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思 古 幽 幽 访 书 院</p><p class="ql-block"> 图/文 余永福</p><p class="ql-block"> 12月中旬,进入 陕南大雪节令时期,城外巴山已是雪花飞舞。而汉中城里轻轻飘飘洒洒的冬雨,由于气候温润一些没有下雪的味道。戴顶好看一点的帽子出行就行。冬雨划过脸颊不是那种冰冷雨滴的疼,也不是雪粒钻入脖颈的寒凉,总是给人一种早春在雨中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因为汉中文联部分团体的文化艺术交流放在汉中汉南书院交流研讨的缘故,我有幸一睹刚刚对外开放月余,曾经名震陕、川、甘的陕南书院芳容。</p><p class="ql-block"> 距今有280多年历史的汉南书院,于上个月初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使修葺一新的书院重现历史辉煌,为汉中民众提供一处追寻城市历史文脉,寄托思想灵魂的“精神”殿堂。</p><p class="ql-block"> 藏在汉中闹市中的汉南书院就是这样一处净土。书院曾是汉中中学的前身,地处汉台区中学巷西段。汉南书院经历了四个世纪,在鼎盛时期,有七院100多间房舍,规模宏大、声名远扬,培养出许多栋梁之才。截止民国末年,一直为汉中乃至陕南的最高学府。</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四年(1739年)汉南副使岳礼(1688至1771)满洲正白旗人,一作镶白旗人,那木都鲁氏,字会嘉,号蕉园。康熙五十年举人。陕西汉中兵备道。与宗室晓等结诗社,颇著声闻。擅长画作,在秦巴蜀水间生活时间久了,他的作品多以川北溪山峰峦为主,笔致雅秀,气运幽隽。有《兰雪堂集》等作品。)</p><p class="ql-block"> 汉中知府朱闲圣(清朝浙江人,曾任汉中知府,与岳礼等人创办汉中汉南书院)南郑知县侯天章筹集经费,择城北明瑞王府遗址祠,“创斋舍,缮门垣,集诸生讲习其间,额之曰‘汉南书院’”。嘉庆十三年(1808),知府严如煜见书院过于窄小,又筹资购置地基,改建大门、二门,增修书房10间,仓房2间,又新建文昌祠和奎星阁(二层),重新整修倒塌和倾斜的破旧房舍。这个严知府(1759~1826),字乐园,清湖南溆浦人,年十三,补诸生,少负大志,究心经世学,乾隆五十四年(1789)优贡,入读岳麓书院,师从罗典,研究舆图、兵法、星卜之书,尤留心兵事,学使者张姚成称其曰:“为经世才,足当大任”。乾隆五十七年主讲明山书院,乾隆六十年入湖南巡抚姜晟幕。嘉庆五年廷试,历任洵阳县令、贵德知县、汉中知府、陕安兵备道。著有《乐园诗稿》《三省边防备览》《洋防辑要》等。</p><p class="ql-block"> 自此,汉南书院校舍初具规模,书院还制定条规,刻石树建碑,以垂久远。鼎盛时,汉南书院有七院100多间房舍,规模宏大,为汉中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官办教育场所。</p><p class="ql-block"> 汉南书院历经二百八十余年薪火相传,人才辈出。明、清两代有科考及第289人,其中进士48人,武进士6人;举人134 人,武举人21人;贡生92人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三十一(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于是全国出现改制浪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省高等学堂执教的王淦汇的帮助下,王屏山等人成功地将汉南书院改制为陕西省官立汉南中学堂,改院长为监督,书院的历史就此结束。民国四年(1915年),更名为“陕西省联合县立汉中中学校”,又简称汉中联中。</p><p class="ql-block"> 光绪初年,褒城王屏山因目疾辞官归里,他热心公益,亲任书院长,将家产变价银3200两弥补学院空亏。期间,还建成斋舍四十余间,可接收生童240余名,所见汉南书院遗存建筑,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1912年秋,汉南中学堂在校长刘宗向主持下艰难复学。1915年更名为“陕西省联合县立汉中中学校”,简称“汉中联中”。 1931年,时任校长周彬如及教师段维特等进步人士,用暗喻拥护中国共产党之意,易名为陕西汉中共立学校,简称“共中”。1935年,汉中专员张笃伦,觉察出“共中”有“共党因素”,勒令学校改名为“汉中联立中学校”,简称“汉中联中”,直至1949年12月汉中解放。1955年,“汉中联中”改名为“汉中市第一中学”,1981年,再次更名为“汉中中学”,并成为全省二十所重点中学之一。</p><p class="ql-block"> 汉南书院是清代以来汉中最著名的学府,也是知名的人才摇篮。从书院历史看,每一时期均不乏大量栋梁之才,如嘉庆时期洋县岳震川、李友竹,城固韩履宠,南郑陈道坦,咸丰同治时期西乡李文敏,城固王烈,经历过太平军攻陷汉中城写下纪实文史资料《思痛录》的陈才芳等等,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汉南书院堪称汉中乡土文献的聚集地,如清嘉庆年严如煜原辑、城固高万鹏补注的《山南诗选》,这是山南、今汉中、安康,历史上的一部诗选;清同治年罗秀书等人的《褒谷古迹辑略》,还是研究石门石刻的要籍之一。</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汉中中学的校园里,还残存着汉南书院的大门、二门、礼堂、教员院、莲池遗址,以及众多的石刻遗存。</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 欣赏书院每一处建筑,无不为其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古风廊庭,心生思古之幽情,虽是冬日,清冷中亦觉美到极至。</p><p class="ql-block"> 再看幽静的六进院落,地上铺设古砖,院落的幽静处但见:苔痕上阶绿,萱草入帘青。轩窗皆古意,处处艺境深。保持了其原始风貌,古风雅致,处处流露出书院古老文化气息和历史斑驳印痕。</p><p class="ql-block"> 步入廊院之中,“廊腰曼迴,檐牙高啄”历史的沧桑感烘托了院落一砖一石、一草一木的神圣、典雅、高洁,书院青灯黄卷古韵依稀,抬眼处令人心生畏。</p><p class="ql-block"> 在的这一方净土书院中,曾培养过汉中多少圣贤名士、科举进士。</p><p class="ql-block"> 近代 百年来,在这儿求学的著名红军将领,黄洋界保卫战总指挥何挺颖;著名左翼戏剧联盟艺术家左明;还有教育家张叔亮驰誉遐迩;当代原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陕西省政协主席马中平等杰出联中校友就职社会各界,建功立业。还有众多就职于各行各业的专家翘楚,蜚声三秦,造福社会。</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汉南书院又改名为陕西省立汉中中学。</p><p class="ql-block"> 1962年改名为汉中县第一中学。1981年原汉中地区行政公暑决定:把由原汉中县属学校升格为汉中地区教育局直属管理,定名为陕西省汉中中学,正县建制。1983年成为全省十五所重点中学之一, 201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高中,2015年6月举校迁入现址汉台区七里兴汉路211号办学。汉南书院旧址作为汉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以保留传承。</p><p class="ql-block"> 汉南书院曾改扩建和火焚重建。由于历史久远,失于修缮,风蚀严重。特别是在经历过六十年代历史特殊时期后,建筑和文物文献资料损毁殆尽。现在游览看到的汉南书院,为2003年汉中市政府投资恢复重建后的规模,占地约3.8亩,有濯汉堂、奎文阁、大成殿三大主体建筑等18间房舍。现在书院中仍存有光绪年间书院改制时用于记录的石碑以及一些史料、文物。</p><p class="ql-block"> 今日里,我们 沐着乍寒微凉的冬雨,虔诚小心地步入院廊之中,当看到孔子圣人的塑像矗立眼前那一刻,对圣贤敬畏之心,瞬间震摄了我随性无羁的个性。轻轻地挪动脚步,在中国文化文脉始祖面前恭恭敬敬行三个深‘躹躬大礼。</p><p class="ql-block"> 万世师表啊!万世至圣王师先师!每每见一面拜一遍,即使看不见塑像,也常常在心里把圣哲几千年国学经典默默祈诵于心。</p><p class="ql-block"> 在中院正堂门上,有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青铜门环,古雅的轩窗透出宁静致远气息,正房大厅门柱篆刻有一副描金楹联,启示人们修身齐家治天下:</p><p class="ql-block">“登兹堂须先涤戾气躁气市侩气</p><p class="ql-block">拜此老犹要存仁心诚心感恩心”</p><p class="ql-block"> 联意旨在 时时告诫学子们:平和是涵养心性的基石,戾气是气极败坏的根源。做修身齐家之内功,做人处世、接人待物方面提高个人素质。包容大度懂得感恩,有家国情怀,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p><p class="ql-block"> “文能换骨非妄淡</p><p class="ql-block"> 学到寻源自不疑”</p><p class="ql-block"> 汉南书院曾是汉中圣贤读书、科举求名的场所,是闹市中求贤若渴的一处圣地,现在对外免费开放参观,让更多士子、官员、民众释怀思古之幽情,倡几千年国学文化之博大精深。是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小学生、公职人员、广大民众道德思想教育,净化美好心灵的又一个活化石级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上午,汉中部分文化艺术界朋友在汉南书院奎文阁座谈,相互交流总结,探讨文化艺术工作新思路。</p><p class="ql-block"> 正是:三百年内铸文镇</p><p class="ql-block"> 十万党群振汉声</p><p class="ql-block"> 2020.12.12 汉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