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雷音寺,位于阳原县东城镇白沙串村后山上,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前后两进院落、两个佛殿,占地1500多平米。据传,因山高(山尖海拔近2000米)经常听到雷声而得名,主殿的屋顶常遭雷击损坏,后来换成铁瓦,这是寺院少有的。</p> <p class="ql-block"> 东城高速口东二三百米向北,穿过果园村,从水峪口村西再折向北,顺着进山的路一直往前,到达一个三岔路口时,转向西北,车子在山谷底部山石路上行进,才十月底,路边背阴地已偶尔可见结冰之处,一直到了一个有着不少勾机、翻斗车,看上去像在修建着什么的工地,已无路可走。听说雷音寺在竹林寺南向西路上,具体的位置并不准确,哪知进山后信号全无,根本无法再问和导航。问路施工人员,才知道雷音寺在刚刚路过的、路北边的沟里,也知道了他们是在矿山生态恢复,先修整再绿化。</p><p class="ql-block"> 环顾四周,彩旗飘,风叶动,伴随着机械清脆的敲击声……时代在变迁,要发展也要绿水青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折返,至路南山上有片茂密松林、路北是刚修了山石路的沟,确认就是这里后,驻足停车。一行六人进沟后不久,一池清泉入眼帘,泉水流淌着……看见右边山脚有羊肠小道,便开始登山寻寺。</p> <p class="ql-block"> 顺羊肠小道上山,到平缓半坡处,举目远眺,群山环绕,东南方向山下有一羊圈,雷音寺在哪?两人登北边山坡一探究竟……将要到达山顶,仍未见寺院踪影,想着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难道在西方?!登顶西望,惊喜的看见西北方向、也就是山泉左边的小山上、另一座大山前宽阔腹地有一拱形建筑!"看见了……"兴奋的高喊着,和休息的队友报了信。我们又走错了路,还的折返至清水泉处,上左边的山才对。</p> <p class="ql-block"> 经两次折腾后,两人放弃,四人沿着山脊开始登山,脚下一会是风化的碎石,一会是坚实一体的大石,有时手脚并用,却还是落在了最后,好几次问冲在前边的人"看见没?"每次听到的都是"没看见",走走歇歇,精疲力尽登上第一座山的最高处时,视野豁然开朗,拱形建筑再次出现,雷音寺我们来了!回望,刚走过的不像是路,不太远的距离,走了四十多分钟,当时建寺院的物料是怎么运上的呢?</p> <p class="ql-block"> 眼前断壁残垣的寺院遗址,会有何感触?穿过门洞,进入寺院,条石台阶上的纹路依稀可见,正殿已荡然无存,仅存东西两边残损的厢房,两进院落近乎相似,正殿台阶下右边被挖过不久,露出底座面目不清的石狮子,怒目而视状却又无可奈何的歪着身子,右边的却不知所踪,哪去了?好几处上着供品的盘碟,寺毁佛还在?看不清字的石碑,记载着唐僧师徒来过这里?……那场经历了十年的运动中,究竟有多少珍贵遭遇了这样的命运呢?</p> <p class="ql-block"> 下山倒是省些劲,几处险境,却担心脚下一滑,跌入沟底……山泉边休整,补充营养,打扫战场,不留垃圾污染环境,开拔。</p><p class="ql-block"> 再到三叉路口时,没想到孙总还真来了精神,左转向北拐到了竹林寺方向,河水哗哗悠荡,路在河不离不弃的陪伴下延伸着,一直到竹林寺所在的山脚下,平整出来的停车处,修砌的石头水泥台阶,拄杖前行,台阶断断续续,被水冲毁处,露出红色的石头、很深的沟,好在还能前行,爬上一山坡,拐过一弯,暮光山色中竹林寺看上去就象一古堡,唯一可上去的路已冲毁,眼看着就要落下去的太阳,担心天黑下山不安全,带着些许遗憾,放弃就在眼跟前的目的地,只能明年再来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记:过去去雷音寺需翻山越岭,且徒步较远,故去的人不多,今年矿山生态恢复,雨季过后刚修了路。之所以抓紧时间施工,是想赶在明年雨季前完工,否则明年雨季一到,山沟里的路又要被山洪冲毁。 有了这路,去雷音寺的人多了,也有走错而上了矿山生态恢复工地,同样,也有走错而爬上了山泉右边的山。明年这路又将被冲毁,再来雷音寺恐怕没这么容易了。</p> <p class="ql-block"> 好萌的狮子,这就是左边的那个,被救藏起了,愿它安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两寺均毁于文革期间,所拆物料用于建阳原县一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