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抚今追昔话古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曲育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佩尼谢(Peniche)是葡萄牙中部的一座城市,在里斯本以北约100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佩尼谢所在的佩尼切半岛濒临大西洋,半岛的最西端是直插大西洋的海角——卡武埃鲁角(Cabo Carvoeiro)。</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靠海吃海。早年,佩尼谢男人多以捕鱼为生,养家糊口。佩尼谢渔港舟楫往来,风帆起落,渔货生意兴隆,一片繁忙景象,成为葡萄牙最大的传统渔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渔港的西侧就是佩尼谢半岛最南端了,这里是一处高出海面几十米的悬崖。悬崖上有一座古老的堡垒——佩尼谢堡 (Forte de Peniche),它是葡萄牙著名景点之一。2021年11月20日,我和先生参观了这个被称为“游客必到之处。来到古堡的时候是上午9点多钟,大门紧锁,旁边的告示牌用英语和葡萄牙语写着每周三至周日下午两点至六点开馆,其余时间关闭。于是我们先去市里其他景点参观,在海边看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两点钟,我们和其他游客排队依次进入佩尼谢堡。在门口接待的一位中年女士,询问我们的国籍并做了登记,介绍了参观路线,最后还强调说参观佩尼谢堡是免费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佩尼切堡的前身是阿图吉亚达巴莱亚城堡,这是早年的一处军事要塞,目前仅存少量遗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佩尼谢堡建于 1557 年至1558年,之后进行了多次修缮改建。2013 年,佩尼切堡附近的悬崖崩塌,至2019年得到全面修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最初,佩尼谢堡是一座军事要塞,用于防御来自海上的入侵之敌。它由围墙、垛口、瞭望台、角楼、炮台、地堡等防御建筑组成,围墙与地形相适应,因而它的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总面积大约两公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佩尼谢堡的南面是悬崖和大海,进出只能走北门。连接北门和陆地的是一座约两米多宽的四孔石桥,涨潮时海水从东侧的涵洞涌入桥下,一只烟的功夫就淹没礁石,成为天然的护城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该堡垒最初的三个建筑是:一座防御工事——圆形堡垒(Baluarte Redondo)、瞭望塔和圣巴巴拉教堂,现存完整,可见一直得到很好的保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之后,经过不断的扩建,增加围墙和炮台等设施,使佩尼谢堡的功能更加完善。特别是1640年葡萄牙恢复独立战争开始至1645年,在法国军事工程师的主持下,佩尼谢堡的军事设施又得到加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807 年秋,法国军队侵占葡萄牙,佩尼谢堡被法军占领至 1808 年 8 月,并将其改作监狱。从此,佩尼谢堡的军事防御功能基本消失,转而凸显其政治用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葡萄牙第二共和国时期,佩尼谢堡成为囚禁政治犯的监狱,诸多重要的人物都曾被关押于此。葡萄牙第二共和国(1933年至1974年,俗称新国家) ,据说是当代欧洲存在时间最长的独裁统治政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2年11月,因佩尼谢监狱的囚犯食物短缺,有200多名妇女上街抗议,当地居民也加入其中,当局在佩尼谢实施戒严,逮捕了三名妇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探视囚犯受到监狱当局的严格控制,探视地点、证明文件、交谈内容等都有严格具体的规定,探视时间、人员数量、汽车牌照都要记录并上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佩尼谢堡监狱关押的政治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葡萄牙共产党的成员。葡共于1921年成立,即被执政当局确定为非法组织,特别是在第二共和国时期,受到的政治迫害更加严重,有36名中央委员被捕入狱,刑期合计达到300多年,葡共只能从事地下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被囚禁在佩尼谢堡监狱中葡共领导人,有两次越狱出逃非常著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是1954 年 12 月 17日,葡共领导人安东尼奥·迪亚斯·洛伦索 (António Dias Lourenço) ,将牢房门的木条锯开,用毛毯做成绳索翻越高墙,跳入海中游上对岸,在当地渔民的帮助下,他躲进运鱼的货车里成功逃脱。洛伦索 17岁时入党,是一名机械师,两度入狱共被监禁17年。他于2010年逝世,享年95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是1960 年 1 月 3 日,三度被捕入狱、被判处长期监禁的阿尔瓦罗·巴雷里尼亚斯·库尼亚尔(Álvaro Barreirinhas Cunhal),组织领导了著名的“从佩尼谢起飞”越狱计划。在一名狱警的帮助下,他与在押的葡共其他10名成员借助用床单制成的绳索下降到墙外,成功越狱。库尼亚尔是位作家、画家,越狱后曾任葡共中央总书记。2005年库尼亚尔去世,享年91岁。监狱中保留着关押他的牢房,当年他越狱的地方以及他在狱中的画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博物馆展出库尼亚尔的四幅绘画作品:左一《从1951年至1959年在里斯本监狱或者佩尼谢堡监狱》,左二《同志,如果你被捕了······》,右二《在敌人的巢穴里,自由的战士们集结起来》,右一《燃烧的丝带》。</b></p> <p class="ql-block">在排队等待进入佩尼谢堡时,我们看到了在佩尼谢堡北门路边树立的葡萄牙共产党宣传牌,正中是葡萄牙共产党的葡语缩写PCP、镰刀和斧头组成的党徽,上面是争取民众社会福利的主张,下面是宣传口号:“葡萄牙共产党每天都在您身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佩尼谢堡的迎宾大厅里也有葡萄牙共产党的展览。玻璃展柜里陈列着由镰刀和斧头组成的党徽,最后一块展板上写着“自由、民主、社会主义”的口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四·二五革命(即康乃馨革命),第二共和国被推翻,专制统治结束,葡萄牙步入目前的政治体制。这场革命爆发时,佩尼谢堡是革命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二五革命以后,被监禁的政治犯获释,重见天日,恢复了人身自由,这成为抵抗和争取自由的象征。至此,政治监狱的功能彻底消失,佩尼堡的史册翻开了新的一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17 年5月6日,葡萄牙政府在佩尼谢堡成立了抵抗与自由国家博物馆,目的是通过保存记忆,延续对未来的反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抵抗与自由国家博物馆的成立,标志着佩尼谢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它成为一个崭新的载体——葡萄牙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开放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最初的年参观人数就达到四万。近期,尽管新冠疫情肆虐,仍然没能阻挡游客的脚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佩尼谢堡圣巴巴拉教堂门前,有一座用建筑钢筋焊接而成的塑像,塑像下部是方形的牢笼,上方是一群展翅翱翔的海鸥,其中的深刻寓意不言自明,它时时刻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12月11日写于Cascais</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