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川西旅行,很难绕开阿坝州,这里的绝美风景实在诱人,即使路途遥远而艰险,即使高海拔缺氧气,即使食物不习惯或者住宿条件有限。</p> <p class="ql-block">阿坝州,全称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北部,与青海、甘肃两省相邻,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羌族主要聚居区,辖1县级市、12县(马尔康 金川 小金 阿坝 若尔盖 红原 壤塘 汶川 理县 茂县 松潘 九寨沟 黑水),总面积842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82万,相当于沿海省份一个人口不算多的县。</p><p class="ql-block"><br></p> <h1><b>阿坝名称来历</b></h1><p class="ql-block">关于“阿坝”名字由来和含义说法多样,但在藏族知识界、宗教界和原上层人士中普遍认为:“阿坝”一名形成于唐朝时期。唐太宗贞观年间,吐蕃王松赞干布以武力进攻松潘向唐求婚,占领松州以西地区后,从土蕃腹地阿里一带迁民至本地并居住下来繁衍生息。他们自称“阿里娃”。随着时间推移,“阿里娃”的简称“阿娃”(喻指阿里人开发的地区)被作为本地地名使用,汉译即为“阿坝”。“阿”是“阿里”的简称,“坝”可译作“者”或“人”,这是一个对人的称呼变成为对地名的称呼。</p> <h1><b>阿坝州历史沿革</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汉置汶山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为土司制度之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r></h1><h1><b>阿坝州自然条件</b></h1><p class="ql-block">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惟一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阿坝州历史民族</b></h1><p class="ql-block">早在5000年前,阿坝州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据考古工作者研究,近年在茂县营盘山出土的文物与马家窑文化、三星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称为营盘山文化。古蜀蚕丛时代(夏朝初年,约公元前21──16世纪)曾建都于蚕陵(今茂县叠溪)。公元前316年,秦在岷江上游东岸设置湔氐道,管理岷江流域诸民族事务。秦汉之际,岷江流域上游形成了冉、駹两个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汉书》、《后汉书》等历史典籍中有"西山八国"、"六夷、七羌、九氐"等关于阿坝州古老民族历史的记载。秦汉至明清历代中央王朝都加强了对阿坝地区的管理。明朝大力推行土司制度。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实行"改土归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逐步构成这块土地的主要民族:藏、羌、回、汉,他们为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谱写了绚丽的篇章。被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的“民族走廊”经过这里,留下了早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的古老民风、独特民情,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p> <h1><b>阿坝州是重要的红色文化区</b></h1><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的最艰苦、最危险的行军在阿坝州,翻越了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水草地,建立了少数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权之──格勒德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阿坝州因此被称为“雪山草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征途中,党中央先后在阿坝州召开了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儿盖、巴西等10次政治局会议(含扩大会议、常委会议、非正式会议),这些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等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p><p class="ql-block"><br></p> <h1><b>阿坝州旅游资源丰富</b></h1><h5>旅游业是阿坝的主导产业,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级旅游景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达27个。</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黑水县</b>位于四川阿坝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北端的岷江上游,与闻名遐迩的九寨沟毗邻,以境内黑水河得名。黑水常住人口只有4万,典型的地广人稀。2021年8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看来经济发发展要落后于沿海地区。</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墨水特殊的风景,既有雪山、冰川的雄伟壮阔,也有少数民族独特的人文景观,旅游体验异于其他地区。</p><p class="ql-block">旅游收入是黑水县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景点有卡龙沟、奶子沟,达古冰川,色尔古藏寨,三奥雪山,热水塘温泉等自然景观;还有唐朝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石刻石碑、记忆着旧时土司权倾一方与农奴血泪的芦花官寨、红军长征史迹等人文景观和藏羌民族文化风情及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b>达古冰山</b>是黑水最著名的景点。风景区距黑水县城只有7公里。我们一行人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来到黑水,主要的目的地就是达古冰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冰川是青藏高原东部小型山岳冰川的典型代表,景区内11条海洋型山岳冰川与雪宝顶冰川构成亚洲最东缘极为重要的冰川区,其中两处正在发育中的悬冰川被称为“婴儿冰川”,这种冰川反映着区域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在现代冰川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古景区内生物多样性完整,垂直分布明显,有野生植物1000余种;野生动物153种,川金丝猴、藏酋猴、羚羊、盘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多、数量大。</p><p class="ql-block">景区先后被评为最具有吸引力新美景、四川最佳度假旅游目的地、最佳红叶观赏目的地、中国彩色冰川—冰雪天堂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年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雪山,有三座在黑水境内。在翻越达古冰川之后,根据当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为加强一、四方面军的团结,保持对军事的指挥,统一两军的思想和行动,1935年7月21日,中央在芦花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听取了红四方面军的工作汇报。中央政治局一致肯定了红四方面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加之会前所作的大量工作,会议开得很成功。芦花会议旧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酒店,名字很有特色,叫做猛河部落。黑水县境内有条猛河,所以因地取名吧。</p><p class="ql-block">1955年上映的电影《猛河的黎明》就是根据解放后黑水剿匪战役的历史拍摄的。</p><p class="ql-block">《猛河的黎明》讲述了解放初期,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部队逃入猛河藏区。为剿除这一小撮残敌,我方派工作团进驻猛河。最后,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我军一举歼灭了这股国民党残匪。</p><p class="ql-block">有本书《“陆上台湾”覆灭记:黑水芦花剿匪纪实》,作者郭林祥,专门记述了黑水剿匪战役。</p> <p class="ql-block">酒店建在山边。</p> <p class="ql-block">前一天晚饭吃的火锅。</p> <p class="ql-block">火锅店对面是公安机关,看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吧。</p> <p class="ql-block">达古冰川景区广场上的红色标志——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达古(打鼓)雪山。</p> 景区观光车的第一站。 景区观光车第二站达古湖。 达古冰川索道下站。 <p class="ql-block">由于对冰川充满期待,对4860的高度又心怀忐忑,所以大家都急于上山,看看挑战高海拔成绩怎样。</p> 天上下起了雨。 随着海拔的升高,雨水变成了雪花,植被也越来越稀少。 <p class="ql-block">从索道上站一出来,立刻进入冰天雪地。大约2000米的高度差,气温下降很明显。</p> <p class="ql-block">自从在色季拉山高反以后,每次进入高海拔都有点儿紧张。</p> <p class="ql-block">还好,虽然活动起来气喘吁吁,走路、拍照总算问题不大。</p> <p class="ql-block">太阳只露了一下脸,让人看一眼远处的冰川,立马闪了。</p> <p class="ql-block">山顶很冷,断断续续的在下雪,雪雾之中看不清冰川和雪山,于是来到山顶咖啡屋,这里号称是海拔最高的咖啡屋。</p> <p class="ql-block">在4860米的山顶,来上一杯热乎乎的咖啡,吃一口精美的甜点,算得上人生赢家了。</p> <p class="ql-block">原想边喝咖啡边等阳光,结果咖啡屋里因为人太多了,氧气比外面更加稀薄,几个人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不适症状,只得下山。</p> <p class="ql-block">坐索道登上海拔4800以上的雪山,尚且感觉不适,当年红军爬雪山,那可是亲自一步一步跋涉而来。他们一路缺衣少食,路途艰险,又有敌兵围追堵截,真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我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应当衷心感谢革命前辈们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一大群老孙在晒太阳,完全无视车来车往。</p> <p class="ql-block">从远处看索道。</p> <p class="ql-block">山顶冰霜雪冷,山下秋意盎然。</p><p class="ql-block">挑战4860行动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欧耶!</p> <h1>附一:浅说黑水民族源流</h1><h5> 阿坝州地方志办公室</h5><p class="ql-block"><br></p><h5>黑水是民族聚居区,弄清境内历史上的民族种源,民族融合,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和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内容极为必要,可以促进探索民族源流,客观地记述历史,积累民族研究资料,揭示民族问题的规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所要探索的,主要是当地土著人口的族源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当前黑水的民族人口状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黑水全县总人口为58119人。其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藏族:45922人,占79.0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羌族:237人,占0.4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族:57人,占0.1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族:11895人,占20.4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满族:4人,占0.0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壮族:4人,占0.0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藏族是本县的土著人口,其它民族成份基本上属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少数属民国时期移人(或经商,或佣工,或是长征途中的流落红军),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着解放、开发和建设黑水而来的(主要是干部、军人、教师、工人和科技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关于黑水民族族属问题的争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当前黑水的藏族人口中,有人说他们是“藏族”,也有人说他们是“羌族”,并各有根据和理由,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他们则自称是“黑水人”,或自称是“民族”。而不能具体肯定所属族别。小黑水又还有不同,曾经他们是“倮倮”,或“播倮子”,建国初期曾在此建立松潘县倮倮族区,1957年划归黑水县改为小黑水区。“倮倮”和“播倮子”都是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因旧时将“倮”字写作“猓”,是一种类似猴的兽类。我们经过社会历史调查和查阅有关史料考证,认为黑水的民族族属问题,归属藏族对,归属羌族也对。近年来冉光荣等所著《羌族史》一书称黑水民族为“讲羌语的藏族”则更为妥贴恰当,至于小黑水的民族,称“倮倮”或“播倮子”也是有一定来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古代黑水是羌人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史籍记载,岷江上游一带地区,自古以来为羌人活动和居住的地区。黑水古地名有“柯基龙坝”之称。“柯基”应为“戈基”,音讹传。“龙坝”,嘉绒方言,意即地区、地域。“戈基龙坝”,原意为戈基人居住的地区。戈基人属什么种族?后来又到什么地方去了?现在无所考证,有人推测可能也是古羌人的一支,后与其他民族融合了。古代羌人祖先,最早活动在晋南、河南的太行山区域。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增殖,生产力的发展,活动范围逐渐向着甘、青、黄(黄河上游)、湟(湟水)、洮(洮水)、岷(岷江上游)一带扩大。从氏族社会过来的羌人,远离原始群体,以活动地域不同,分别各自为种,形成了羌人的若干分支。进入中原的羌人,逐渐与华夏民族融合,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走向西北、西南的羌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受其他民族的影响,后来分别发展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各民族,唯独来到岷江上游的一部分羌人却一直保持至今,这就是汶、理、茂、黑及松潘等地今天的羌民。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一种民族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民间传说,这一带的羌人在很早以前,是由遥远的西北大草原迁徙而来。《羌戈大战》中记述了古代西北羌人因灾荒和战乱,迫使他们向西南迁移。以阿巴白狗(即白狗羌)为长兄的兄弟九人,率领羌众,来到岷江上游,受到当地“戈基人的阻挡。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战,羌人累战不能取胜。一天晚上,羌人首领在梦中受神人指点,以白石作武器,战胜了戈基人。羌人从此在此定居,后奉白石为神。据说定居黑水的羌人为阿巴白狗的五儿子木勒,住慈坝,是为黑水羌人之祖先,白狗羌种。其传说与有关文献记录能够吻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岷江上游的羌人定居,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前后,建立了冉耽国,或是冉与驰两大部落组织。《史记·西南夷列传》:“自笮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内·驰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冉驰疆界:“东接汉小,南接梓潼,西接陇西,北接酒泉”的阴平地区。包括今阿坝州在内。《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说明冉#之地是羌人和其他民族的杂居区。羌和氐在这里是主体民族。 自西汉武帝开始,这一带历有建置,称黑水民族为“夷”、“番”、“生番”、“羌”均指这里为羌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开冉驰置汶山郡,郡属蚕陵县已辖黑水。蜀汉时,汶山郡除原有的县外,新置的平康县(县治在今黑水县知木林区小黑水河西岸,距芦花六十里的地方)。史称为姜维平,“羌反”后置。《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延熙十年(247年),汶山平康夷反,维往讨,破平之”即此。说明这里居住的夷人即羌人。至北周,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讨蚕陵羌,置翼州,领清江郡,所辖龙求县,即在今黑水县的龙坝、慈坝一带。广年郡所辖广年县,即在今黑水县西尔至色尔古一带。是年又置覃州,领荣乡郡,所辖程轨县,即在今黑水县泽盖乡的上打古。说明整个黑水河流域一带均居住的是羌人。至唐朝,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羌酋董和那蓬固守松州有功,于是拆松州之通轨县置当州,以和那蓬为刺史,后其子屈宁袭焉”。此州辖通轨、利和、谷和、平康四县,均在今黑水县境。“显庆元年(656年),生羌首领董系北射内附,以左封置悉州,以系北射为刺史”。下辖左封、轨诚二县,其大部分地方也在今黑水县境内(引文见《舆地广记》卷30)。亦说明黑水地区居住的是羌人。《新唐书·党项传》以及《旧唐书·东女国传》分别称唐时黑水两个较大的羌人部落为“白狗羌”和“南水羌”,“南水”即指黑水河。南水羌在下黑水及赤不苏一带。唐时,大部分羌人已附唐。这时,西部吐蕃强盛起来了,不断向唐王朝侵扰,以扩大疆域。黑水一带羌人居住的地方,成为唐朝与吐蕃争战的要冲,羌人也成为他们争夺的对象。“安史之乱”以后,黑水没于吐蕃,受西部藏族的制约。受藏族影响颇深。唐末五代,黑水一直为吐蕃所据;宋元在黑水虽有过霸州建置,但范围亦小,有名无实;直至明初,黑水羌人还处于分散割据的部落酋长制,平时各不相统属,战时联合出兵,以御外患。明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对今小黑水地区的峨眉(慈坝)、者多(知木林)、麦迎、麦扎、毛革毛尔盖、包括上下达盖)等部落,分别授于长官司职;对原茂州听辖的大姓黑水寨(今石碉楼)授予土百户职。清乾隆以后,上下黑水划归理番厅梭磨土司管辖。土司制度一直沿袭至民国,其土司、土宫大多数仍由羌人酋长充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黑水历史上的羌人与藏族的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唐“安史之乱”(755年)以后至民国末年(1949年)的一千一百多年历史中,黑水的羌族人民既受中央王朝时断时续的统治。接受了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又受西部藏族的统辖,接受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影响。由于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长期推行大汉族主义,实行民族压迫,这就使羌人更容易与藏族接近,密切了与藏族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九世纪中期。吐蕃最后一个赞普达摩为僧人所杀,吐蕃奴隶制政权内部分裂,不复统一,吐蕃王朝自此灭亡。远征在阿坝地区的吐蕃军队,便有相当大一部分散居各地,与这里的羌人杂居在一起。促进了羌人与藏人的融合。自清乾隆以后,黑水羌部划归理番厅梭磨土司管辖成为土司的领地。梭磨土司为嘉绒藏族,为杂谷土司衍派而来,据说其祖来自西藏琼部三十九族。又据同治《理番厅志》载“杂谷安抚司,其先吐蕃维州喇史悉坦谋也”。总之土司是地道的藏族。梭磨土司又派其土舍(土司的亲属)来到黑水任头人职,并世袭。自此,黑水接受藏族土司、头人统治直至解放,近二百年之久。在这期间,藏族的经济文化、宗教、风俗各方面在黑水影响尤著,促进了羌人为藏族的进一步融合,达到藏化。所以现在黑水人亦称藏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黑水民族成分的复杂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前的黑水土著人口,虽说都是藏族或称讲羌语的藏族,但也不尽相同。并非都是一个种族,有下列多种不同种源之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地域讲,县境西部和西北、北部边境一带与大黑水、小黑 水的其余地区,分着三大片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语言讲,有讲藏语和讲羌语(黑水话)之分。藏语又分讲安多方言(草地话)与讲嘉绒方言(四土话)的两种;羌语又分芦花土语、麻窝土语、知木林土语、维古土语和雅都土语五种,均属羌语北部方言,共为七种不同语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社会阶层和血缘讲(当然这不是划分民族种属的标准),解放前的中上层人物与普通百姓,是来源于不同种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讲,有下列不同种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沙石多乡的上四村(马河坝、银针、甘市坝、奶子沟)、泽盖乡的三打古村、睛朗乡的上四村、上下达盖、以及麦扎全乡为草地藏族,操安多方言(草地话),原为牦牛羌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芦花乡的德石窝与沙石多乡的甲足、杨柳秋为嘉绒藏旅。说嘉绒方言(四土话),原为哥邻羌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扎窝乡、睛朗乡的下七村(二牛奶、库车、八字、竹知、麻窝、仁恩塘、知尔、俄多以及知木林乡、慈坝乡、双溜索乡的热十多、俄瓜和洛多乡的洛多寨,这一部分人口的民族种源尤其复杂,风俗习惯、民歌都有其特殊之处。俗称“倮倮”、“播倮子”。“倮倮”是彝族的俗称,”播倮子”,“播”与“白”谐音,应为“白倮”,或“白雾”的称呼。他们与彝族为同一种源,为牦牛种越西羌。另有一种说法,这一带的扎窝头人,其祖,黑水话称“火日”,即“吐谷浑人”,吐谷浑(鲜卑族)慕容氏,统治下的居民主要是羌人(见冉光荣等著《羌族史》),龙朔三年(663年)为吐蕃所灭。吐谷浑是一个以游牧为主兼事农业的国家,引日唐书·吐谷浑传》说他们“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肉酪为粮”。“妇人以金花为首饰辫发披后,冠以珠贝”。现在这一带人的某些风俗颇有相似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上下黑水的广大地区,旧时的中上层人物一般为嘉绒藏族,普通百姓为藏化了的羌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嘉绒藏族调查材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阿坝州政协李德刚《黑水刺巴土官制度概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刘琳《华阳国志校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阿坝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羌族简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载李茂主编:《羌族历史文化文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川岷江上游地区历史文化研究 冉光荣 工藤元男主编1996年12月第1版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8a11fa59312b3169a451a4cb.html"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黑水烈士</a><a href="https://www.sohu.com/a/329838303_120206954"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黑水剿匪</a><a href="http://www.abadaily.com/abrbs/abrb/201809/17/c65572.html"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黑水战役</a></p><p class="ql-block"><br></p> <h1><b>附二:黑水剿匪战役</b><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91%E6%B0%B4%E5%89%BF%E5%8C%AA/51018156?fr=aladdin"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b><i> </i>黑水剿匪</b></a></h1><p class="ql-block">1949年秋,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何本初到赤不苏与黑水头人苏永和作“应变会谈”。10月,国民党中统特务孙荫祖以甘肃商人身份潜入黑水,同苏永和建立了关系,身份为苏永和的“汉文秘书”。12月20日,胡宗南派遣的军统403联络组少将刘宗禹、副组长陈理权、电台台长王法尧、译电员郑锦、副官陈绥之、摇机员陈占云和军统拉萨站站长赵松南等特工人员到达黑水,送给苏永和子弹40箱、手枪2支,卡宾枪1支,在麻窝衙门内安装电台,使黑水与美蒋特务机关和国民党残部的无线电联系得以加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国民党杨森部134师副师长李复熙率残部200余人逃往黑水时,送苏永和六零炮1门,轻、重机枪各1挺。苏永和资助残匪银元数百个,麦面数百斤,猪油千余斤,牦牛肉和茶、布等物品。原国民党少将稽查处长周迅予等在靖懋制造武装叛乱的同时,派人到黑水活动,并在苏永和的官寨内正式设立了“松理茂守备司令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1年4月,苏永和派王泽郎、杨仲明等去松岗接应隐藏在苏希圣官寨的傅秉勋。5月11日,傅秉勋带领电台台长袁正宏及其一批特务骨干,携电台和武器潜入黑水麻窝。6月,傅秉勋用电台同台湾特务机关联系,大肆散布流言,煽动反共。正四处流窜的特务分子反动军警骨干闻风成批潜入黑水,9月,傅秉勋纠集散兵游勇、逃亡恶霸地主和各种社会渣滓裹胁部分民族上层人员,在黑水拼凑成立了“中华人民反共突击军二四九路军”,下设15个纵队,4个独立支队,若干个大队。经电告台湾当局,蒋介石委任傅秉勋为中将司令,委任苏永和为少将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傅秉勋、苏永和、刘华初等歃血为盟,共表反共决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2年4月16日,台湾当局出动飞机第一次为“二四九路军”空投,实际投到了南坪县和平武县交界处,其空投特务、电台、武器、物品等全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截获。5月下旬,长征时流落在黑水的红军战士杨建平(后用藏名西格基),因积极向茂县专署黑水民族工作组提供情报被苏永和发觉,派人将其暗杀。6月13日,台湾当局再度出动飞机在黑水实施空投成功,在木苏须坝空投特务6名、电台8部,以及枪枝、子弹、药品、罐头食物和假人民币50亿(旧币)、金砖、金条等物资。傅秉勋为策应台湾当局和美国“扰乱中共战略后方”,根据“在川、康、甘、青四省藏区建立巩固的反攻基地”和“迟滞中共军队向西藏推进的速度”的战略需要,立即令冯旅萍、刘华岗等与空投特务5人,携电台6部,往川、甘边界的郎木寺草地唐昆部落、阿坝部落、松岗土司地、小黑水慈坝部落,营造黑水以外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基地”,企图迅速煽起这些地区的武装叛乱。6月14日,傅秉勋召集苏永和、高阳平等在木苏举行会议,吹嘘今后还要空投更多的人员和装备,进一步欺骗拉拢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一部署兵力,调集士兵3200余人,配合匪特武装,到瓦钵梁子,上、中、下打古,龙坝等关隘要地构筑工事分兵扼守。其作战处长李意诚率领500余人加强对瓦钵梁子的防御。同日,麻窝太太高丽华、特务孙荫祖,按苏永和去木苏前的安排,调集士兵以武力将茂县专署黑水民族工作组戈一、徐元和、周锡敬、肖季刚、李国先、唐登高、鄢子诚、彭云、熊应成、谢智勇、郑子良、毛钧候、曾传志、周德富等人实行软禁,拆毁工作组电台天线,查抄密码,置工作组人员于武装包围和严密监视之中。苏永和从木苏回到麻窝后,派杨中尔甲、阿茸、塔尔平、罗尔基等人,分别到松岗、康猫寺、赤不苏、薛城等地串联土官、头人,送达台湾传来的“大举反攻大陆”信件,商约共同反共。至此,残匪武装近2000人枪及可动员士兵5000余人集结完毕。6月20日,派往瓦钵梁子的残匪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部队发起攻击,打响了黑水战役的第一枪,黑水局势日趋严重,进军剿匪势在必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为了迅速消除黑水匪患,清剿残匪,决定西南军区部队在黑水打一场剿匪战役。以西南公安部队司政机关和川西军区司政机关抽调人员,组成“川西军区黑水前线指挥部”,由西南公安部队副政委郭林祥任前线总指挥兼政委,茂县军分区司令员张行忠任副总指挥,茂县地委书记、分区政委任明道任副政委,川西军区参谋长唐健伯任参谋长,下设三个指挥所。西线部队由49师政委段思英、副师长刘权、参谋长阎秀文、茂县军分区副司令员门国梁统一指挥,东线由温江军分区司令员吴少康,茂县军分区政委鲁嘉汉统一指挥;北线部队由茂县军分区军务科长田运通统一指挥;西南军区抽调7个步兵团、1个炮团及5个营的兵力,共11000余人投入作战。空军9师战斗机4架、空8师轰炸机5架、空13师运输机1架配合作战。另外,还动员了茂县、温江、绵阳专区的5万民工支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役打响前,东线部队扫清了观音梁子、色尔古防守匪军百余人,控制了有利的出发阵地。20日,东西两线部队向黑水叛匪同时发起总攻。西线部队分左右两翼向芦花挺进。右翼137团一个营接受了从亚克夏山主峰,沿大山迂回包抄,保证左翼主攻的任务。但该营进入原始森林后无路可走,全靠披荆斩棘爬攀前进,因地势所限,电台与西指失掉联络。副团长张酬国带一个连寻找未果。西指指挥段思英再带一个营跟进增援,至23日到芦花,比预定时间晚了1天1夜。左翼141团占领马河坝以后,乘胜追击溃逃之匪,于寡谷、甘斯坝间卡子桥受阻。残匪134师副师长兼匪西线总指挥吴汉章率200余众,机枪6挺据险扼守,扬言“共军插翅也难越此桥”。前卫3连尖兵11班与正在拆桥的匪兵激战,全班12人除1人幸存外,全部牺牲。后续部队赶来,激战半小时,全歼这股敌人,仅吴汉章带少数人脱逃。22日上午,平叛部队占领芦花官寨,据守之敌逃入山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线部队以公安16、20两个团的兵力沿黑水河两岸齐头并进。空军战斗机、轰炸机配合作战,给残匪造成了强大威慑,国民党残匪纷纷向山林逃窜,但其有生力量仍没有受到致命打击。22日,解放军在攻占匪总部木苏衙门前,傅秉勋及其“总部”人员和木苏头人高阳平、松岗土司苏希圣等数十人逃入山林。傅秉勋趁混乱欲向草地逃窜,苏希圣发觉后,把傅秉勋追回。苏永和与傅秉勋密谋后,施用“暖兵计”,派人去木苏,要求解放军停战3日,表示“愿意交出傅秉勋等人。东线指挥部个别领导因轻信其许诺,致使部队延误几个小时,后被前指发现,训令东线指挥部可予谈判,但不得止兵,部队才继续西攻麻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线部队于22日占领芦花后,无暇休整继续东进。23日晚在云林寺与匪激战,傅秉勋、苏永和、高阳平等大小头目百余人逃入麻窝以西、云林寺以南的山林。134团和141团攻下云林寺后仍遇到抵抗。137团开始攻打麻窝老官寨。战斗打响后,副团长张酬国仅带一个侦察排,力量悬殊,危及时刻,预备队2营6连听到枪声后,配合战斗。经一夜激战,6连指导员赵宝坤率突击队攻入山寨,40余名残匪被全歼,6连指导员赵宝坤牺牲。东线部队到达下麻窝,经激战歼灭麻窝守敌。24日,东西两线部队于麻窝官寨胜利会师。至此,黑水河干流以南全部为解放军占领,共计歼敌600余人,彻底打乱了匪特的指挥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傅秉勋、苏永和、高阳平等逃入山林后,傅秉勋一行40名匪特骨干为摆脱头人们的羁绊和监视,趁高阳平在路边烧鸦片时,悄然遁入大森林。8月4日晚,被搜山部队独1团3营8连哨兵发现,战斗两分钟,击毙“中华反共突击军”249路政治部少将王学崇、上校通讯处长兼电台总台长袁正宏等5人,俘少校译电员郑锦等3人。缴获电台2部、密码本36本,傅秉勋的私章1枚及蒋介石奖给傅秉勋“一级云麾勋章”1枚和文件等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指发现傅秉勋踪迹后,调公安24团一部配合独1团3营部队搜山追歼,至10日,在黑水河南岸森林击毙空降特务王学祥、金钟,活捉上校作战处长李意诚等5名残匪。16日,在一位藏族少年配合下,于马河坝活捉残匪上校警卫支队长宁中文。同日,搜山部队发现已逃过黑水河的残匪少将参谋长上官达等10人,击毙2人,空降特务、“全能情报员”田华被击伤。上官达、空降特务王东升等5人于8月20日在上壤口被公安24团巡逻部队捕获。 8月20日,解放军占领慈坝,黑水全部解放,残匪已基本消灭。但零星散匪仍在清剿中;傅秉勋漏网,苏永和藏匿山中;慈坝土官李德刚仍有一部电台与台湾继续联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期间,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把剿灭残匪和解放受压迫的藏族人民等工作一起进行,同时把残匪武装叛乱和一些上当受骗的藏族人民严格区别开来,把少数民族始终作为解放、解救和争取的对象。战役中,始终贯彻“政治争取为主的方针,对少数参与叛乱的民族上层人士,只要放下武器,停止武装抵抗,一律一个不抓,一个不关,一个不杀,以诚相待,动员他们和人民政府一道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政治教育,麻窝太太高丽华,木苏头人高阳平,芦花太太纳日管,龙坝太太俄斯密等头人及其子女、管家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归来后,让他们参加工作并安排职位。在8月17日~21日召开的“黑水地区首届各族各界代表会”上,选举高丽华任“黑水剿匪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她协助人民政府作丈夫苏永和的工作,后经天宝等人的努力,使逃入深山面临绝境的苏永和回到人民中间。人民政府安排苏出任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区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等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蒙蔽的头人和群众回到山寨后,许多人积极协助剿匪。头人三郎恩波于8月10日带兵8人,在德石窝山上击毙土匪4名,缴枪4支交给部队。8月12日,有两名土匪到甲足岩寻找食物时被头人贾齐三郎的两个贴身娃子(奴隶)活捉。发动叛乱的匪首傅秉勋被群众活捉,押交驻军途中,傅跳河淹死。在首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上,为协助解放军捕匪有功的7个头人、14个寨首、3个喇嘛、220名普通百姓记功授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水剿匪战役中,各族人民积极支前。松潘县藏、回族民兵,茂县羌、汉族民兵,阿坝、红原藏、回族民兵到前线或外围参战,温江、绵阳专区和汶川、茂县、理县的5万名民工参加支前运输。粮食和弹药全赖肩担背驮,仅主副食一项即达2500吨。从灌县到毛儿盖,路程长达750公里,一个民工要背负50余公斤物资翻山越岭,且山间小径崎岖险峻,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辛,有时还要受到沿途土匪的袭击、骚扰,有的人为此献出了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州志办提供资料 田敏 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