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沈从文先生在《边城》的开篇写到。</p> <p class="ql-block">"小溪流下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p> <p class="ql-block">边城就像一幅画,来到了眼前。</p> <p class="ql-block">酉水和沅江在沅陵交汇,小的时候每年放排季,都有大量上游放下来的竹排,木排,停在沅江边上,我们在岸边好奇的看着排上生活的人们,听着大人们讲他们的故事。边城茶峒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大河街的金子,小河街的银子,麻阳街的痞子。上南门高,下南门低,银子出在河街里。”这就是酉水和沅水流淌出来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这里湖南,重庆,贵州三省交界。</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个岛三省不管,以前是土匪歇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宝像威严的黒狗子。</p> <p class="ql-block">这座塔在重庆侧,听说是文革时武斗的重要据点,塔身上还是那时的语录。</p> <p class="ql-block">傩戏戏台。</p><p class="ql-block">天宝,傩送是在这里和翠翠一起看戏?</p> <p class="ql-block">读沈从文先生的书以前只觉得有趣,来到这里,一切都鲜活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傩戏面具。</p> <p class="ql-block">翠翠小时候是不是这个乖样样。</p> <p class="ql-block">想像一下端午节:“傩送他们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用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枝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长潭射去”。翠翠是在这吊脚楼上观看吗?。</p><p class="ql-block">“河中水皆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过河拉拉渡。当年翠翠和她的祖父就守着这拉拉渡,运送过往的渡人。</p> <p class="ql-block">水光潋滟,沈从文笔下当年这两岸边“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p> <p class="ql-block">这房子像极了奶奶的老屋,一种思念浓浓的升起。</p> <p class="ql-block">夜色降临,吃一顿热腾腾,火辣辣的湘西饭。</p><p class="ql-block">来往的茶峒人如同大佬,二佬,顺顺,团总,爷爷,翠翠。茶峒的人呀,身影憧憧,如此鲜活。</p> <p class="ql-block">湘西在这雾中,亦虚亦实。沈先生笔下的湘西如此热烈,让人久久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