,为了办好这样的运动会,先在基层进行选拔,在大队先开动员会,自己报名,然后根据报名参加的项目,让这些人集中起来训练,但当时负责带队的人也不管你参加什么项目,大家排队长跑,几天下来,腰腿跑得很酸,反而影响比赛的成绩,在团结公社的上海知青当中,张太松的跳高比较好,曾经得了第一届的德都县跳高冠军,成绩是1.55米,代思平开始是跑万米的,后来最好的成绩是400米,在县里得过一次第四名,我在公社是七个项目进入前三名,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手榴弹,当时跳高是1.45米,跳远5米,三级跳远11.8米,这几项在县里是进不了前几名的,所以县里比赛我只参加投掷项目,投掷项目我在一届比赛中曾经得过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97年,我第一次回插队的第二故乡时,副市长刘德山告诉我,你的铅球记录到现在没人能破,刘德山当时是我们公社参加县运动会的总领队,我是田径总教练。</p> <p class="ql-block">在参加县运动会,我举着标志牌进场,团结公社在历次县运动会时,都是社会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所以进场时会引起一阵惊讶,“团结的,团结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喜欢下跳棋、五子棋、斗兽棋、军棋、中国象棋、算二十四点等各种需要动脑筋的活动,但只有中国象棋能算体育项目,下乡后,永安大队的上海知青李孝翊痴迷下棋,据说他曾经赢过黑龙江省前几名的一位选手,看他下象棋是一种享受,当时哈尔滨有一个下放的韩大夫也喜欢下象棋,并且只愿意和李孝翊下,我经常看他们下棋,受他们影响,我后来也开始研究象棋古谱“梅花泉”等,也打棋谱,走盲棋等。下象棋,不仅要考虑下一步的走法,还要考虑第二步第三步,甚至第五步第六步的变化,也培养一个人的冷静,沉着,耐心,趣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前进大队学校,几十年过去了,因为农村里已经没有什么孩子念书了,就荒废了,当年我曾经在这里教书,和同学们一起比赛100米,跳高、跳远、投手榴弹、打乒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9年知青大返城时,我也回到了上海,插队九年,这时已经28岁了。回上海后,在几个单位工作过,乒乓都是前几名,并参加厂队或公司队,有一年参加交办系统的乒乓比赛,和港务局和邮电队比,这两支乒乓队曾经出过世界冠军(李振恃),或者XXX是某一年上海前几名的,我们听了只伸舌头,这怎么打得过啊?果然一开始对手还很认真,打了个21比3,第二局他干脆见球就抽,21比11,水平相差太远。我们是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一般群众当中我们是专业的,但在真正的专业当中我们就是业余的。</p> <p class="ql-block"> 象棋古谱“梅花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跳绳运动是十分有益于健康的,自己一个人准备一根短绳,就可以随时练习,对锻炼心肺功能,手脚、腰部的力量,灵活性、协调性,都十分有益,在日化三厂时,我们曾经组织过跳绳比赛,我1分钟跳了210个,当时上海市工矿企业系统的记录是220个,我还可以连续跳一百多个双飞,並能跳三飞。当时的绳子还是比较落后的,是棉纱做的,当中有一小段橡胶皮包着,现在的跳绳已经十分先进了,有特种塑料的,钢丝的,手柄上都有小轴承、带计数器,装备先进了,但跳绳锻炼的人却很少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18年回到当年的团结中学,这里是公社开运动会的地方,站在这里,脑海中浮现出40年前公社运动会的喧嚣的场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中学开始,我还喜欢摔跤,代思平曾经在闸北区少年摔跤队练习过,他也教了我一些技巧,我们几个上海知青,曾经坐在大队部门口向社员喊话,愿意摔跤的可以来练练,但没有人愿意跟我摔。回上海后曾经参加过区里的擒拿格斗培训班,也掌握了基本的反关节动作等,学这些都是为了防身,但从来没有真正用过。</p><p class="ql-block"> 90年代开始,社会上盛行打保龄球,当时打保龄球一般都要40到50元一局,所以开始打的很少,90年代末,保龄球热渐渐褪去,江宁路上的樱花保龄球馆,下午时段10元钱可以打三局,于是我每天下午只要有空,就去打六局,几个月下来,保龄球成绩提高很快,基本上每一局都在180分以上,最多时曾经打过七个全中,总分243分。</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我曾经参加过五到六次的步枪实弹射击,一次手枪实弹射击,一次半自动步枪实弹射击,成绩都还不错。在黑龙江参加基干民兵实弹射击时,前六位都是当过兵的,每人3发子弹,卧式100米胸环靶,全部脱靶,我上去三枪全部命中,6环、7环,8环。大约五年前在临港附近的一个警备区靶场,用半自动步枪,100米胸环靶,每人10发子弹,我上去瞄准后发现靶已经看不清楚了,毕竟六十五岁了,只能凭感觉扣动扳机,10发子弹全部出去,因为一起打的人还在慢慢地打,等大家全部打完之后,有人上前报靶,我三枪7环,三枪8环,两枪9环,两枪10环,他们觉得不可思议,我说根本不用多想多瞄,估计枪对准了毫不犹豫就对了。</p> <p class="ql-block"> 在旅游的途中看到单杠还会上去拉几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喜欢体育运动是自己一生的爱好,也使自己受益无穷,即使年龄已超过70岁了,还在想着怎样选择合适的运动,继续运动下去,生命在于运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