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图/手机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文/史料整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作为兰州碑林镇馆之宝——敦煌写经、秦汉简牍与淳化阁帖,其中敦煌写经、秦汉简犊是第一次被刻成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肃府本淳化阁帖》因最得宋拓本的原貌,保存完好,是中国最早汇集了各家传统书法墨迹的法帖,共10卷,收录了先秦至隋唐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的400多篇书法作品。而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淳化阁帖》刻石,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级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在陇原大地上出土或发现的书法珍品,有大地湾陶器的刻画符号,礼县秦公大墓出土的古篆,庆阳发现的秦诏版,以及怀素《自叙帖》丙辰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从大地湾陶器的刻画符号,到先秦古篆、秦小篆,再到汉隶及东汉“草圣”张芝的章草,兰州碑林所展示的无疑就是汉文字在陇原大地上从最初实用的萌芽状态,到逐步递进为光彩夺目的书法艺术的灿烂辉煌的发展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淳化阁帖》</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当年,宋太宗酷爱书法,灭后蜀、吴越、南唐后,将其宫廷书法作品搜罗至汴京,收集历代翰墨。淳化三年,命王著选编,含隶、草、行各体。前五卷为历代作品,后五卷为王羲之父子作品,用枣木板摹刻。朱元璋赐《淳化阁帖》给十四子肃王朱楧一本宋拓本字帖,这部字帖成了肃王府的珍宝,为世代肃王袭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肃宪王朱绅尧命姑苏人温如玉、南康人张应召将这部字帖临摹镌刻于富平石上。未得完工朱绅尧去世,由他的儿子朱识鋐继承王位后继续镌刻,于天启元年(1621)完成。镌刻好的肃本字帖不失丝毫地表现出拓本字体原貌和书法风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朱识鋐还为这部法帖写了跋,并称赞“新旧不爽毫厘”。陕西人费甲铸曾按肃府本摹刻一部,置于西安碑林;南京也有肃府翻刻本,甚至日本在出版《法帖大系》时,其中的缺页也以肃本《淳化阁帖》补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肃府本《淳化阁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省界甚至传播到国外。更是文化与历史的荟萃。书法和石碑拓跋不仅见证了兰州城的兴起,同时印证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秦汉简牍</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众所周知甘肃不仅有"石窟之乡"的美誉外,还有"简牍之乡"之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甘肃的简牍以出土时间早,数量多,保存好,史料价值高,备受全世界关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在东起天水,西至敦煌,南至祁连,北达居延的广大地区都发现和出土过秦汉简牍。1906年和1915年,斯坦因两次在敦煌地区发掘汉简789枚,开始了甘肃简牍大规模出土的历史。这批汉简被大学者王国维收于其研究汉简的奠基之作《流沙坠简》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1930年,瑞典人贝格曼在居延地区发掘汉简10000余枚,称为"居延汉简"。敦煌和居延汉简、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文书和故宫明清档案,被誉为20世纪考古学上的“四大发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在居延发掘汉简20000余枚,称为“居延新简”。后来又在敦煌马圈湾遗址、悬泉遗址发掘汉简34000余枚,在天水放马滩发掘秦简460枚,在武威发掘出土了数量不等的汉代《礼仪》、《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册》、《武威汉代医简》,这些秦汉简牍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不仅为研究秦汉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具有极高的书法研究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敦煌写经</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作为世界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集中反映了印度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交汇的特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艺术等各个方面,其丰富与精湛,在世界上独一无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自从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大量古代文书公诸于世,引起了各学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宗教、历史、语音、文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多学科交织的敦煌学。而敦煌书法也是敦煌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敦煌遗书绝大部分为古代写本,且以写经为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就目前所知,敦煌写经最早的写于公元305年,最晚的写于公元1002年,前后跨度近700年,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朝代,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段时期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情况。这些遗书,内容包括佛经、道经、儒家的四书五经、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大多数是民间的写经生所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除了那些著名的书法家以外,还有大量的优秀的民间书法家存在。他们创造了很多不朽的书法作品,而这些作品不亚于名家之作。要讲存世的墨迹,其数量之多,更令人兴奋不已。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书法家,还不同程度地对当时的文人书法家产生过一定影响。敦煌写经的发现,对我国书法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