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怎么办

彩娣(淡泊宁静)

<strong>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strong>上半身热,下半身凉;上半身是火焰,下半身是冰山;上半身动不动就上火,长痘痘、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还流鼻血;下半身则冷如冰窖,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便溏尿频,还有宫寒痛经……等等这些类似的情况,其实属于中医里典型的“上热下寒”,且现代人尤其容易上热下寒。熬夜、胡吃海塞、吃药抗生素、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空凋冷饮、宅家久坐......种种常见的生活因素,造成大部分现代人都存在上热下寒的问题。<strong>女性上热下寒表现的尤其突出,不论什么季节,下半身总是冰冷,很多体寒的女性,也多是下半身寒,很是让人发愁。</strong>那么,上热下寒到底是个什么鬼,如何对付它?今天彻底讲清楚。<strong>二、中医解读上热下寒!</strong> <strong>上热下寒的说法其实很早就存在,它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篇。</strong>《灵枢·刺节真邪》提到:“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简单说,上热下寒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等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中医认为天地是一个整体,地气上扬,天气下降,于是天地交泰,乾坤一体,才有一年的春夏秋冬,十二节气,才有那么多丰富的生命。人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心火往下,温暖下身,肾水往上,滋润上身,身体才有了阴阳循环,阴阳交融和平衡,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当身体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无法上升,心肾不交,阴阳离绝,身体自然就上热下寒,产生各种各样让人头痛的症状疾病。<strong>三、看一看,你上热下寒了没?</strong> <strong>上热下寒的人,上半身活在夏天,下半身处在冬天。上热下寒具体有哪些的表现,我们又应该如何分辨?</strong>首先,上热下寒存在上热的症状,除了动不动就上火之外,常见的还有燥热,失眠、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等一系列上热证候。下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屁股以下冰凉,腿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凉的就难受,拉肚子,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妇科问题等等。<strong>另外,上热下寒和阳虚怕寒又不一样,阳虚的人常常是全身都冷,因为整体的阳气太弱。</strong>上热下寒的人阳气不一定虚,只是没有利用起来,一直停留在上半身就成了火,只要让它跑到下面去,问题就迎刃而解。<strong>四、艾灸打通中焦,引火归元!</strong> 解决上热下寒最关键的一点是打通中焦,因为只有打通中焦,才能顺利引火归元,使水火相济,阴阳交汇。<strong>中焦就是脾胃及它周围的物质环境,中医里常说的补中益气,补的就是中焦脾胃。</strong>中焦可以说是五脏六腑的大管家,其他脏腑都离不开它,中焦如果不通,身体里的气血阴阳就无法正常运转,就像下面这张图: <strong>心火要下来要经过中焦,肾水上去也要经过中焦,打通中焦是调理上热下寒的重中之重。</strong>怎么才能打通中焦?最重要的不是艾灸,而是养好脾胃。现代人上热下寒,很大一部就是吃的花样太多太杂,只顾嘴巴享受,不顾脾胃死活。吃好喝好,不要经常吃垃圾食品糟蹋脾胃,把它给堵了,那时候受苦的还是自己。然后才是艾灸,通过艾灸的双向调节能力打通中焦,引火归元,同时温煦肾阳,让身上的火下得来,水上得去,从而温暖滋润全身。艾灸取穴也以下半身为主,引火下行的同时有助于温阳滋肾,更容易达到寒热的平衡,具体穴位如下: <p class="ql-block">01.八髎</p> 02.少商 03.三阴交 04.复溜 05.涌泉<strong>五、对付上热下寒的二个动作!</strong> <strong>怎样才能够让肾水上去,让心火下来呢?除了艾灸再给大家推荐两个十分实用的小动作:</strong><strong>1</strong><strong>静坐</strong>静坐可以调整呼吸,通过肺的敛降,将人体心火向下引导,用上面的热中和下面的寒。动作简单,效果却不一般,既能驱散下焦的寒,又通过心火的下移补养了亏虚的肾阳,从而达到上不热下不寒的状态。上火或者上热下寒的灸友不妨试一试,闭上眼睛,静坐五分种或十分钟后,你会感觉到内心平静,精神状态提升,长期坚持收获更多。 <p class="ql-block"><b>2金鸡独立</b>顾名思义,就是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双手自然下垂,闭目。做这个动作的时,人体会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就要求人的思想集中到腿上,同时为了保持金鸡独立的姿势,上面的能量会自动向下转移,从而达到心肾相交,水火交融的目的。什么时候你能够闭上眼睛金鸡独立5分钟,那就蛮不错了。</p><p class="ql-block"><b>本文仅供交流与分享,配方或疗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Dx9cth0EQpMVJFqT3y-_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