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海南,路过钟山县,孩童时代的趣事浮于眼帘。</p><p class="ql-block"> 54年前,一辆帆布棚卡车.载着或蹲或站或坐的旅客,沿着坑洼不平的沙石路,从桂林驶入钟山县城,满脸灰垢的人群中,就有我,一个十岁的小男孩。</p><p class="ql-block"> 那是1967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小学也开始停课闹革命,妈妈让我跟县防疫站的大老李叔叔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钟山县,去找我小姨。</p> <p class="ql-block"> 我小姨是65年卫校毕业,当年应抗美援越形势要求,大批医务工作者会集中越边境,就近工作,等待命令,谁知直到1967年,仍未接到出境的通知,她就成为了县医院的一名护士。</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钟山县城,一条人字形道路在医院的东边分叉,公路绕城向东北而去,另一条称之为“街”贯穿县城,医院位于老县城外边,公路南边,对面是一个大大的操场,县公安局,武装部等机关围操场而建。沿着街道,也就是几百米吧,就到了城最东端的县卫生防疫站,街两边砖瓦结构的建筑物很少,基本上都是吊脚楼,熏的黑黢黢的。</p><p class="ql-block"> 路,“人”字分叉后,沿公路上坡,有一个农贸市场,逢几“赶闹子”或“赶场”,那时的沙田柚一买就是“一担”,回家往床底下一骨碌,吃到春节,还有一种酸柚,供销社只收购柚子皮,剥出来的果子一分钱俩,那可是真“酸”啊!</p> <p class="ql-block">当时广西文革时期分422(造反派)和联指(保皇派,保韦国清),在钟山县,“联指”势力大,经常在大操场围着“422”辩论,时不时截断公路,巡查有无“422”的人过来,到桂林乘火车回郑州的公里被沿路的桂平县阳朔县等几个县截断,我很高兴地被封在钟山县,达5个月之久,我小姨,一个小姑娘家,怎么能管的住我这个调皮的小男孩,哈哈,坐着县公安局一个被医院护士们戏称(土匪)叔叔的三轮摩托车,山里山外玩呀,跟着大人到沱江边钓鱼呀,到武装部长家(南下干部,老乡)吃饺子呀,太痛快了!</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还记得县医院的梁大夫,雷大夫,防疫站的大老李,小姐姐娜娜,大家都叫的“邱大姐”,所有的叔叔阿姨,对我都是那么的亲切,让我至今不能忘怀。</p> <p class="ql-block">这次,我特意去了县医院,去看望大门前那棵香樟,没啦,去找手术室窗外的芭蕉树,没啦,三进三出的平房院落,没啦,唯一留下的是记忆中错落的地势。</p><p class="ql-block"> 我还特意挂了个急诊,想与医生拉呱拉呱,人家一句话:“你的病不属于急诊”,不死心,第二天我又挂了外科号,大夫说:“没事啦”,无从聊起,惺惺的走了。</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钟山县城,旧貌换新颜啦!全都不认识啦,和全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合拍,看照片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