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庐藏珍红

zi慧

<p class="ql-block">  前些时候,听说茂南山阁镇塘尾村李志自费建了一间红色文化艺术收藏馆,藏品十分丰富、珍贵。昨天,适逢该馆开馆,应好友张勇之邀,一起驱车前往参观,果然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我们跟随高德,沿着小东江堤边刚铺好的柏油绿道,来到了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一墅徽式亭院掩映在小东江畔一片翠绿的庄稼中,清澈的河水从亭院门前缓缓流过。</p><p class="ql-block"> 从绿道通往亭院,是一段笔直的田间小道。小道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果,瓜肥菜绿,蕉壮豆嫩,一股田园气息扑鼻而来。</p> <p class="ql-block">  小道的尽头,就是藏馆院子的正门了。正门上,挂着一副由馆主人李志撰书的对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志远千山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庐兴一砚中</p><p class="ql-block"> 此联道出了主人的志趣、情怀。</p> <p class="ql-block">  藏馆是一栋三层半的徽式建筑,青砖、黛瓦、白墙,在蓝天碧野中显得格外醒目;马头墙上的飞檐高高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造型别致的屋顶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p> 伟大航手 <p class="ql-block">  藏馆一楼,到处都摆满了毛泽东像,有胸章像,也有石膏像和陶瓷像;有平面像,也有立体雕塑像;有半身像,也有全身像;有白色像,也有彩色像……</p> <p class="ql-block">  ↑山东一号像。该像为1965年,山东淄博瓷厂生产,其像特点形、神俱象,精神饱满,采用毛主席五十年代的相片为蓝本制作,设计者为当时中央美院雕塑家集体创作。</p> <p class="ql-block">  ↑浦北毛主席像。1967-1976文革期间,一批景德镇专家下放到当时的浦北县瓷厂,为了政治需要和广大群众的需求,浦北瓷厂设计生产多批主席瓷像,尺寸大体上有3种:15厘米、22厘米、60厘米(由于模具容易损坏,重复制作的模具尺寸上略有偏差),款识上,15厘的款有“浦北”、“小江”(小江款的很少)两种,22厘米的有“小江14”及无款两种,60厘米的目前仅知有两尊,藏家秘不示人。文革时期浦北像现存比较少,被视为珍品。本馆收藏的像高15厘米,背面下方落款“浦北”两个字。</p> <p class="ql-block">  ↑唐山六厂像。该像为毛泽东半身像,1965年前后由全国美院教师和雕塑家集体创作,河北唐山第六陶瓷厂生产,并在全国发行,规格:23cmX23cm;主席像雄伟慈祥,神形逼真,制作精美,是毛泽东瓷像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一本本红色读物被装放在透明的密封袋里,可看出主人对它们的珍爱。</p> 形状各异的石头 <p class="ql-block">  走上二楼,展现在眼前的是琳琅满目的奇石。就些石头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修饰或人为加工合成。它们是大自然精心“制作”的天然艺术品,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碗碟收藏 <p class="ql-block">  藏馆的三楼,是碗碟的世界。只见一箩箩的碗摆在厅中,一些品相较好的、描有“自力更生”“合水饭店”等字眼的碗放在收藏架上。据了解,他收藏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茂名本地出品的8000多只碗、碟及那个时代的生活用具,其中印有“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备荒备战为人民”及各公社饭店名称等字眼的碗、碟就有4000多个。这些碗碟时代特征明显,让有一定年纪的人看后会产生穿越时空回到当年的感觉。据李志介绍,在“公社”年代,信宜各公社的饭店用碗,他只有三个公社的碗还没有收藏到。在三楼的藏品中,除了碗外,还有同时代常见的镜屏及缝纫机机头等。(载自《茂名晚报》)</p> <p class="ql-block">  ↑抓革命、促生产。“抓革命、促生产”是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口号之一,1967年7月至9月,毛泽东在视察华北、中南、华东地区时指示: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要实现大联合;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随后这六个字口号便出现各种纪念品及碗、碟等日常生活用品中。</p> <p class="ql-block">  ↑斗私批修。这是一句毛主席语录。五十年代中后期,国家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要,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史称三面红旗,决定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现状与社会主义、三面红旗、大跃进、兴无灭资等方针与社会改造结合起来。随后“斗私批修”语录便出现在许多工艺品、碗、碟、盘、瓶等日常用品中,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斗私批修”成为当时社会发展口号。</p> <p class="ql-block"> ↑陶瓷枕。据载,瓷枕能清凉沁肤、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功效。</p> 时代印记 <p class="ql-block">  每个展示区都陈列了当时的一些代表性旧物件。有黑白电视机、老式缝纫机、籺模、婴儿小木车……有些压根就叫不上名字。</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最昂贵的奢侈品,那时信号不好,即便是满屏幕的雪花,也依然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上一&nbsp;一下五去四 一去九进一&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上二&nbsp;二下五去三 二去八进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三上三&nbsp;三下五去二 三去七进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class="ql-block"> 不知还有多少人能记住这个口诀?</p> <p class="ql-block">  婴儿小木椅。以前的婴儿座椅都是用木头做成的,大人忙乎时,便把婴儿“塞”进木座椅中,让大人省了不少事。</p> <p class="ql-block">  时间的长河悠悠流转,有许多珍贵的老物件逐渐消失,而此馆内的这些老物件,是我们五十至八十年代人满满的回忆……</p> 文房四宝 <p class="ql-block">  还没上到四楼,便闻到一阵阵的墨香~原来是文人墨士正在挥毫呢。</p> <p class="ql-block">  经过几个小时的品赏,我们告别主人和张勇等好友,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志庐藏馆。</p><p class="ql-block"> 在回来的路上,我在想,是什么原因驱使李志倾其所能,花如此大的人力物力专致于收藏呢?这或许是源于他对历史藏品的一种情怀,一种志趣,与名利无关。人生不外百年,藏品却是不朽的。因为收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产生了回顾,发扬传统美德,铭记历史教训,使精神得以流传,文化得以传承。因此,收藏,收的是历史,藏的是情怀!</p><p class="ql-block"> 最后,以一首藏头诗为这次收获颇丰的行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夸辞啧啧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馆满珍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志远千山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庐兴一砚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撰稿:余金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编辑:李紫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校对:翁茂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