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丁 敏</p><p class="ql-block">编辑:缘份星空</p> <p class="ql-block"> 沙洲中学是我的母校,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虽然过去了30多年,但是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校园小路,还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无不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先前校门口的那条曾经的泥巴路把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引到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我为我们家门口的母校而感到荣幸,感谢母校,感谢我们的老师!因为有了您,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我是沙洲中学1975年高中毕业的学生,曾记得1972年冬天的那次中考,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第一次招生考试。我和我们福利初中的这些乡下孩子坐在教室里考试,监考老师是位30多岁的帅哥,穿着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在寂静的考场里来回踱步,笃笃的轻轻响声似乎在提醒我要认真答题。成绩揭晓,我考了福利初中的第三名,如愿以偿进了沙洲中学,后来知道了这位帅哥,他就是我们的体育老师李小平。李老师,你可知道你当时监考的那个穿布鞋,没有见过皮鞋的黄毛丫头如今也早穿上皮鞋了?</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学校操场上喊着“一二一”口令的那个发际低低头发浓密的体育老师严栋梁,他教我们三级跳远。我跳的动作有点像个样子,得到了他的表扬,后来我又在校运动会800米比赛中摔了一跤还拿了第三名,之后又被选人了学校田径队。每天早上他带领我们起来早锻炼,做操、伸臂、弯腰、踢腿,那些动作对我来说很受用,至今还是我锻炼身体的法宝呢!而我这健康的身体也得益于他的教导啊!</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那个子高挑挺拔,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经常穿着蓝布长风衣的帅帅的班主任俞士明老师,他上课时经常用启发式教育我们。记得有次提问我一个问题,“文中采用了一种什么叙事手法?”我竟然没有回答出来,当时心怦怦乱跳,脸红到脖子,后来才知道叫“伏笔”。当时“文化大革命”,取消高考制度,上大学由地方选送大学生,也叫工农兵大学生,一个大队仅有一个推荐名额。那时国家困难,需培养一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人才,因此我们到了高二就开始分了班,有农数班、政理班、写作班、文艺班和农机班。我要求到了写作班,学习写通讯报道、调查报告、小评论和应用文等文体写法,以便回到农村后为大队里写写报道什么的。当时注重的是社会实践,俞老师带领我们去三大队饲养场采访。回校后,我写了一篇关于养猪的调查报告,详细介绍了养猪的经验,并在文章中引用了许多农村养猪的谚语,如“清水拌砻糠 不吃三门杠”、“广阔天地炼红心,养猪也是为革命”等等。由于写得有文采,在班上宣读了这篇调查报告。俞老师还带我们去九大队学农,到广阔天地里锻炼 叫作“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后来我们毕业回到了农村,我们的班主任俞老师也经常关心我,等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一传来,他马上带信给我让我去参加学校的复习迎考。见我对考试信心不足,他鼓励我,关心我,甚至还批评我没有理想畏惧困难,让我树立了信心,最终我考上了卫校。尽管如今他年事已高,还时不时打个电话给我问问情况。俞老师是我成长道路上一个很重要的人,我要颁给他德才双馨奖。</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我们的物理老师耿巧珍,上次我们写作班同学30年聚会我差点认不出她来了,对不起,请原谅学生的健忘!但是我还记得她带领我们去农机厂学工的事情呢!我们到了翻砂车间,看工人制作模具,看工人在机床上加工零件。她给我们上物理课总是通俗易懂,她用把门开一条缝的时候,被风吹了容易自动关门的自然现象,来告诉我们受力小的地方压强大的原理,我们一下就记住了。</p> <p class="ql-block">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程忠良老师在高一语文课上教我们的贺知章的诗,他那还算标准的普通话的诗朗诵,我还记忆犹新,当时文中的意境现在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才得到了体会。 </p> <p class="ql-block">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我们的母校早已旧貌换新颜。沙洲中学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沙洲中学的过去已经载入史册,如今的沙洲中学喜迎70华诞,可喜可贺!我们是从沙洲中学走出来的,我们不会忘记母校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记母校的培育,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是沙中人!感谢沙洲中学,感谢沙洲中学所有的老师!祝愿我们的沙洲中学越办越好,祝愿我们的老师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母校70华诞写于2010年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