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民族自信之花尽情绽放,马岗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我是今天的讲述人王老师</p> <p class="ql-block"> 中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艺术,传统纹样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兽面纹、乳钉纹简约古朴、庄严肃穆;玉器上的谷纹、蒲纹恬淡高雅,清新脱俗;金银器上的摩羯纹、宝相花纹绚烂丰满、华贵吉祥;瓷器上的龙纹、花鸟纹雄健威武、烂漫自然;建筑彩绘中的云纹、如意纹敦厚严谨、姿态曼妙……中国纹样也是我们研究民族发展史、民族美学、民族心理学、民风民俗等极有价值的依据。中国传统纹样从古老的青铜器到精美的玉器,从独一无二的青花到繁复庄重的服饰,从建筑上的雕琢到古门上的老锁,来自东方的想象力全都凝聚在那纤细又曲折迂回的纹路里美得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 瓷器上的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明、清官窑瓷器纹样中龙纹、花卉纹是其大宗。纵观瓷器龙纹,其造型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东汉至唐为早期。龙的形体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着重龙首的艺术效果,所以龙角卷曲 ,嘴部刻画细腻,但身躯较呆板,龙爪似蹄。五代至元为中期。龙身多数披鳞,身、尾界限清晰,体格有强壮的也有纤细的,龙首有角、发,却无双须,爪一般为三趾。明清为晚期。龙作蛇形,龙首之鬓、发、须齐全,身躯矫健、爪以四五趾为主。龙纹的演绎,深刻着古人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底蕴,亦不乏帝王的君主意识,特别是元、明、清三代的龙纹。总体而 言,三代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秀、明狞、清庄。这三个朝代的龙纹,虽于不同时期受国体盛衰影响略有差异,但各自的时代特征又是分明的。</p> <p class="ql-block"> 说完震撼天地之威的龙纹,我给同学们说说植物纹样,它是中国传统纹样的一个种类。从自然中提取的纹样,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单独构成纹样或经处理变形优化后,构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纹样。在建筑,家具与服饰中常见。中国传统植物纹样比较常见的有:牡丹,寓意着儒雅富贵;菊花,寓意着延年益寿,举家欢乐;兰花,寓意人的性格或品格高尚;竹子,象征着美好的祝愿。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运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喜欢运用谐音字,如菊对“举”,竹对“祝”,藕对“偶”,寓意夫妻幸福。</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宝相花纹样。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具有“宝”和“仙”的吉祥含意,象征富贵、吉祥、美满。但宝相花,并不是现实中的花朵,它是以莲花、牡丹、菊花、石榴花、月季、葵花等多种花中分别提取花瓣、花苞、叶子的造型,经艺术加工融合而成。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像闪闪发光的宝珠,显得富丽、珍贵,故名“宝相花”。在金银器、敦煌图案、石刻、织物、刺绣等各方面,常见有宝相花纹样。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发展,大量植物纹样开始传入中国,本就是想象之花的宝相花纹,融入更多元素,造型演化的更加饱满,风格更加雍容华贵,往往以蓝、绿、棕、驼等色分成不同明度层次,逐层褪染,于宝相庄重间流露华丽光华,也难怪有学者把“宝相花”称为 大唐之花。宋、元、明、清各代,宝相花纹更是发展达到了高峰,被广泛运用,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纹样,更是中国文化包容性及民族智慧的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纹样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凝固的艺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中国传统纹样,激发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纹样的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大家也可以自己尝试设计寓意吉祥、造型优美、色彩鲜艳的纹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