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最近有个非常不错的关于瓷器的展览,是和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同时向全球十多家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借来藏品和图像参展。吉美,闻名遐迩的博物馆,有她的藏品展出是一定要看的,何况还有另外十多家国外机构的藏品呢。为此我去了上博两次,因为展览内容多而耐看,第一次去一个上午只看了整个展览的前半部分,隔了几天又跑去花了一个上午看完另一半。</p><p class="ql-block">我喜欢看展览能与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这个展览便是这样的。展览内容扎实、介绍详尽,观展者不仅看到了精美的实物,认知了器物本身的发现和演变,同时还了解了与它们相关的每个时期中西交流及融合的情况。</p><p class="ql-block">“东西汇融”题目起得好。首块展板也很美,我非常喜欢这组色彩,强烈却很和谐。还需说明一下,这块展板在色块分割处是折叠的,也就是说是立体的,就好像是几本不同色彩封面的大大的书,被整齐地排列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来这是世界瓷器界的一次盛事。</p><p class="ql-block">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在前言中提到桑托斯宫,葡萄牙里斯本的这个宫殿,是因其中有一个带有金字塔形房顶的“青花瓷房间”,而被瓷器爱好者热捧。</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像打开一本好书前那样的心情,期待着了。</p> <p class="ql-block">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中心展台中列着三件展品。仔细端详,真是让人舒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三件作品各自都有不凡的跨洋旅行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产品,作为外交礼物的执壶。</p> <p class="ql-block">中国瓷器被欧洲人加金属镶嵌做改装</p> <p class="ql-block">中国瓷器通过由威尼斯商人掌握的中东贸易渠道流至欧洲</p> <p class="ql-block">十五十六世纪中国陶瓷在欧洲见到,那是异常稀少的。</p> <p class="ql-block">“书”的序章结束,下面“翻开”的是第一章。</p><p class="ql-block">年代是1513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海峡两年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事件是葡萄牙探险家欧维士(当时葡印总督的手下)航行至中国,象征了中葡正式贸易的开启。</span></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些展品上都有着不同的王室或贵族的徽章纹样,看来是专门定制的。</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是带有宗教图案的,严格说是耶稣教含义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这些物品看来是专门为西方而制</p> <p class="ql-block">这个碗上有着拉丁文箴言“对智者而言,天下并无新事”。从图案看,有伊朗风格,可以想见当时的贸易流通路径。</p> <p class="ql-block">克拉克瓷,以胎体轻薄和连续开光的图样为特点,风行于十六世纪末的欧洲。</p><p class="ql-block">这里所说的“开光”不是为佛像或兵器办的仪式,而是指整体图案是由规律的小窗构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景德镇制作的两件开光图案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这把壶的壶口样式和壶身与壶嘴连接处的凸出花纹特别使人感觉惊艳。</p> <p class="ql-block">连续展出了几个克拉克瓷的精品,都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7年)的,它们目前分别被葡萄牙和英国法国的博物馆收藏着。</p> <p class="ql-block">自从十七世纪初葡萄牙的海上霸主地位被荷兰人替代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中西贸易得以进一步发展,陶瓷品被大量运往欧洲。至一个多世纪后,英国取代了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了海上运输的主导者。</p> <p class="ql-block">这个瓷盘中央即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徽标,由双狮、盾牌、圣乔治十字等构成。</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时候起,运往欧洲的瓷器多了一些变化,除了青花瓷,还有酱色釉的,克拉克图案也有转变,此外,用途和形状更丰富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可拆装的香薰,造型和图案都妙不可言,修长高挑的结构造型是西域的,如意花卉图案则是康熙朝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这部分的中央展柜展出了两件物品,一件是这个有诗有画的瓶,不由让人想到著名的古画,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件器物上,其画其诗都制作精良,应该是精品中的精品了。</p> <p class="ql-block">另一件是这个盘,多彩的克拉克瓷器皿为鲜有,故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有些瓷器上绘制了当时航海的商船</p> <p class="ql-block">这只广彩碗的纹饰也与贸易有关,碗外壁描绘的是当时广东十三行的商馆中繁忙的贸易场景,高杆上悬挂着荷兰、英国、瑞典、法国、奥地利、丹麦六国国旗。</p> <p class="ql-block">那时西方列强争夺海上通道,经常会进行海战,运送瓷器的这些商船也必然会遇到战斗,于是,沉船中有些是因为狂风骤雨、触礁等自然因素发生海难,还有些是被敌舰击沉的。</p><p class="ql-block">这里展出了几条有名的沉船上出水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利纳号,圣迭戈号、白狮号、万历号、哈彻号、格里芬号……下面是从这些沉船里出水的宝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利纳号</p> <p class="ql-block">圣迭戈号</p><p class="ql-block">这艘是西班牙商船,被荷兰船只击沉。</p> <p class="ql-block">白狮号</p><p class="ql-block">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被西班牙舰队击沉。</p> <p class="ql-block">万历号</p> <p class="ql-block">哈彻号</p> <p class="ql-block">格里芬号</p> <p class="ql-block">转到这里,大“书”翻到第二大章了,这些实用的器物被运到欧洲后,那里的人是如何对待的。</p> <p class="ql-block">这些油画,说明了中国瓷落地欧洲后所处的环境。可以说是在各处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西人将有些瓷器增加彩绘,使原有的图案更加丰富,这类例子众多。</p> <p class="ql-block">也有将他们的玻璃磨刻工艺用在这上面,改造得更具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