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魂牵梦绕的母校一一崞县窑中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穆翠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按语)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我叔叔穆凤岐老师和徐连贵老师的大力指导,王智老师、刘殿英老师、李存虎老师、陈耀斌老师、王翠英老师都在老师校友群里热心提供资料,许多老师校友提供珍贵的照片,在老师同学校友的帮助下,才成此拙文,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乏,文中肯定有所疏漏,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在此,对各位老师同学校友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所有照片非常珍贵,全部由崞中老师、同学、校友提供,黑白照片大多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彩色照片是近年的,通过基本相同位置照片的对比,可清晰地回忆当时的情景,展现今昔风貌。在此向热心提供照片的老师同学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草绘了崞中当年的平面图,以供参考。照片扩展中,希望看到此文并有崞中老照片的老师、同学、校友留言加微信或在师生群中把照片发出来,我看到会及时编发美篇,让更多的照片留传下来,以飨读者。致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窑中学师生在学校大门口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窑中学师生在学校大门口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出席凉城县中小学文艺汇演的崞中文艺代表队合影(1974 年6 月16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漂亮的女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窑中学七年级一班全体师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窑小学师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首届高中毕业九一班师生留影(1972 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首届高中毕业九二班师生合影(1972 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学 一九七八届初中毕业师生合影(八二班,1978 年5 月25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小学高小毕业生与老师合影(1964 年7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赴苏木沁演出合影(1977 年3 月23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窑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班全体女生合影(1972 年12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窑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合影(1983 年5月1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十九班部分女生合影(1983 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师生在校门口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蛮汉镇崞县夭中心校、蛮汉镇崞县夭幼儿园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八一届初中部分女生合影(1981 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师生在校门口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学子返校参观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学子梁尚义初中毕业证(1971 年1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学子梁尚义高中毕业证(1973 年1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心校大门(2019 年秋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心校大门(2019 年秋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中小学女教师合影(1975 年10 月1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八一班毕业师生合影(1980 年4 月4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师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学小学毕业师生合影(1979 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学文科班(十九班)毕业师生合影(1983 年5 月1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学文科班(十九班)毕业女生与老师合影(1983 年5 月1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初中女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为人民服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心校校园(2019 年秋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女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高中补习班合影(1984 年6 月30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学大专班师生合影(1983 年5 月1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心校(2019 年秋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心校(2019 年秋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校园 松树(2019 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校门西侧,原果园菜园,现小操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松树 校内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教室(2019 年秋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蛮汉镇崞县夭中心校庆"六一"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快乐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学全体运动员合影(1966 年5 月29 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打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中心校生活区(原宿舍区位置)(2019 年秋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夭幼儿园(原伙房位置)(2019 年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窑洞(老师学生减少后窑洞无人居住,风吹日晒雨淋逐渐倒塌)(2021 年12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操场(现在学生人数少,以前的大操场不用了。校门两侧的果园是操场)(2021 年12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之前老师的住房、窑洞(2021 年12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师住房,前排房子,门面比原来好多了(2021 年12 月)</span></p> <p class="ql-block">绿草如茵的大操场,看到那些茂盛的大树了吧(2021 年12 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初中毕业生和老师一起合影(1981 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中简单平面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窑中学八二班初中毕业师生留影(1980 年4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六班的女生和老师在一起(1982 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窑中学高十六班毕业师生留影(1982 年5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同学荟萃 蛟龙竞游 崞中考上高等院校的学子青城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 </p> <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窑中学高十六班男生合影(1982 年5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风华正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风华正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风华正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小机灵</span></p> <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崞县窑中学高十六班同学聚会(2005 年7 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魂牵梦绕的母校----崞县窑中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穆翠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按语)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我叔叔穆凤岐老师和徐连贵老师的大力指导,王智老师、刘殿英老师、李存虎老师、陈耀斌老师、王翠英老师都在老师校友群里热心提供资料,许多老师校友提供珍贵的照片,在老师同学校友的帮助下,才成此拙文,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乏,文中肯定有所疏漏,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在此,对各位老师同学校友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77年,十年浩劫画上了句号,我国恢复高考。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拨乱反正,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陆续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生活依然困难。教育事业也开始拨乱反正,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乘着国家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改革开放的东风,内蒙古凉城县崞县窑中学迎来了兴旺发达的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母校崞县窑中学,是一所乡级中学。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原崞县窑公社所在地的崞县窑村(现在的凉城县蛮汉镇崞县窑村)。在呼凉公路的路边,坐北朝南。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溯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崞县窑中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母校的大门很气派。大门宽约5米,面向呼凉公路,两侧用砖砌成的景观墙和大门呈八字形,景观墙门面是用水刷石配水泥白灰进行了美化,景观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红色大字彰显着学校教书育人的理念。两侧的花栏墙高约一米五左右,围住了果园,果园里种着苹果树、梨树、黄太平果树等,果树枝条探头探脑,从花栏墙探出头来,一派生机盎然。春夏时节果园繁花似锦,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曾勾出了多少孩子肚子里的馋虫,堪称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大门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高大的平房,房顶中间的设计独具匠心,当时设计完全是参照驻地部队后勤司令部的样子,基本用的是部队的图纸。顶部总体呈人字形,上面镶嵌着五角形,中间书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充分彰显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其庄重、大气可见一斑,虽是平房,却有着大礼堂的风格、风范和气派。每年毕业的时候,教职工合影、班级集体照、小合影都会在这里咔嚓咔嚓,留下永恒而美好的一瞬。当年,这里是教学区和老师办公区,崞中的决策者和老师们艰苦奋斗、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一本本教案是他们辛劳的结晶,一根根粉笔是他们满腔的热忱,他们如蜡烛、似火炬,成为多少山里娃的指路明灯,改变了多少穷孩子的前途命运,为多少家庭带来无限光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办公区的北门出来向北,是一条宽约5米左右的校内中轴道路,这条道直南直北,平展宽阔,直通到学校的北部,道路两侧种植着高大茂盛的杨树和松柏。教室以道路中轴线为中心,在两侧有序排列。每排房有两个教室,也就是两个班级,有四列,教室是砖混结构,看上去相当结实,教室前面大都有一个砖块水泥垒成的台子,学生们课余时间在水泥台子上打乒乓球、玩耍。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老师认真讲课,学生忘我学习,晚上,全校灯火通明,晚自习如期进行,老师一般跟着晚自习为学生答疑解难。在中轴线两侧第四排教室后,有两个小篮球场,当时,学校的篮球比赛、师生们平时的练习、体育课就在这里进行,几乎每天热火朝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篮球场靠东面有几排房子,那里是学生宿舍区。大一点的宿舍一进门,是大约不到两米宽的地面,东西各有一盘大炕,大约每个炕上能睡十几个孩子,挨挨挤挤,摆放着学生们的行李,说是炕,其实根本不过火,是用木板搭起来的,冬天有一个很小的火炉,由于缺炭,生火炉的时间很有限,学生们往往下了晚自习以后,回到宿舍还戴着口罩、戴着帽子,身上裹着着被子,挑灯夜学,在困极了的情况下和衣而卧。好多学生被冻的起了冻疮、甚至冻了耳朵。第二天清晨五六点钟,学生们就早早起床,简单洗漱后,纷纷到学校的操场、树林、果园、学校东面的张王沟等地去背书,学习相当刻苦,相当用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篮球场再往北,是一片小树丛,小树丛北面是老师的住宅区和宿舍区,准确地说,是窑洞区。当年由于条件艰苦,大概没有力量给老师们盖砖瓦房,学校便组织老师学生勤工俭学,脱土坯,分两批盖起了2排窑洞共30间房,每排窑洞有七、八户,每户两间房,带个小院子,老师们的家属可以种点黄瓜、西红柿、豆角、玉米之类,有的还栽种着果树,补贴生活。每个老师的小院子种满了各类果蔬,其实那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为了多种点蔬菜,中间只留下一米宽的小路路通到家门口,那时,我们经常会到老师家玩耍,因为我们有同学就是老师家的孩子。也有部分窑洞用作学生宿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中轴线左侧第二列第四排,是学校的食堂和水房,每当下课,学生们一窝蜂地涌到水房去喝凉水,放学后住校生则去食堂打饭。而当时由于困难时期、条件有限,食堂基本上做的是玉米面窝头和莜面饸饹、大烩菜,由于人多,食堂条件差,本应该铺成薄薄一层蒸熟才好吃的莜面饸饹,却被做成一个个如小山一样的莜面托托,大烩菜其实就是土豆白菜煮在一起而没有多少油水的土豆白菜汤,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非常不容易。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可能自己带点馒头烙饼,有时能到供销社买上几个月饼、馒头一饱口福,解解馋。学生们就是吃着这样清汤寡水的饭菜,在饥一顿饱一顿的条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考进了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实现了人生的转折与飞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窑洞区的正西,也是学校的西北方向,是一个大操场,有400米跑道的大操场,一眼望去,平展开阔,非常壮观。这里原来是一处半山坡,学校硬是组织师生劳动,靠肩挑筐抬,把这里挖平,建成了能容纳400米跑道和标准足球场的大操场。全校师生日常的跑步、锻炼、课间操都在这里举办,每年的运动会更让大操场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运动会上,锣鼓喧天,鼓号齐鸣,运动员进行曲响彻云霄,比赛项目有长跑、短跑、接力赛、足球、铅球、跳绳、铁饼、跳高、跳远等各种类别,运动场上,红旗飘扬、彩旗招展,师生们往往大展身手,争冠夺亚,满意而归。十里八村的老乡们也都来一睹风采,学校运动会成为当地的一项文体盛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学校的西南方向,也就是西果园的西侧,有一大片菜地,种着白菜、圆白菜、萝卜、小白菜、大葱等蔬菜,这个菜园也是学校勤工俭学开出的菜地,用于满足广大师生的生活所需,老师的家属们曾经是种植菜园的主力军,师生们也经常义务劳动,帮助种菜收菜,一定程度上也填补了学校缺粮少菜的局面,改善了师生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高考成绩和结果是体现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而崞县窑中学正是主要由于高考成绩卓越而名声鹊起,在乌兰察布、凉城县乃至呼市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学生慕名转学而来崞中上学。据不完全统计,崞县窑中学在恢复高考至1984年短短的七年之间,每年仅只有2个初中、2个高中毕业班的山村学校竟然然能考取各类大中专院校达700多人,年均近达100人,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考取的院校也相当可观,如中国测绘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医科大学、西安交大、哈尔滨医科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乌盟师专等,一个个寒门学子,通过高考之门,飞出了大山,飞向了大城市、飞向了高等院校,真是山沟沟飞出了金凤凰,高考不仅改变大多学生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家族的命运,这对于一个乡村中学,确实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同时,应该说对于促进凉城县的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目前,从崞县窑中学考到全国各大院校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多个领域,其中不乏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教师军官、民营企业家、个体经营者等等,有的虽然没有考住大学,但后来的发展都不错。他们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在各行各业为祖国做着突出的贡献,成为母校的骄傲,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而在他们的心中,永远给母校留有一席之地,每当游子返回家乡,都会在崞中的大门口流连忘返,回忆青春岁月,拍照留念;同时他们也从不同角度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给与关注与支持,而有的学子则留在了母校、家乡,成为家乡建设的中坚力量,坚守着这片热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大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崞中非常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文艺、体育等特长教育也成绩卓著。该校先后组建乒乓球队、田径队、篮球队、武术队、文艺宣传队等,每年举办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积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有的选手还代表内蒙古参加国家全运会,崞中因此而受到各级各类表彰,极大地活跃了师生和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曾经荣获“全国群体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名学子也因文体特长而考上文艺体育类相关院校,或被选拔至内蒙古二人台剧组、乌兰牧骑,从事文体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来,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作为乡级中学的崞县窑中学于1987年撤销高中,2005年改成崞县夭中心校,有初中和小学,2010年撤销初中,只保留小学至今,一代代教职员工坚守着这片阵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为游子,回望崞中生活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老师同学,教室操场,宿舍食堂,果园窑洞,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地刻在了记忆的U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回放的机率越来越频繁,那些遥远的人和事变得愈加清晰,就像放电影般一幕幕在眼前回放,在心中流连,在梦中反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追根溯源,崞中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有党的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引领;二是凉城县委县政府、县教育部门、崞县窑学区和崞中的历届领导班子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任人唯贤,加强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三是崞中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蜡炬成灰,燃烧了自己,付出了无与伦比的辛劳,成就了学生,成就了崞中,也成就了自己;四是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农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已经认识到农村孩子高考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所以,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老师极尽全力,拼命教书;学生们克服一切困难,拼命学习,期望通过高考,鲤鱼跳龙门,改变命运。困难的生活,艰苦的岁月,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他们刻苦努力,顽强拼搏,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了人生的转折跨越,也推动了地区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年的崞中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是崞中和崞中的决策者、老师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早已大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崞中和崞中的决策者、老师早已在学子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崞中的许多学子在母校的培育下,到高等学府深造,有的还出国深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着突出的贡献。而今,有部分老师已经作古,愿您在天国无病无痛,无忧无虑;部分老师已年逾古稀,愿您福乐安康,长命百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回望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愿我们的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人民生活富裕,幸福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所有照片非常珍贵,全部由崞中老师、同学、校友提供,黑白照片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彩色照片是近年的,通过基本相同位置照片的对比,可清晰地回忆当时的情景,展现今昔风貌。在此向热心提供照片的老师同学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草绘了崞中当年的平面图,以供参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简介:穆翠平,现名穆晓岚,中共党员,内蒙古凉城县崞县窑人,崞中19 班学生,毕业于内蒙古教育学院政教专业。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乌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网》《诗词月刊》《河南科技报》《山东诗歌》、《文学百花苑》、《北方诗歌》、《乌海日报》等报刊及网络平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