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湖南科大第八天的学习活动。今天聆听了湖南科大教育学院王伟清教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实施研究》,通过深入双峰、湘乡、韶山、株洲等地调查研究,用大量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全方位阐述了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建议等。株洲二中陈捍东副校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如何构建教师的课程资源,要关注《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要建设好教材资源库、教学视频库、教学课件库、经典试题库,要善于利用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教师要多读书、勤思考、多励志,做科研型、思考型、实践型的教师。陈校长从一线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校长,再转身成为一名优秀教研员,再从云中漫步深入一线从事教学管理、教育研究,这本身是一段丰富的历练和励志故事。 湖南科技大学王伟清副院长讲座。 株洲二中副校长陈捍东讲座。 学员反思及同题异构: 栗山中心校唐姿 湘乡二中张品余 毛田中心校甘佩 东郊中心校罗文英 龙洞中心校赵华强 学员分享反思:
湖山中学周卫华:教师的幸福是在学习和研究状态中教学,让上课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提升自我,从而提高幸福指数。
湖铁谭文:教师要适应目前的语文教学,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沉淀、积累,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技能,做一个厚积薄发的语文教师。
育才小学贺俊苗:作为班主任,我无论接哪个班,总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存在,其中不乏问题孩子,记得上一届有个男孩,长期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管不住了,就送到学校来读寄宿,第一个月读寄宿时,他是三番五次打电话威胁自己的家人,不把他接走,就要逃学,我几次三番苦口婆心的沟通,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他,他有哪些不适应总是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一个月下来,他才开始接受寄宿生活。我觉得对于留守儿童: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留守学生”本身缺少父母的爱,所以他们更需要爱,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
其次,作为班主任,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要随时随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有针对性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今天在课堂上听王教授说,可以考个心理咨询师的证书,不知道怎样去考,即使没有证书,也可以多积累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平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如罗文英老师所说,班主任要有个学生情况调查表,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要了然于心。
再次,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我们学校有大量的集体活动,运动会,演讲比赛,感恩节活动等等,班级也开展如“体谅父母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要常组织他们参与文体娱乐活动,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这样他们课余时间不但过得充实,而且还富有意义。
湘乡二中童旭红:各种课程资源都是平时教学的宝贵的财富,平时的积累很重要,今后尤其是微课资源的建立,一定更能适应教学改革的大潮!
城区中心校:今天听了陈校长的讲座,感慨良多。作为一校之长,不仅管理学校做得好,而且教育教学研究做得也是一级棒。像这样的校长真是不多了。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好学态度,他把对自己有用的教育教学资源都收集起来,经过自己的再次加工,升华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这种功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我非常之敬佩!所以从现在起,我也要学习他的方法,来努力提高自己。
湘铝肖俊玲: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看这个社会怎样对待弱势群体。一个班级的文明程度,看班主任怎样看待班上的后进生。
育才小学张静:今日分享:学习是在做减法,不断消除负面情绪,积蓄正能. 今日反思: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老师的努力,需要我们所有家庭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支持,为了孩子们,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湘乡二中曾国新: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不仅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还有给他们的思想里注入积极健康的生活热情,身心健全的青少年才是祖国未来的缔造者。让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吧,尽自己所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极致!
湘铝肖佳:想要做一件好事很容易,坚持七年去做好一件事不简单,向“邻家大叔”致敬!也希望不仅仅是我们教师,全社会都能真正的关心这一特殊弱势群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
有人问我:“你总是在学习,通过学习,最终得到了什么?”答:“什么都没有得到。”再问:“那您还学习做什么呢?”笑答:“我可以告诉你学习让我失去的东西。我失去了愤怒、纠结、狭隘、挑剔和指责、悲观和沮丧;失去了肤浅,短视和计较,失去了一切无知、干扰和障碍。”学习的真谛不是为了加法,而是减法……
在学习和研究的状态中教学,让上课成为一件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