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罗的形成可追溯到公元前约3000年的古王国时期,作为首都亦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中世纪时曾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军事要塞。</p><p class="ql-block"> 开罗的伊斯兰历史始于公元642年,当时这座非洲古城名叫弗斯塔德,被阿拉伯将领阿慕尔•本•阿绥率军征服后修建埃及第一座清真寺—阿慕尔清真寺起,标志着阿拉伯民族和伊斯兰教开始在埃及和非洲兴起。公元969年,伊斯兰法蒂玛王朝哈里法穆仪兹派遣昭海尔领兵攻入古城,改名开罗(阿拉伯语胜利之意)并迁都于此,开始大规模建设,其中许多清真寺至今仍保留完好;其后,法蒂玛王朝在公元1169年被阿尤布王朝替代;1260年再次改朝换代,埃及建立起文化兴盛的马木留克王朝;1517年,突厥人在中亚兴起,建立起军事实力强大的伊斯兰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埃及,直到1798年法国拿破仑入侵时为止。这些伊斯兰朝代都给开罗留下了恒久永存的文物建筑和文化积淀。1979年开罗伊斯兰古城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开罗古城是伊斯兰古代文化和建筑保存最好的一个城市,历代代表性建筑和清真寺都受到后一代统治者的维修和保护,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遭受战争破坏最少的古城。</p><p class="ql-block"> 我们抽了-个下午的时间,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开罗伊斯兰古城,转了转罕哈利里市场,</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中世纪城墙</p> <p class="ql-block">熙来攘往的古城街巷</p> <p class="ql-block">正在执勤的旅游警察</p> <p class="ql-block">罕哈利里市场至今保留着浓郁的中世纪气氛,石板街道古旧而洁净。古城街上还有人骑马上路。</p> <p class="ql-block"> 罕哈利里市场由分布在几十条小街巷里的几千家个体小店组成。许多店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十四世纪。市场道路狭窄,街道两旁挤满了小店铺,主要出售金银首饰、铜盘、石雕、皮货及其他埃及传统手工艺品,罕哈利里市场是了解埃及乃至中东阿拉伯文化风俗的橱窗,素以店面古朴、货品齐全深受外国游客喜爱。</p> <p class="ql-block"> 听导游讲起,在这里有很多旅游纪念品,看起很有当地特色,其实大都产自中国,好多来自浙江义乌。想不上当还真得有双慧眼。</p> <p class="ql-block"> 兜售金银首饰的店家与盛装蒙面的埃及女人。</p> <p class="ql-block">纵横交错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 从罕哈利里市场出来,就是开罗伊斯兰老城区的侯赛因广场。</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很多水烟馆和咖啡店,不论你是否消费,都可以坐下休息歇脚。出于礼貌,我们要了几杯饮料,堂而皇之坐下打望。</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有几位男人头顶堆满埃及大饼的木板,沿街叫卖。这种大饼类似新疆的馕,不贵,一埃镑一个(人民币0.4元)。</p> <p class="ql-block"> 家人觉得稀奇,买了一个分着尝尝。</p> <p class="ql-block"> 我与这家店的老板打过招呼,征得同意后,抬起相机,抓拍起他和周围的埃及人来。</p><p class="ql-block"> 和善的咖啡店老板</p> <p class="ql-block">打电话的年青人</p> <p class="ql-block">一位长得很有特点的埃及大叔</p> <p class="ql-block">正在出神打望的隔壁水烟店老板</p> <p class="ql-block">街边闲坐的路人</p> <p class="ql-block"> 开罗以“千塔古城”闻名于世,所谓“塔”就是清真寺的宣礼塔(召唤信众做礼拜的高塔,以前人喊,现都用上扩音器)。现在全市有建于不同时期的清真寺800多座,除阿慕尔清真寺和艾资哈尔清真寺外,还有赛义德•赞纳清真寺、侯赛因清真寺、苏丹哈桑清真寺、默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等都是世界珍奇文物建筑。</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在古城中,只要抬头,随处都能看到叫不出名字的教堂的宣礼塔,问导游,除几个有名的外,他也说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雕饰精美的教堂门墙</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风格的教堂穹顶</p> <p class="ql-block">正在修葺的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 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开罗有五千年连续不断的历史,是一座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并存的文明古都。</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埃及之旅从开罗开始又将在开罗结束,短短的行程犹如蜻蜓点水一般,只能说曾经到过,别了开罗!</p> <p class="ql-block"> 最后晒晒尼罗河风光与夕阳日落,结束埃及行游。</p><p class="ql-block"> 照片是在阿斯旺水坝附近沙漠上拍到的“海市蜃楼”现象。</p> <p class="ql-block"> 尼罗河全长6853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其上游有两条主要支流,分别是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和发源于卢旺达的白尼罗河。两条支流在苏丹首都喀士穆附近相汇,形成尼罗河,继续向北进入埃及,从南到北纵贯埃及东部,流入地中海。</p><p class="ql-block"> 尼罗河流经埃及境内这段长1530公里,形成了一条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绿洲和入海处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这条只占全国面积4%的绿色长廊竟然养活着全埃及99%的人囗。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及其大多数人口都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两岸,几乎所有的古埃及文明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埃及是尼罗河送给世界的礼物,尼罗河虽然流经了11个国家,却把最大的馈赠给了埃及。尼罗河在埃及的出海口形成海岸线长达230公里、面积2.4万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这是世界上最大最肥沃的三角洲。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p><p class="ql-block"> 尼罗河定期泛滥,涨水带来的淤泥给土壤带来肥力,为埃及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古埃及人只有三个季节: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p> <p class="ql-block"> 在尼罗河上乘坐古老的交通工具—三桅帆船去菲莱神庙。</p> <p class="ql-block"> 1979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配音的英国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在中国大陆上演时,古老神秘的古埃及文明与风光秀丽的尼罗河就深深地印在心间,一直心心念念,不能释怀。</p><p class="ql-block"> 40多年后我们亲身来到埃及,乘坐豪华游轮,航行在尼罗河上时,不禁被她浩荡清澈的河水、沿河两岸生机勃勃的绿洲、远处浩渺无垠的荒芜沙丘所深深吸引,我一直不停地用相机尽可能多地留下她秀美而又略显蒼凉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以下为部分尼罗河沿岸照片。</p> <p class="ql-block"> 开罗到阿斯旺(往返)的旅游列车沿着尼罗河岸边行驶。</p> <p class="ql-block">港口与码头</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集镇与远处的沙丘</p> <p class="ql-block">暮雾中的尼罗河畔(一)</p> <p class="ql-block">暮雾中的尼罗河畔(二)</p> <p class="ql-block">暮雾中的尼罗河畔(三)</p> <p class="ql-block">暮雾中的尼罗河畔(四)</p> <p class="ql-block"> 来埃及前做功课时听说,尼罗河上看日出与日落非常惊艳、美轮美奂,就跃跃欲试,一直留意着。哪知船上连续两天都未得见日出,但连续两日下午都幸运地碰上日落,虽时间略显仓促(因日程安排有景点要去),但还都勉强赶上了。下面奉上2016年5月9日拍得的尼罗河(卢克索)日落照片,敬请方家教正。</p> <p class="ql-block">别了埃及!别了尼罗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