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一一福隆寺藻井

燕春

<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11月20日周六,天阴有点干冷。退休后这几年时间充裕了,在家看看书,出门游游山和水,闲暇时去转转北京的一些小众博物馆,耒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过的比很舒爽。疫情期间,宅在家里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一篇文章,中有介绍到先农坛里面,竟然隐藏着一个非常小众,但却极具特色的古建筑博物馆。 但是它有一宝,当年拆北京隆福寺保留下来的藻井,尤为震撼。不得不惊奇于中国古人的精湛手艺和伟大智慧!所以一直想看看去,在北京知道此事的也不多,属于被遗忘了的“风景”。今天有点心血来潮。</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下楼,然后坐公交车,到达先农坛的时间快4点了。虽然大部分都是家长去遛娃的,我这一大龄儿童闲来没事去逛逛实属少见。不过还是挺值得一去的。</p> <p class="ql-block">今年秋季和前几天共两次去看了首博的读城展,介绍北京中轴线的沿线古迹。沿中轴线与天坛对称的是先农坛,这次有机会看看究竟。 </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与天坛遥遥相对,却有着不同的祭祀对象。它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即农神炎帝神农氏并举行亲耕耤田的地方,也彰示农为国本,重农敬农理念的皇家祭坛。先农坛曾用名:山川坛、神祇坛。</p> <p class="ql-block">其实耒此博物馆主要是看隆福寺遗存的三块藻井,特别推荐博物馆太岁殿里的“镇馆之宝”——明代隆福寺藻井。尤其是藻井最上方的一幅星象图,该星象图底色以蓝色为主,缀以上千颗金色星点,在灯光照射下美轮美奂,宛若真的星河。很值得去看看。仔细看看精美藻井及星图。</p> <p class="ql-block">进门需要扫健康码,由于已经下午四点了,人不多,大部分还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的,剩下的是年轻人,老人不多,现在的博物馆,年轻人耒逛是个好现象,说明关注历史文化的人群再增加。</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关注不同的展馆,政治上的事情都是组织去的多,这些年人们接触了大量的戏说历史,对历史的认知有偏差和无奈,但是如你能看到真正的古文化古物会改变你对历史的认知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喜欢这些有深远历史故事的古物,总觉得透过表层承载的缤纷里也有一份落下的疾苦,说不出的沧凉曾默默的夹在繁华里且留下让后人耒判断,来升高自己的人生阅历。</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建筑展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和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的拜殿,开始《中国古代建筑展》的参观,展陈非常丰富,正殿、拜殿、配殿,大殿内满满当当,要留下足够的时间和体力参观展览,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典雅精致的造型和独具一格的技艺,精彩!</p> <p class="ql-block">隆福寺原有两个大殿,共保存下来3个藻井,现均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藻井(盘龙藻井)</p><p class="ql-block">原位于隆福寺毗卢殿内。这个藻井最大特色在于中间的井芯,是用珍贵的金丝楠木独木精雕而成的一条盘龙,周边环绕细密斗栱及龙凤祥云纹样,形象威严,体态生动,很有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又名太岁坛,位于先农坛东北。建于明永乐年间。是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场所,明嘉靖年间分建天神地祇坛后,殿内只供奉太岁神,并一直延续到清亡。现殿内有京津冀古代建筑文化等展。</p> <p class="ql-block">隆福寺消失了,而藻井保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452年(明景泰三年)的隆福寺曾是京城最繁盛的皇家香火寺院,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隆福寺遭遇一场大火,大部分寺院建筑被烧毁。1976年唐山大地震,其残存的殿宇再度受损,不得不全部拆除(官说)。从此,隆福寺完全消失了,所幸还保留了一点构件,这就是藻井。</p> <p class="ql-block">隆福寺原有两个大殿:万善正觉殿和毗卢殿,两个大殿均有精美藻井,现在保留下来3个。1976年拆除大殿时(那个年代对文物保护意识没有,很多的古代精华建筑都拆毁了,想想很无奈无语,看看现在全国复建的文物——粗糙)。藻井构件存于北京的西黄寺,1989年被安置在先农坛太岁殿。1991年,先农坛改建成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隆福寺藻井经修复后展出,并成为这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隆福寺藻井</p><p class="ql-block">隆福寺藻井是国家一级文物,所属年代为明代,分上下共分六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均细雕云纹图案。现珍藏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太岁殿内。</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隆福寺藻井</p><p class="ql-block">馆藏地点</p><p class="ql-block">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p><p class="ql-block">明代</p><p class="ql-block">出土地点</p><p class="ql-block">北京隆福寺</p> <p class="ql-block">最下面两层悬吊于佛像所占用的那间天花板之下,而在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即第四层与第二层壁板、天花),宫阙里有仙人天女,都是精雕细琢而成,表情神态极为细腻,有和善安详的,有怒目圆瞪的,有颔首微笑的,有闭目养神的,惟妙惟肖。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存星1400颗,据传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星像图被北京天文馆拿走,占有多年,后经多方协调才拿回耒)。在藻井外围,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为一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内的隆福寺藻井来之不易,它原属于宫殿建筑展的一部分。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造型,一般用在殿堂的正中,如帝王宝座、佛像座之上。</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个藻井当时是置于隆福正觉殿顶部的。正觉殿,俗称三宝殿,位于大殿的中心位置。当时大殿一共有三口藻井,下面分别坐着三世佛,中间藻井下面的佛就是释迦牟尼,如今陈列的这个藻井是位于中间位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陈旭介绍,这个镇馆之宝得来很不容易。在1976年地震的时候,隆福寺整个寺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当时的一些文物工作者认为这个藻井的价值很高,必须把它保护下来。于是工作者将藻井拆除下来放在北京的黄寺,1991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这个藻井也就转到了博物馆,已成为博物馆的一个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藻井的北京隆福寺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但是后来这座古建筑未能保留下来,能够见证这座古寺曾经风采的惟一遗存就是隆福寺藻井。</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界的一些学者认为,隆福寺藻井在所有的北京城古建筑的藻井中都是十分独特精致的,是独一无二的珍品。但这个藻井由于多次拆散迁移,已经是支离破碎了,它的形状、结构都无法弄清楚,成了一个难题。文物局四处咨询不得法,最后还是请李木匠出马。</p> <p class="ql-block">这些东倒西歪的木头躺在地上,却引起了北京市文物局李俊阁的兴趣。在他看来,这些木头里面是有很多轨迹可寻的。</p> <p class="ql-block">在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后,1994年李俊阁与同事们一起开始了对隆福寺藻井的修复。他们找到清华大学梁思成的营造学社,根据隆福寺藻井照片对照实物,然后一点点比对,一点点给它拼了起来,基本上恢复了它的原始面貌。</p> <p class="ql-block">但李俊阁也遗憾,尽管隆福寺藻井的修复达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由于当时藻井拆迁时,有些构件散失,也留下了许多残缺。</p> <p class="ql-block">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精美绝伦,不愧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禁让人感慨智化寺流失海外的两个藻井。</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及拜殿均用金龙和玺彩绘。</p> <p class="ql-block">正觉殿次殿藻井</p><p class="ql-block">这个藻井与前两个相比,比较普通一些,很多人没注意到,就在第一个藻井的对面展厅。</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藻井?它有什么作用?</p><p class="ql-block">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全木质的高级天花装饰,一般呈倒置的斗形,绘有精美的彩画、浮雕。它主要起到3个作用。</p><p class="ql-block">(1)显示身份地位</p><p class="ql-block">藻井不是普通人家能用的,只能用在皇宫及皇家寺庙内,高悬于皇帝或佛祖宝座上方最重要的位置。</p><p class="ql-block">(2)体现神圣之美</p><p class="ql-block">藻井象征天宇的崇高,具有神圣意义,又被称为“从人间通向天庭的艺术”。藻井往往精雕细刻,结构造型十分复杂,精美绝伦,显示通过层层天宫而进入深邃浩瀚的宇宙。</p><p class="ql-block">(3)以水克火,防范火灾</p><p class="ql-block">我国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最怕火灾。古人在宝座上方挂上一口“井”,并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装饰,希望它能引水灭火、制伏火魔、护祐建筑。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井宿,二十八宿之一,主水)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p> <p class="ql-block">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真灵,那隆福寺1901年那场大火就不会烧起来了。但也奇怪,大殿都烧毁了,屋顶这全木质的藻井为什么能完整保存呢?火灾不是都先烧屋顶吗?难道它真能避火?无解!</p> <p class="ql-block">隆福寺留给我们的念想</p><p class="ql-block">隆福寺藻井是国宝级文物,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隆福寺虽然不在了,但能看到它的藻井保存得很好,心里也是一个安慰,也算是隆福寺留给北京人的一点念想吧。</p> <p class="ql-block">具服殿正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观耕台,现存为清乾隆年间建造(明代为木制高台)。观耕台占地面积约508平方米。台高1.9米,平面方16米,东、西、南三面设九级台阶,台阶踏步汉白玉条石边沿雕刻莲花图案。台上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板,望柱头为龙云雕刻,地面方砖细墁。</p> <p class="ql-block">内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为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之地。</p> <p class="ql-block">一亩三分地</p><p class="ql-block">皇家的公产一亩三分地上,皇帝、大臣们分别下田亲自劳作。这种祭祀活动的演变与延续为人们深层次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史有着重要的意义。让人们认识了先农神、亲耕耤田的活动以及人们通常所说的一亩三分地的出处。</p> <p class="ql-block">皇帝每年在这里“演试亲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改用。这块地恰好一亩三分,于是人们将它推而广之,便称其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为“一亩三分地”。</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过去一直被育才学校占用,九十年代退出大部地区,现内坛南侧还被学校占用。(育才前身为从西柏坡迁来的为延安保小和河北育才合并,都是有背景的贵族学校,就如占用圆明园的101中学一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就凭这个藻井你就应该去看看这件国宝。博物馆里面其他内容吆,有很多振撼心灵的古建筑精华,想想中华三、五千年历史文明文化古建筑因改朝换代及外族入侵的破坏,全国各地拆的拆毁的毁,留存的古建筑真不能说多,如四九年前北京有古寺三千多座,后拆的拆毀的毁现在剩下的很少了,北京城也面貌全非。现在很多地方的古建筑都是改革开放后复建的,古文化的精髓韵味全都没有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