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1年我读过的书

听雨

<h1>  2021年已近尾声,不经意间时间在指缝间流走,又是一个年末,一个总结的时节。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重要伙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历程。</h1><h1> 已记不得曾经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了。在我小时候似乎还没有幼儿园,或许在那时我生活的地方还没有幼儿园。我们是在玩闹游戏中到了入学年龄。那时我们是住在炮兵兵营旧址的窑洞中,不是陕北那种黄土塬上挖出的窑洞,而是盖起来的窑洞,一个三线建设的兵工厂,一排有15孔窑洞,一家一孔半,共10户。记得邻居4户阿姨老家是上海的,小朋友的外公会从上海定时寄《小朋友》和其他一些少儿书刊到乌鲁木齐,那应该是我除了家里父母姐姐的教科书和一些小说以及订阅的《红旗》外的另一种洋气的书了。每每父母们上班后,就成了我们的天堂,有积木,有带画片的书册,我们唱歌,玩儿积木,看小人儿书,跳方格,跳皮筋儿,踩电报。</h1><h1> 与姐姐们背诵课文,化学元素表是在什么也不懂的时候就懵懂的会背诵了。</h1><h1> 再就是1976年秋天的一天,曾经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儿上学了,我就飞奔去了学校,总之除了比我大些的是学生外,那些大人就应该是老师了。我就跟着人流去了老师办公室,我也要报名上学,老师让我回家找家长带上户口簿来报名。返回家中,找了半天也不知户口簿在哪里,大人们都去上班了,不在家,就这样,一个好奇的小小的我在未到入学年龄时经过一番小操作后还是未能入学,盼望着盼望着想去学校当小学生。</h1><h1> 1977年秋,我如愿上学了,是自己去报的名,开始了教科书的学习。之后一学就学到了50岁,各种学习用书,专业用书,工具书,几乎走遍乌鲁木齐的各种学校,参加各类考试,闲书倒是很少。随着我不断迁徙的是那些他人不愿驻足翻阅的各种高等教育,职称考试,统计师,会计师,注册统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经济师经融,经济师人力资源等等的教辅资料书。除此之外,鲜有他书。《读者》和《特别关注》以及《中国剪报》《老年康乐报》我倒是一如既往的连续订阅购买了多年。曾经在走出学校进入工作岗位时给自己列了一个长长的书单,但却在忙碌中未得如愿阅读。</h1><h1> 一晃间2021年就要说再见了,回顾一下这一年我读过的书,一捋倒也杂七杂八读了百本书了,看来,能静下心来读读书也是一件幸事。</h1><p class="ql-block"><br></p> <h1>  年过半百,也经历了不少,按理说应该不那么感性了,可在文字的穿透力感染下《人生海海》还是让我哭的稀里哗啦的,想起董卿曾在一个节目中说过应该去看看《人生海海》,当时不知,也不能咸同身受,当我真正读过后,真正体味到其间滋味,更是让我好些天都沉浸在历史中不能舒缓。</h1><h1> 我是真正的70后,没有经过知青年代,但周边都是知青,从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开始接触的都是当年上山下乡过的知青,看过几部关于知青年代的电视剧,然后再回过头看看文字,《知青》《雪城》亦是让我泪腺洞开,伴随着文字泪流满面。</h1><h1> 《芳华》也是我在电影院看了电影后,才读了文字书,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心灵震撼,文字更是穿透心灵,导引着读者的内心,跟着文字幸福着,感动着,痛心着……</h1><h1> 影视用画面和音质震撼着观众,书本用文字敲击着读者,传递着作者的思绪,文字不仅仅是一个个表意的字符,如同音符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h1><h1> 《汉字的故事》很有意思,不能如小说般随着情节一气读完,需要慢慢的静下心来,一点点的阅读,一点点的品味。想当年在校学习时,语文老师就喜欢偶尔讲一些字,很值得玩味。加之我也比较喜欢写写字,偶尔也码码字。对书法的练习也是讲究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分析字。我们的老祖宗创造的汉字真的很有意思。</h1><h1> 有些经典的电影我们都看过,也许看过不止一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每观看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的。再看看书本文字,每看一次亦会有不同的感悟。</h1><h1> 读书受益自不必讲,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断断续续 下来也读了百本书,看来,只要静下心来,沉浸在书海之中,还是收获颇丰呀。</h1><h1> 一个的成长生活是离不开书籍的陪伴的。书是终身益友,百看不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