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央视九套纪录频道的特别呈现栏目,播放了五集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在该片中详细介绍了江宁织造署的历史,以及曹雪芹家族的兴衰。我们很感兴趣,上午去了汉府街的毗卢寺,下午就赶到大行宫江宁织造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江宁织造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大行宫地区,是在江宁织造旧址上建造的一座现代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担当设计。博物馆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建筑整体风格是取中国山水画中深远、高远平远之意境,将北高南低的建筑群尽可能用园林手法加以覆盖。建筑内复建了织造署中原有的西池、楝亭、萱瑞堂、西堂等建筑,从南望北叠叠高起,如同一幅江南山水画,是现代建筑的语言和传统园林建筑结合的经典之作。2013年5月1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是展示《红楼梦》历史和文化的新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敬 慎”匾 额</p> <p class="ql-block">从博物馆东大门进入,正中有一处厅堂挂有“敬慎"题字匾额,是当年康熙皇帝赐给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的。“敬慎"就是恭敬、谨慎的意思,曹玺是曹家的第一任织造,康雍年间曹氏家族三代四人掌管江宁织造有将近60年的时间。</p> 江 宁 织 造 历 史 <p class="ql-block">南京官办织造始于公元三世纪东吴政权所设“织室”。元代设东、西织染局,明代设内织染局,专为宫廷生产丝织品。“清仍明旧”,顺治二年(1645)恢复江宁织局,织造“上用缎匹”。督理江宁织造初由内务府及工部轮流执掌,康熙二年,改为专差之任,由内务府官员兼任简补。其衔名初称“驻刳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无常品。康熙、雍正年间,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与叔父三代四人相继任江宁织造近60载,备历荣衰。</p><p class="ql-block">江宁织造分为衙署和织局两部分,前者为织造官员衙署与住所,后者为官办织造工场。康熙时期,江宁织造署四次作为皇帝南巡驻跸之所。乾隆十六年(1751)正式改建为行宫,规模空前。其建筑大致分东、中、西三路,东路为行宫主体建筑,从南往北依次设朝房、宫门、前殿、中殿、寝宫等;中路为偏殿,前朝房,后便殿、寝宫等;西路为园林,有戏台、便殿、池塘,山水亭台,草木扶疏、景致宜人。乾隆中后期,江宁织造署迁址重建,咸丰年毁于战火,同治间再行重建,直至光绪三十年(1904)裁撤。</p><p class="ql-block">2003年11月,南京市政府决定在江宁织造遗址范围内兴建江宁织造博物馆,并请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担纲设计。大师以“核桃模式”和“盆景模式”为设计理念,融合“历史世界”、“艺术世界”、“建筑世界”,使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相结合,营造石头城中的“太虚幻境”、现代都市中的“山水盆景”,绘制了一幅在现代建筑中凸现红楼梦意涵的美丽蓝图。</p> <p class="ql-block">江宁织造署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政府恢复明代的江宁织局,初时分为织造衙署和织局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勤 政 堂</p> <p class="ql-block">江宁织府大堂,匾额为康熙皇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江宁织造博物馆模型</p> <p class="ql-block">江 宁 行 宫</p> <p class="ql-block">江宁织造府全景模型,偌大的院落分五路,主体起码有五进,真正是高官气派。</p> <p class="ql-block">萱 瑞 堂</p> <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八年(1699)夏四月,康熙皇帝南巡返京途中,驻跸于江宁织造署。曹寅奉母孙氏(康熙幼时保姆)朝谒,康熙见之大喜,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厚。恰逢庭中萱花(古人以萱喻母)盛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字以赐。萱瑞堂后成为江宁织造署中的重要建筑。 </p> <p class="ql-block">从顺治二年(1645)江宁织局恢复生产,到光绪二十年(1904)裁撤,江宁织造署存续达 260年,几乎贯穿清王朝之始终。它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沧桑历程,其中尤以康雍年间曹氏家族在江宁织造任上近60年的兴衰荣辱最为引人瞩目。</p><p class="ql-block">江宁织造署因皇帝数次南巡接驾而声名显赫,盛极一时,为后人留下可叹可追的繁华胜景与无限遐想,而织造机房则造就了中国云锦工艺的巅峰与辉煌。由于江宁织造官多系皇帝亲信,在主管织造事务之同时,还常兼管盐务、税关搜集地方政情和密奏官员业绩政声、在清王朝政治生活中一度占据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顺 治 皇 帝</p> <p class="ql-block">康 熙 皇 帝</p> <p class="ql-block">曹玺~曹雪芹的曾祖父</p><p class="ql-block">曹寅~曹雪芹的祖父</p> <p class="ql-block">曹颙~曹雪芹的父亲</p><p class="ql-block">曹頫~曹雪芹的叔父</p> <p class="ql-block">雍 正 皇 帝</p> <p class="ql-block">曹寅为康熙皇帝镌刻的御题明孝陵碑文图片</p> <p class="ql-block">大柿蒂妆花缎龙袍料</p> <p class="ql-block">大红小团龙片金缎</p> <p class="ql-block">石青小团龙织金缎</p> <p class="ql-block">明黄团龙缎</p> <p class="ql-block">蓝地万福万寿织金缎</p> <p class="ql-block">康熙南巡盛典</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行进在大街上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整幅动态画卷布置在一座圆形展室内,天花板上装置了一圈播放设备。数字动态版《康熙南巡图》,能够呈现白昼、黑夜以及四季的交替,表现风雪飘摇、明暗变化,可以媲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场景。</p> 中 国 旗 袍 馆 <p class="ql-block">中国旗袍展厅,这个最具风情的中国符号,穿越时空隧道从三百年前走来,带着皇城里的精致与奢华,步入十里洋场的纸醉与金迷,迈过战争年代的动荡与阴霾,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风华依旧。</p> 红 楼 梦 馆 <p class="ql-block">《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不论在文学艺术方面,还是在思想文化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红楼梦》问世以后,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呈现出文学艺术史上罕有的红楼梦文化现象。</p><p class="ql-block">作者曹雪芹于清代康( 熙 )雍(正) 之际,成长于金陵城江宁织造府内。政治风云中的世态炎凉 、家族命运的兴衰跌宕、金陵社会的人情风俗,都成为他壮年时创作《红楼梦》的素材来源和思想文化基础。</p><p class="ql-block">曹雪芹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也是人类文明的骄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出生在金陵,并在这里度过了13年优越的少年时光。从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开始,到他的祖父曹寅,再到父亲曹顒、叔父曹,担任的都是江宁织造官。雍正六年初,雍正皇帝因风闻曹家转移家产,下令抄家。曹雪芹就随着祖母等迁居到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居住,之后迁居北京西山黄叶村,《红楼梦》就是他在西山黄叶村完成的。</p><p class="ql-block">家世的跌宕促使了曹雪芹的愤发疾书,《红楼梦》中贾府从盛世光景、奢靡无度到衰败垂落、无人问津,其中也隐含了曹雪芹自己的身世。</p> <p class="ql-block">元妃省亲、海棠诗社的复原场景</p> <p class="ql-block">归 彼 大 荒</p> <p class="ql-block">“白茫茫的大地上,贾宝玉最后选择和一僧一道弃世出家。"这是作者对贾家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无限感伤,也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命运的的一个概括,表现出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阶级正在加速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p> 云 锦 馆 <p class="ql-block">云锦是指在南京生产的,以锦缎为主的各种提花丝织物的总称。它是在继承元代著名的织金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到了明代,又进一步发展了通经断纬的“妆花”织造技法,织造出加金妆彩的“妆花”织物 被赞誉为“织金妆花之丽,五彩闪色之华”,为锦中之冠。</p><p class="ql-block">云锦为我国传统织锦工艺巅峰之作,代表了我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丝织工艺它的最后一座里程碑。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作为元、明、清三代皇家的御用贡品,云锦一直以织造工艺精细复杂,色彩纹饰壮丽秀美而著名,至今仍保持着手工织造的传统,成为中国传统织锦工艺的活化石。云锦织造是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技艺。它既是宫廷文化、制度文化、礼仪文化的体现,也是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文学、风俗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 锦 织 机</p> <p class="ql-block">九 龙 图</p> <p class="ql-block">九龙图局部特写</p> <p class="ql-block">万 寿 中 华</p> <p class="ql-block">万寿中华局部持写</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有两副云锦现代作品,分别为万寿中华和九龙图。其中,这幅万寿中华,是南京云锦研究所献给国家60周年的贺礼。上面织有56只仙鹤,代表了中华56个民族,这些仙鹤用到了孔雀羽线、大雁羽线和非洲鸵鸟羽线,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云锦遗产,辉映世界。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一直重视云锦工艺的保护与传承。1954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处组织了技艺水平较高的老艺人和一部分美术工作干部成立了云锦研究工作组,对南京云锦进行整理和研究工作,并由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家陈之佛教授担任组长。</p><p class="ql-block">1957年又成立了南京云锦研究所,以传承、发展和创新云锦技艺。50多年来,通过各方人士和云锦技艺传承人的努力,这项频临消亡的传统技艺逐渐恢复。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过去皇室贵族的专用品如今走进了百姓生活,成为了普通民众喜爱的丝织名品。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1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