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围绕《汉阳区教育局教师梯队建设培养规划》要求,聚焦高效课堂建设,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汉阳区教科中心拟定11-12月份在全区中学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为了落实此项工作,开学初高中历史教研员周春雷老师在全区教研活动中反复强调各校要重视此项工作,着力研究新课改、新高考、新课堂,本次比赛一定集教研组之力,反复打磨,根据校情及学情如何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吃透新教材,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本次比赛考查的重点。</p> <p class="ql-block"> 经过各校认真准备,汉阳区高中历史“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于12月10日在建港中学如期举行。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提前20分钟抽签决定上课顺序及上课班级。</p> <p class="ql-block"> 最先亮相的是晴川高中的刘新平老师,比赛的课题是《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刘老师根据“1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本课,从课堂导入到教学过程中材料的解读和应用,无不在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刘老师细致地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特别是对鸦片战争之前中英的对比,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讲到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表现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第二节课是弘桥中学刘元忠老师,比赛的课题是《第8课 三国至隋唐文化》。刘老师积极引导学生,细致梳理三国到隋唐的思想、文学艺术及科技,在了解的基础上补充材料分析文化繁荣及多样的原因,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历史实物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建港中学的左广成老师,比赛的课题是《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左老师由《觉醒年代》导入,把学生带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通过巴黎和会前后的对比造成巨大的落差引起学生对五四运动深深的思考。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向前推进,有较强的连贯性,也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了较清晰地理解与认识。最后将五四精神、红船精神进行提炼和升华,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党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节课是二十三高中的潘晶晶老师,比赛的课题也是《第8课 三国至隋唐文化》,但展示了和第二节课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这两节课也是同课异构的典范,体现了两位老师对同一课内容的不同处理。潘晶晶老师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及通过数字敦煌对学生进行云展示,对学生有更强的冲击力,通过图片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佛教文化的发展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比课本上文字说明更加形象与直观。再来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就简单很多了。</p> <p class="ql-block"> 比赛结束后,周老师和各校教研组长对本次比赛的四节课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更希望各校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充分利用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各校之间也要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图文:王朝辉 左广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审核:周春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