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校园欺凌

舒婷

什么是校园欺凌? <p class="ql-block">  校园欺凌指受害者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故意、反复、持续地作出负面行为,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上及心理上的伤害或不适应。发生地可能是校园,也可能是校园周边或其他区域。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特殊攻击行为,可分为关系欺凌、言语欺凌、身体欺凌、网络欺凌等形式。</p><p class="ql-block"> 从施展者的行为特征来看,校园暴力可分为三类:</p><p class="ql-block"> 一是对自身的暴力,如自伤、自虐、自杀等。</p><p class="ql-block"> 二是学生之间的暴力。 </p><p class="ql-block"> 三是团伙暴力。</p><p class="ql-block"> 这种行为往往是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发育障碍、死亡或权力剥夺的错误行为。</p> 校园欺凌产生原因? <p class="ql-block">  1.心理扭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道德底线,法制观念意识淡薄和低俗的审美习惯是导致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2.受社会暴力、家庭暴力影响, 导致部分学生意识上产生。 </p><p class="ql-block"> 3.暴力文化的负面影响。</p> 校园暴力的表现? <p class="ql-block">  1.小事不忍,形成对立,从争吵、相互攻击发展到斗殴。</p><p class="ql-block"> 2.报复。因玩笑、语言不和、嫉妒、财务借用等纠纷采用暴力方式报复。</p><p class="ql-block"> 3.恃强凌弱。对低年级学生、身体弱小者挙打脚踢;在校内外骚扰女生,索要钱财,不给就打。</p><p class="ql-block"> 4.拉帮结派,聚众闹事,打群架。</p><p class="ql-block"> 5.使用残忍手段导致伤残或死亡。</p>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受父母虐待或者目睹父母间暴力冲突的孩子,长大以后虐待其配偶或孩子的危险性较高。他们把这种关联成为“暴力循环”。可见,家庭中的暴力是导致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在所有影响人的生活的社会团体中,家庭的影响是最早也是最直接的。有调查显示,在一个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到75%以上。在家庭中,父母的表率作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父母“背后的形象”是孩子学习做人的最好教材。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模范作用对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暴力与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诱发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的水平、方式等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在校表现不闻不问,平时较少参与配合学校举办的教育活动。尤其是一些经常在校闯祸的孩子的父母,通常以拒绝到校配合的处理方式,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即使到校也是无理取闹,包庇孩子的缺点,这无疑助长了学生的气焰,加剧了暴力行为的产生。如一发生事情就到学校找老师“算帐”。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全权负责,孩子出了问题,就应该找老师;而他们自己对管理孩子则无能为力同时,有些父母教育重心失误,只关心成绩,而且期望值太高,使孩子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人格出现扭曲,极易产生暴力行为。</p><p class="ql-block"> 2.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分为四个类型:即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在专制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一般较高,且倾向于采取棍棒方式来督促子女成才,结果子女耳闻目染的是父母的暴行,不知不觉中沾染了暴习,遇事即想到用暴力解决。一般来说,孩子在最初的几年中学习和培养对人信任、依恋感和同情心,同时开始学习对与错之间的区别以及认识有害行为所带来的恶果。可惜,许多孩子早期在家庭中并没有学得这些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事实上,许多暴力少年在心灵和肉体上都曾遭到父母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在经常吵架的家庭中,父母态度粗暴,不顺心时,经常拿孩子出气,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逐渐变得感情冷漠,自我中心,易发怒,与人疏远,甚至变成一个施虐狂。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一遇到导火线,则会作出暴力行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就成了他发泄的目标。德国反暴力委员会研究心理压力的手段和场所,会让孩子变得自暴自弃,放荡不羁形成攻击性人格。一旦在学校中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大大出手,成为暴力中的主角。</p><p class="ql-block"> 3.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许多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的家庭收入较低,间接的诱发了同学间的暴力索取或强行借贷,同时家庭赤贫也是易被同学看不起的原因之一,长期的自卑和受欺侮易造就他们的叛逆性格,因此也易出现各种暴力行为。比如张某,因家庭极度贫困,但吃穿用度却相当大方,其收入源自暴力索取或其他同学的“供奉”。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模仿成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网吧,打台球,吃喝玩乐,一旦经济紧张,便不择手段搞金钱;或精神空虚,为寻找刺激而参与殴斗,这也是产生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4.家庭结构缺陷带来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上海市社科院孙抱弘研究员认为,家庭结构的缺陷等问题家庭,会给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时代发展,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由于单亲家庭的特殊气氛,子女容易引发异常心理。更有一些离异者双方都不愿意担负抚养子女的责任,将子女抛向社会,这些孩子要么受生活所迫,要么出于报复心理,在学校易发生暴力行为。还有的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有残疾,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交流、教育,使孩子的异常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改正。</p><p class="ql-block"> 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有着过分的保护欲望,对其百依百顺,袒护放纵。调查显示,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有何反应,有45%的孩子毫不犹豫的回答:“打他”。因为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向他们灌输不能吃亏,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从而使孩子的人格极易出现缺陷。上述调查还表明,决大多数的独生子女都有极为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缺乏社会合作意识,不懂得理解。一群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一起,互不谦让的结果就是使部分孩子的的心理产生挫折感,而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对象的报复和攻击行为。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到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父母像牛马一样娇惯出来的孩子,不是家庭的叛徒,就是社会的暴君”。而在放任型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值一般较低,或期望高而子女无法达到,令其丧失了管教的信心,于是在强迫命令的同时,多对子女放任自流。这种态度极易使子女出现沉重的心理压力,而孩子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缺乏自信。</p> 家长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习 家长怎么做? <p class="ql-block">  校园暴力上,孩子和父母总是充满隔阂?本该最信任的父母,反而成为孩子不愿诉说的对象?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建立孩子的信任感,一定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有能力解决,并且没有后顾之忧。抛弃那种不分对错,先批评自己孩子的老旧思想。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不能碍于情面,让孩子受委屈,久而之久孩子寒了心,再遇到委屈,也不会找父母倾诉,只能默默独自承受。发现孩子有校园欺凌倾向一定要及时与学校和班主任反应,查明原因,对接双方家长及学生快速干预,避免产生严重后果。</p><p class="ql-block"> 其次,让孩子从思想和身体上,学习保护自己。</p><p class="ql-block"> 第一、让孩子远离坏孩子,远离危险区域,远离危险是非,不围观、不八卦。</p><p class="ql-block"> 第二、勇气来源于肌肉。校园被欺凌者,往往是胆小者,弱小者,而强健的身体,可以给他们足够的勇气和震慑。</p><p class="ql-block"> 第三、很多孩子不敢说,是因为自己也犯了错。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分辨错误、承担错误的能力。不要抱着好汉不吃眼前亏,忍一时风平浪静的错误想法。</p><p class="ql-block"> 最后,多注意孩子情绪变化。很多孩子在被欺凌后,都会产生暴躁、焦灼、厌学等情绪,或者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这个时候,其实是孩子尝试和父母沟通,但是很多父母却毫不在意,忽视了孩子的求救信号,最终后悔莫及。</p> 专家建议 <p class="ql-block">  当自己或发现他人受到欺凌时: 首先,要有自信,在行为上思想上强大自己,不去畏惧欺凌,但是也不要将强硬反抗作为唯一的手段。要尽量保持冷静,如果对方求财,要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如果对方不是求财,要观察四周环境情况,寻找机会逃跑,同时大声呼救;如果实在过于偏僻,为了自身安全,要保持沉默或暂避锋芒,以免遭到更大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其次,校园欺凌以肉体伤害居多,所以,要多锻炼身体,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最起码有自保之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最好的了。在身体受到暴力伤害时,要双手抱头,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如果仅是在语言上的侮辱,我们不要去计较,以免产生更大的摩擦,不予理会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要学会团结同学,形只影单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欺凌的,因为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差,跟其他孩子玩不到一起,在学校中的存在感很低,不容易得到关注。所以,要友善待人的同时,学会团结同学,把自己融入进去,但不是降低自己巴结别人。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一个人出去玩,避开幽静、冷清、人烟稀少之处;注意时间,天色一黑赶紧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p>

孩子

暴力

父母

校园

欺凌

家庭

子女

学校

暴力行为

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