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南郑区教育体育局2021年工作十大亮点

南郑教体

始终坚持党建领航,精心策划党史读书学习活动、讲故事演讲比赛、才艺展示大赛、红色征文大赛、书画摄影大赛、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红歌演唱比赛、“追寻红色足迹”研学实践八项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持续推进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周问询、月汇报制度,大力开展“一校一品”、“一支部一特色”创建,建成标准化党组织7个,区级先进党组织7个,城关幼儿园获五星级党组织称号,龙岗学校获得省级先进党组织称号。大力推进党员教师“双培养”和组织纳新工作,全年新发展党员25人,200余名党员教师荣获省市级奖励,党组织战斗力大大增强。全面推进“书记项目”,落实落细“我为群众办实事” 73个师生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积极开展“志愿云呼叫”活动,2000余名党员教师投身于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志愿服务。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团队组织架构,规范成立32个学校团委和92个少工委,实现了全覆盖,13名少先队辅导员荣获省市区“优秀辅导员”称号。 在学校联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相对独立、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模式,组建了15个教育集团、全年互派校长、教师80余人次,优化了新建和薄弱学校资源配置,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区域联合、专家引领、中心辐射、智慧共享的教学发展模式和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平台,建成学科基地31个,名师团队工作室12个,全年联合开展业务培训36场、课题研究19次、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展示100余节。大力实施“课堂革命、南郑行动”专题教学活动,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课堂创新大赛常态化开展,综合育人功能显著增强。2021年,中考优秀学生比例领先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67%,占全市二本上线总人数的16.4%,位列全市第一,全市文理科前10名,我区均占9人,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再攀新高。 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农民健身设施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15分钟健身圈初步建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全面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大力发展摔跤、举重、跆拳道等特色体育项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六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和首届中学生篮球联赛。全面发展群众体育,开展“我要上全运 全民健身云行动”系列活动,全民健身热情高涨,持续打造七省区门球邀请赛、健身气功等全民健身精品赛事,南郑体育知名度大大提升。先后两轮对汉中体育馆进行提升改造,精彩、安全、圆满地完成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项目比赛,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在全市第七届运动会上,我区代表队获得56金、87银、88铜的优异成绩,牌榜和总成绩位列全市第三。全年45个体彩网点,累计完成体彩销售4000余万元。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面前无难事”,想方设法克服财政困难,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扩充学位总量。2021年,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7所,总投资7.2亿元,建成后累计新增学位1.15万个。秋季学期,中所中学、梁山镇中心小学、裕华幼儿园等8所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学校和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900个。剩余19所学校已完成建设任务的60%,明年9月1日前全部建成投用,将彻底解决中心城区“入学难”、“大班额”问题。不断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年投入资金6251万元,改扩建学校19所并全部投入使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严格实施民办学校同步招生、电脑随机排位、纪检全程监督的招生方式,“一校一策、一生一案”所有随迁子女、烈士子女等教育优抚对象、残疾少儿、扶贫搬迁户子女,全部统筹安排入学。 深入实施“骨干带动”和“全员提升”战略,大力推进中小学“两级两类骨干”校园长培训和新一轮“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195人参加了国家级培训,325人完成了省级培训,共培育出省市级教学能手38名,市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109名,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90名、师德标兵10名,骨干教师数量持续增长。历时3年的“乡村卓越教师”培训顺利结业,29名教师成为各学科的教育领军人才。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基层学校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程序,一大批青年干部迅速成长,极大提升了校园长选人用人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了学校主体地位。全年新招录教师220名,轮岗交流校园长、教师132人次,教师队伍持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日趋均衡。 大力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评选区级思政课“标兵”9名,思政课“骨干”11名,以赛促教,以教导学,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不断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内容,先后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和“童心向党”主题活动,3所学校获省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7所学校获全市教育发展优秀学校称号,15名学生被评为省、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300名学生获区级优秀青少年儿童称号。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教育课,强化学校“两节一会”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900余名学生的征文、科技、绘画、音乐、舞蹈作品获省市级奖励。创新劳动教育,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地建设,南海初级中学劳动教育案例获教育部奖励,梁山镇中心小学已建成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严格落实五项管理,明晰作业管理的政策底线和时限要求,探索开发了校本作业、自主作业、创新作业、实践作业四大类特色作业,用“硬杠杠”减掉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建立了“点餐式”课后服务模式,戏曲、剪纸、竹编、制茶等特色类课后服务走进校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学生兴趣充分满足,学生参与率达98.92%。同时,在中心城区试点开展了“配(供)餐午托+课后服务”以及 “学校+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的假期托管服务,广获家长赞誉。铁佛中学、城关一中、大河坎镇中心小学等学校案例50余个在省市交流。大力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全面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截至目前,累计压减学科类培训学校19所,艺术类培训学校5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了56%,完成“营转非”3所,专项治理初见成效。 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教育强市总体部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建立健全包抓联动机制,组件创建工作专班,对全区127所义务教育段学校,对标对表进行了3轮次调查摸底,着力化解硬件、资金、编制缺口等问题,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概算投入资金1.8亿元,规划改扩建音乐、美术专用教室243个,增配器材7800套(件)、计算机2155台、一体机506套,努力实现城乡教育设施设备无差别。有序组织有特长老师进行音乐、美术、体育转岗培训213人次,基本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目前,已有60%的学校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标准,力争明年全部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持续践行“扶贫先扶智”,抓好巩固衔接和教育教学融合工作,夯实控辍保学“7+3”工作模式和网格化精准管理,全区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对53名重度残疾儿童开展了以“送图书、送文具、送知识、送温暖”为主题的送教上门活动。全面深化“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机制,为每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确保脱贫后教育帮扶力度不减。采取“四个精准”措施, 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及中职阶段精准资助体系,全年累计落实资助资金2290.12万元,38860人次受助,争取博爱助学金、公益助学金累计11万元,大学新生路费13万元,励耕计划57万元,为1096名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发放资金950.59万元,广大学子充分享受到了党的“阳光雨露”。 2021年,全系统夯实疫情防控责任,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疫苗接种应接尽接,斩断了疫情向校园蔓延的链条,教体系统无一例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逐级夯实压紧工作责任,全面加强主题安全和女生安全教育,广泛开展心理疏导知识讲座,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师生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不断提高。全年累计开展防溺水、防电信诈骗等专题教育和讲座300余场次,各类安全应急演练1000余场次。持续强化三防建设,实现校园安全“四个百分百”,累计配备专兼职保安581人,组建校园“治安巡逻”红袖标队伍270余个,设立校园警务室190个,一键报警装置全覆盖并与110报警平台实现联网。成功创建省市级平安校园16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1所、市级平安单位1个,市级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1所,区教体局被推荐为全市“七五普法”先进集体。

学校

教育

校园

教师

培训

义务教育

省市级

学生

全市

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