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深秋

小苏

<p class="ql-block"> 灵谷寺位于紫金山东麓,离中山陵仅1.5公里。现在的灵谷寺面积二十余亩,寺内院宇齐楚,古木交柯,院落雅洁,钟鼓常鸣。</p> <p class="ql-block"> 灵谷寺景区小而精致,吸收山间灵气,银杏、梧桐、三角枫、榛子等各类树木高大挺拔,小径幽深,<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少静谧,</span>令人心静神宁。(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灵谷胜境</p> <p class="ql-block">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一门之隔</p> <p class="ql-block">  灵谷寺始建于南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以后每逢改朝换代便更名一次, 曾分别为宝公院、开善道场、太平兴国寺、蒋山寺,后因朱元璋要修明孝陵,将蒋山寺搬到现地址,朱元璋赐名灵谷禅寺,并提书“第一禅寺”。灵谷寺现在的寺匾是于佑任先生所书。</p> <p class="ql-block">  清军攻打太平军时战火使灵谷寺遭到空前毁坏,灵谷寺只剩一座无量殿,也就是现在的无梁殿,其它建筑全部毁于一旦。光绪年间又陆续重修了 宝公塔、金刚殿、天王殿等,但规模远不如明代灵谷寺。1928年,民国政府在灵谷寺旧址上建造了北伐战争阵亡将士公墓,1949年后,改为灵谷寺公园。</p> <p class="ql-block"> 无梁殿原名无量殿,因为殿里供的是无量佛。 是朱元璋用建明城墙多余的城墙砖建的,殿中没有一根木材,又名无梁殿,也因此所以几次战争和天灾都没有像灵谷寺其它建筑那样被毁。</p> <p class="ql-block">  1928年无量殿就成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阵亡将士</span>公墓祭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名“正气堂”</span>,大殿正中供奉着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两边是《民国国歌》和孙中山的《国父遗嘱》。</p> <p class="ql-block">  无梁殿南面设有公墓的大门和牌坊,北面依次设墓园、纪念馆(现为松风阁)和纪念塔(现为灵谷塔)。</p><p class="ql-block">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牌坊,五门六柱,顶覆绿色琉璃瓦,气势非凡,坊前置一对石兽。</p> <p class="ql-block">  无梁殿背后的草坪上即墓园中对称耸立着两座纪念碑,分别是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淞沪战役那段惨烈的历史时刻和那群为国捐躯的抗日将士。</p> <p class="ql-block">  南国霜常晚,初冬叶始红。过了立冬,南京才真正进入赏秋最佳时期。金陵的秋色从来都是不吝泼彩,但又太过短暂。南京的赏秋胜地数不胜数,但秋天将最美的色彩几乎都撒在了紫金山,东面有灵谷寺,西面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象路,还有前湖、燕雀湖、紫霞湖等等等等, </span>其中灵谷寺的秋一定不能错过。 </p><p class="ql-block"> 今年秋天,曾几次去灵谷寺探秋、散步。小雪那天我又专门去了灵谷寺,还登上了灵谷塔,一览灵谷寺园区的深秋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还没进园区,就被门口的一池秋水所吸引,秋风把灵谷寺园区门口的“万工塘”染成了金黄色,岸上、湖中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  “万工湖”名字的由来也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为了修明孝陵把灵谷寺迁到了此地,灵谷寺建成前要挖一口放生池,便调来万名明军士兵,只用了一天就挖成了这片湖。</p> <p class="ql-block">  满园秋色从树开始,寺院内各种树木,唱出了深秋最后的交响曲,各自奉献着自己的最辉煌时刻的绚烂色彩!</p> <p class="ql-block">  无梁殿门口一地金黄。无梁殿周围种了很多银杏,秋末初冬,银杏叶陆续飘落回归泥土,为大地盖上一层金黄柔软的地毯。</p> <p class="ql-block">  看到别的中老年游客开心的像个孩子,趴在殿前洒满黄叶的草地上拍照,我也忍不住抢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光影交错,树影婆娑</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金黄色的银杏叶与古建筑相互映衬,南京便变回了金陵。</p> <p class="ql-block"> 古灵谷寺前一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遮天蔽日,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远处看去,灵谷寺仿佛依偎在她的怀里,幽静而安详!</p> <p class="ql-block">  灵谷寺在古银杏树的怀抱中,使人惶惑,似乎穿越回到了大明王朝。</p> <p class="ql-block">一树银杏出墙来,国旗辉映更艳丽</p> <p class="ql-block">  在灵谷寺寺门右侧,会看到白玉赑屃(bìxì),背驮一碑,就是著名的“灵谷深松”碑。 多年来,“灵谷深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没有松?是谁的书法?在坊间一直争论不休。</p> <p class="ql-block"> 其实年轻时来玩时记得确实碑旁有一棵大松树,今时今日,灵谷仍在,深松无存,只余枯桩半墩,立于碑侧。石碑四周只剩下正值绚烂期的三角红枫……但这四个苍劲有力、古意盎然的字体到底出于哪位书法家,这次才弄明白,同时也知晓了一段与此有关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其实,此碑原是国民党大佬谭延闿的墓碑,这里是他的墓道的第一座建筑。碑面原为前朝元首常公凯申亲笔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闿之墓民国二十年九月四日蒋中正敬献”。解放后,原碑面蒋介石题字被完全铲平,虽史料未曾提及,同时铲平的可能还有碑帽下国民党党徽,党徽下“荣典之玺”红方印和“国葬之碑”四篆字。</p> <p class="ql-block">  后由解放后第一任中山陵管理处处长高艺林题“灵谷深松”,具体时间应为1951年至1953年,其间陈毅元帅陪同几位老战友游览中山陵园,叫高艺林当导游。游览中,陈毅鼓励高艺林为一些景点题写些字。一月后宋任穷副市长转达了中央政务院的指示,请高艺林为已经铲除了的蒋介石手迹的石碑重新题写景点名称。于是,高艺林写下了“灵谷深松”等六处书法,果然广受海内外游客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 据《史录》记载“灵谷寺方丈和尚特献空生松一株,植于谭墓碑左边。该松长于灵谷寺无梁殿屋顶,传系飞鸟所传种子而生,在殿顶已40余年,高约3尺,径约2寸,枝叶繁盛。和尚献此树系用佛经松柏长春,永垂不朽之意”。高处长题字之时,此松仍应繁茂如初,故高处长身临灵谷寺侧高松常青之境,忆及金陵四十八景之“灵谷深松”故而题之。</p> <p class="ql-block">  墓碑之后约20米处有一南湖石制牌坊,两柱一开间,两侧门柱颇似华表,华表柱顶左右翅不对称,似展翅高飞,凝重与轻盈融为一体。坊身有多重花纹、云纹装饰,古朴之中亦显精巧。这是谭延闿墓道的第二座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牌坊后面就是长长的墓道,也就是所谓的琵琶街,墓道的那头便是谭延闿陵园的其它建筑和谭延闿墓。</p> <p class="ql-block">  松风阁,曾经的国民革命阵亡将士纪念馆,现在的南京市民主党派之家</p> <p class="ql-block">  想看灵谷寺的秋,最好的观赏地是登上灵谷寺塔。登上塔顶,俯瞰银杏间的层林尽染,听着浑厚的敲钟声,感受这般净化心灵的深秋美景。</p> <p class="ql-block">  登塔赏秋,错过就得等来年,我只好克服术后尚未完全恢复的体弱,且登且观赏且拍摄,终于登上了这座“九层妖塔”的顶层。一览灵谷寺和周边的中山陵及远处城区的秋景。</p> <p class="ql-block">  塔的右侧,可看见高高的中山陵最高处的中山先生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南京地标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登塔的道路掩映在紫金山茂密的树林中</p> <p class="ql-block">巍巍钟山,一片林海,秋色斑斓</p> <p class="ql-block">左手边隐约可见一片新城</p> <p class="ql-block">用长焦收过来更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登上九层塔顶,视野越发开阔。</p> <p class="ql-block">塔的四周是巍巍钟山层林尽染的彩色世界</p> <p class="ql-block">猜猜这黑影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塔下林间道路的尽头是松风阁</p> <p class="ql-block">  下得塔来,路口有一女子正对着灵谷塔作画,匆匆一看,可见那雄伟的九层灵塔和满幅的金秋彩韵跃然纸上,不禁心动和喜欢。</p> <p class="ql-block">  白天越来越短,太阳快要落山了,只能打道回府,心中难免有些惆怅。</p> <p class="ql-block"> 从网上看到这张图片,能真实的反映从高空俯视的角度所欣赏到的灵谷寺美丽秋韵,很遗憾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学用无人机航拍,就借用此图作为结尾图片以寄托心中对灵谷深秋的眷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