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上海,不仅是中国发展最快、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同时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留存了大量的近代工业建筑。介绍这些老建筑,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1933老场坊”一定是绕不开的。由于经过转型改造为创意园区,老场坊一度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近日兴起也去实地一探。据说这里是当年远东最大,且最现代化的宰牲场 ,于1933年竣工,1934年启用,故被称为1933老场坊。这个宰牲场也是世界上三座同类型宰牲场中硕果仅存的一个,其他两座都已不复存在了。当时依照设计师的图样,全球共建造了三幢,美国一幢,英国和上海各一幢。</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图即为位于虹口沙泾路的老场坊正面,保留了90年前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相较于上海的众多百年老建筑而言,老场坊并不显得特别出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只能默默无闻地湮没在老旧街区内。随着人们对保护历史建筑,留下历史印痕的意识不断加强,众多废旧老厂房被改造成文化创意园,曾经被冷落的这座废弃的宰牲场终于焕发青春,从廉价仓库摇身一变而成了文化创意园,成了上海一处时尚地标。也许是疫情的影响,抑或是遍地开花的创意园区拉走了部分原先进驻企业,老建筑风貌依旧,但往日作为网红打卡点的热闹已褪去,甚至略显萧条。</p> <p class="ql-block">(注:以下照片都由本人拍摄,资料大部分都摘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建筑物正面的“优秀历史建筑”铭牌。</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城市人口暴涨,加上租界的外国侨民对食物的需求大增,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投资白银三百三十多万两兴建宰牲场,于1933年底建成,1934年1月启用。整栋建筑用现代的眼光看上去朴实无华,但是从它精致的窗花装饰以及复杂的建筑空间结构上,也能看出它的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这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由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p><p class="ql-block">(Balfours)担纲设计,由中国当时的知名建筑营造商余洪记营造厂承建,具有古罗马巴西里卡风格,尤其是错综复杂的内部空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p> <p class="ql-block">法式旋转楼梯是人行通道。</p> <p class="ql-block"><br></p> 牲畜是从经过防滑处理的坡道由下往上的设计,道面粗糙不平。那个年代,已经做到人畜分离,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桥,使整个生产流程井然有序。 超过三百根的宽大伞形柱均匀分布在建筑方形的外围体量中,独立支撑起雄伟的建筑。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帽是该建筑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八角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西侧,方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其他部分。 <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风格外和整体格局外,建筑结构上也是很有考究。墙体厚度约为50公分,通过构筑两层墙壁,进而产生的中空空间,从而通过气体流动带走热量的物理原理来控制温度。所以,即便在酷暑夏日,室内空间也能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当时建筑师对结构技术的前瞻性探索。</p> <p class="ql-block">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感而独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考虑到宰牲工艺过程中的浓重的气味,在建筑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做了镂空水泥花格窗的装饰设计,便于空气流通,开口方向保持与上海常年风向一致,从而达到通风的效果。而正面向西开窗也是对死后的动物能够去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更好轮回。</p> <p class="ql-block">据建筑业内人士介绍,从整个建筑立面上能看到典型的简洁对称的装饰图案以及机械式几何性的空间构筑语言,明显属于十九世纪末的艺术装饰(Art Deco)建筑风格。巴尔弗斯设计作为一名英国建筑师,外方内圆的整体结构设计,不仅是 Art Dec的风格构造,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样的创作“巧合”是很值得玩味的设计理念。在中心园的三层空间里,用X形的物流楼梯和法式的供逃生旋转梯连接垂直空间。在横向构筑上,通过错落有致廊桥将内核的圆心跟外部的方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廊道宽窄的不同,也有效分离了人行与“牛行”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建筑中央四层的屠宰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的建筑结构。想象当初,动物们从地面走至顶部,由地至天,由生至死,这样的空间流线设计体现了建筑师对生命的极大尊重,即便是它们生命的终点,也能感受到建筑师希望它们能去一个更好的世界的祈愿。巴尔弗斯设计(Balfours)有能这样的对于动物临终关怀的设计指导理念,是相当值得敬佩的。</p> <p class="ql-block">老场坊从三十年代启用,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上海市国民政府卫生局接管,并成为上海市第一宰牲场,不久发展成为远东地区最大规模的宰牲场。1949年6月8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管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卫生处派员正式接管该场。屠牲场刚建成时主要宰杀牛,后来也宰杀羊。多数的操作工是居住在上海的印度人担当。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手后转由副食品公司主管,宰杀范围也一度扩展到生猪。文革中曾变身为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直到改革开放。</p> 如今,曾经的屠宰场已然变身创意园区,相信疫情过后仍然会回归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