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誕辰百年,后人纪念铭志。今年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有幸恰逢与建党百年同年纪念,意义就更显不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色的家庭、红色的纪念 、红色的追思 、红色的传承 、红色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12月12日上午11:00,纪念仪式开始前,先拍个全家集体合影(有点小缺憾——女婿王涌洁要看护突然患病的小外孙王允颢,过不来了)。</p><p class="ql-block"> 仪式简单,庄重,肃穆,温情。以老母亲讲话开始,然后我作父亲追思陈述,最后姐姐作补充、归纳…结束。</p> <p class="ql-block">父亲 王德禄</p> <p class="ql-block"> 父亲 王德禄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 王德禄,山西省大宁县昕水镇安古村人,1921年12月出生,1937年参加牺盟会,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入伍。</p><p class="ql-block"> 1939—1949年,历任山西孝义陈支队学员队队员、山西晋西分区三分队通讯班长、鲁西三分区供给会计、冀鲁豫七分区供给处财政股长、辽西铁岭保安司令部副处长、东北辽吉第一军分区十三团供给处处长、东北独立第10师28团供给处处长、38军151师451团供给处处长。在晋鲁豫战役中,曾负重伤。</p><p class="ql-block"> 1950—1981年,历任38军151师供给部副部长、海军航五师土城子场站站长、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海军北海舰队后勤部副部长兼司令部参谋长、舰后顾问,1978年11月任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后勤部部长。1983年离休。正师职,行政12级。曾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span style="font-size:18px;">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东纪念章,解</span>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8月13日病故于青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亲荣获的勋章和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三级独立自由勋章</p> <p class="ql-block">三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解放东北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华北解放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解放华中南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佩枪</p> <p class="ql-block">家族简史~父亲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老爷爷弟兄六人。爷爷兄弟姐妹七人(五男二女),爷爷是老四。爷爷奶奶育有三男三女,父亲是老小。1927年奶奶生完第七个孩子去世了,当时只有三十八岁,大伯只有十八岁,父亲还不到六岁。第七个孩子夭折了。离奶奶过世不到十年,1936年爷爷也去世了,时年只有四十八岁,父亲不到十五岁。父母双亡,可怜的父亲跟着大伯、伯母生活,直到离家入伍。</p><p class="ql-block"> 父亲小时候睿智聪颖,爷爷格外喜欢。虽家境清贫,但爷爷还是勒紧裤带供父亲上了四年学。父亲深知爷爷不易,好学苦读,成绩优秀,写得一手清秀好字,算盘尤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大伯合影照(1971年2月在青岛拍摄)。</p><p class="ql-block"> 大伯比父亲年长12岁,对年少时父亲的关照、呵护有加,亲如父子,情同手足。</p> <p class="ql-block"> 父亲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了牺盟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期间,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革命信念更加坚定,1939年初在祖籍安古村入了党。经组织安排,父亲等4人几经辗转,途经山西洪洞附近时遭遇日伪军追击,最后父亲等3人拼死摆脱到达解放区,转入八路军。</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父亲(右二)和他的战友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故事</p><p class="ql-block"> 父亲为人谦逊、低调 ,对他那段战火硝烟的过往,对我们很少提及,就连晋中南“负过重伤”一事,对母亲他也三缄其口(我们近期从有关档案记载中才得知)。母亲挂在嘴边叨念有关父亲的两件事:</p><p class="ql-block">其一:父亲曾贩卖过大烟。在抗战最艰难时期,日军对解放区进行了残酷疯狂的扫荡和封锁,蒋介石对八路军采取消极抵触政策,加之阎锡山的层层盘扣,八路军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解部队经费燃眉之急,父亲不惧危险,乔装商贩,腰缠布带,货袋搭肩,反复进入日伪区走街串巷贩卖鸦片,赚得金条,倒买倒卖,最后兑成银元…</p><p class="ql-block">其二,事发冀鲁豫地区,时逢大年三十过年,父亲遭到日伪军的连续追击,一天换了七个地方也没能摆脱,在这危机时刻,父亲敲开了一个河南老汉的家门,当得知他是八路军时,老汉二话没说,一把将父亲拉进家中,随手关上门,并迅速打开他家后门,指路并目送父亲消失在夜色中…此事令父亲终身难忘,“这命是人民捡回来的,这恩必须用胜利来回报!”这是父亲的心声,也是激励父亲勇敢、坚定前行的信念支撑。</p> <p class="ql-block">当年“土八路”的父亲(右一)</p> <p class="ql-block"> 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第一军分区十三团(1946.2—1948.2)是东北军区独立第10师28团(1948.2—1948.11)和第四野战军38军151师451团(1948.11—1951.3)的前身。它是一支英勇善战,战功显赫的部队,曾在辽西参加土改,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参加过金山堡、法库、康平、后心秋、满都户、剿灭蒙骑叛匪、解放东北、华北、华中南、西南许多著名战斗。时任团长段志清和政委杜西书都是老红军,能征善战,战术灵活,功勋卓著。父亲在该团任供给处处长。将士们在前线冲锋陷阵,勇猛杀敌,夺城拔寨,屡建战功无数。在其身后,必有一支打不垮,拖不烂,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战队作支撑。“军功章有您的一半”——很光荣、很荣耀,父亲就是这支战队中中坚一员,为战斗的胜利,乃至全国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23日,独立第十师在昌北八面城组建。随后,在师长赵东寰的带领下北上围困长春,参加辽沈战役、攻克抚顺,以敢于冲锋陷阵、敢打硬仗、胜仗著称,仅1948年一年间就先后3次受到东北野战军总部表彰、嘉奖:1948 年 5 月 24 日在攻占长春最大的飞机场(北郊大房身机场)的战斗中,独立十师作战勇敢,完成任务突出,成为我军第一个突破国民党军飞机场防线的野战师,受到东北野战军总部的通报表扬;1948 年 10 月 7 日至 9 日在阻击国民党军新编第七军之新编第 38 师王牌师突围的战斗中,战果突出,受到林彪、罗荣桓首长的通令表扬;1948 年 10 月 31 日,该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灵活机动,主动攻城,</span>攻占抚顺,<span style="font-size:18px;">促进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立了大功。</span>受到东北野战军总部和第一兵团首长的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 父亲时任该师28团供给处处长。</p> <p class="ql-block">抚顺解放纪念碑——独立十师在抚顺人民心中筑起的历史丰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13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独立十师改建归属为38军151师。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1948年12月30日,</span> 38 军接受了主攻天津的光荣任务。<span style="font-size:18px;">1月14日上午10时总攻发起,</span> 第151 师为军辅助方向的突击部队,并负责军主攻部队第 112 师的右翼安全,全师将士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经过29小时浴血奋战,为全歼守敌、解放天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二排中)与451团供给处全体干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8日,38军151师作为进军广西的西路大军的先头师,从湘西洪江整装出发了——解放广西的帷幕就此拉开。按照部署,451团担任前卫团,率打头阵,时任段志清副师长、杜西书副政委随团阵前指挥,部队士气高涨…为抢时间,一上来就是两日急行军,战士们不惧山高路险,小路崎岖 ,快速疾进,克靖县,进黔东南,克隆平,占领榕江,忍受极大的疲劳,翻越苗岭,进入广西。21日至宜北,24日占领思恩,25日451团攻占了金城江车站,並在这里截获了敌由柳州开来的火车一列,全歼押运火车的敌人约一个营的兵力,俘敌500余,缴获了大批的军用物资…12月1日占领田东,12月5日16时占领百色,国民党17军残部向西南逃窜。二十几天,一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穷追猛打,连续几百里路,</span>歼敌103军军直大部、347师全部、234师大部,歼敌共计7300余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至此,西路大军151师进军广西的任务胜利结束。与此同</span>时,东路大军四野38军114师与二野四兵团进行的粤桂边围歼战于12月9日胜利收官,广西解放胜利凯歌奏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入滇作战,追歼国民党第二十六军。1949年12月31,按四野的进军云南的“电报命令”,38军114师、151师先头入滇,任务是直插河屏边,堵敌逃路,而后协同二野兵力聚歼之。这是一场“关键要靠两条腿,追上就是胜利”的“追歼战”。<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两天日行百里的急行军,之后又翻越高山峻岭…部队一路上主动寻机作战,断机挥师北上蒙自,追上逃敌,勇夺红河浮桥,歼敌2000余人…1月20日,滇南之战胜利结束,歼敌26军大部,共计4000余人…</span>过后,151师在返桂途中又打一仗:451团1、3营在西隆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全歼伪总统府李、白的警备总队880余人。</p><p class="ql-block"> 滇南之战为151师光荣战册又增添了辉煌的一页,同时,也是与38军在编制上告别的一次献礼。</p><p class="ql-block"> 父亲时任师供给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素材取自《军史旁编续编》(三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50年3月父亲所在151师奉命脱离38军,归广西军区领导,执行龙州分区和百色分区任务——清剿广西国民党残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1年3月,所部归建48军易名142师,由南宁抵达粤北乐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2年4月,所部在乐昌奉命改编为公安第十一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5年4月,师直机关组建航五师。</p> <p class="ql-block"> 父亲(前排左二)于1951年3月31日在广西南宁(邕江)送别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左)与战友“正在研究剿匪作战部署”场景再现</p> <p class="ql-block">旅顺接管苏军</p><p class="ql-block"> 1955年,部队换防,成立海军旅顺基地,接管苏军旅顺土城子伊尓28轰炸机机场,成立海军航空兵第五师,父亲由陆军转海军,任航五师场站站长。</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岗位上,父亲干了整整十年,期间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尽职尽责,陪走了四任政委,直至1965调任青岛。</p> <p class="ql-block">1955年,父亲与老领导、老战友刘俊岭由陆军刚转海军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镇家之宝”——一只苏联造电熨斗(制造年限不详)“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1955年中苏旅顺交接时,父亲从准备返回苏联的苏军人员手中买到的物品,是我们家最早的一件“家用电器”,比我还年长。该熨斗坚固耐用,用料实在(除手柄外,清一色不锈钢材料),至今完好可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它是中苏友好历史的实物见证,父亲很爱惜它,我们也会的…</span></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海军冬装照</p> <p class="ql-block"> 1975年春节期间,我和13岁的弟弟有幸跟随父母回过一次山西老家。这是父亲离别36年后第一次回老家,据父亲讲老家变化很大,但对我来说,人生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回老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见,所闻</span>…一切都是第一次,即陌生,又新鲜,即兴奋,又感慨…</p><p class="ql-block"> 二十几天的往返行程(太原—临汾—大宁—大寨—北京),由父亲策划,安排得很周密、高效,体现了父亲的处事作风。一路上,从太原到临汾,从山村到县里、以及后续的昔阳县大寨、北京等行程,离别多年的战友、乡亲、牺盟会老友、同学能再次相见相聚,父亲十分高兴,有说不完的话,根本就收不住,故友思念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山西的名酒享誉于世,山西的“酒文化”那也了得,在老家半个月可窥见一斑:<span style="font-size:18px;">串门或走亲戚要喝酒;迎来送往、朋友聚散要喝酒…就连大年初一早上拜年也要喝酒,而且一喝就是两杯,这叫“喜事成双”。父亲很棒,在老家安古村大年初一挨家挨户去拜年,一家两杯,一连20多户,仰脖下肚,面不改色…当时我在一旁都看傻了。俗话说“酒品看人品”,看来父亲的实在、热情、直爽的品性,似乎找到点“出处”了。</span></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大伯(前右二)、伯母(前左二)、二姑(前右一)三姑(前左一)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我哥俩与伯父、伯母、二姐瑞珍全家及四姐淑珍在安古村大伯父家窰洞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王家”哥仨合影(右一:大伯父“倒插门”女婿、二姐夫贺七恩)</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大宁县相关领导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当年的牺盟会部分会友和老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1939年2月,父亲就是在老家安古村沟底这孔窑洞里入的党。36年后,故地留影纪念,感慨万千…此片拍摄于1975.2.14(正月初四上午)</p> <p class="ql-block">途经北京,父母参观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天安门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不到长城非好汉”——父亲在北京八达岭留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均由我拍摄)</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部队工作方面的情况,我等知之甚少。但对涉及到部队家属利益以及大院明面上的事,还是略知一二的。</p><p class="ql-block"> 心中有群众,工作有方向。在69年下半年,北航后勤部根据当时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市场需求和部队实际,不失时机,成立了北航制药厂,即“4100部队药厂”(大集体企业)。父亲时任部长,在他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企业得到了健康稳步的发展,解决了200多名部队家属和子女的就业问题。此举也为该企业后期转并改制提供了必要条件。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好评。(2007年该企业被海尔集团兼并更名为海尔药业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 1971年1月,“4100药厂”部分人员合影。“为工作不顾家”的母亲(前排右一)时任二排排长——车间主任 (分管八个班组,两班作业)</p> <p class="ql-block"> 父亲工作中认真负责,不怕吃苦 ,联系群众 ,和蔼待人。1965年全国开展"四清”社教运动,父亲做为军队代表参加地方四清工作队并担任负责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城阳红岛镇西大洋大队的老渔民家居住了一年,与这位老渔民房东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老房东家境贫寒靠打渔为生,在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经常接济老房东一家,这种友情胜过财富。父亲还多次带我们下去体验生活,使这种情感代代相传,至今保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着红衣)及家人与吴叔叔(亚非妹的公公 前排左一)一起去西大洋老房东家串门,与老房东老伴及女儿一家三口合影(拍摄于2007年)</p> <p class="ql-block"> 父亲革命生涯历经坎坷,一纸“平反通知”最终还他清白!</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部队曾干过会计、财政干部,后又干后勤,可以说与钱和物打了一辈子交道,能做到廉洁奉公、大公无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实属不易,是父亲坚强党性和严格自律使然。他对待工作如此,而对待亲戚和家人,更是严格到了“极尽无情”。母亲有一事常叨念在嘴边:这事与老家大姐(伯父长女)七十年代寄来的一封家书有关。当时大姐育有七个孩子(4男3女),一家人只有姐夫在小学任教,家庭负担很重,于是就写信想让父亲帮个忙(把孩子接出来,在青岛找个事做)。在她看来,凭着她叔叔当时的人脉关系,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父亲看到信后,二话没说,以后便没有下文了(连信都没回)。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但不敢说,因为她太了解父亲了:一,没用;二,必挨批。</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事,母亲也记忆犹新:在家住北航大院小平房时,离大院小卖部仅几步之遥,小卖部经常低价处理库存一些积压货品。对此,父亲严肃对母亲说:“离小卖部越远越好,不准买这些东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单位,父亲是领导;在家人心中,他就是一个高高矗立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生活上很俭朴,时常寄钱给老家亲友,资助孩子完成学业或贴补家用困难;父亲安于粗茶淡饭,喜欢吃面,特别是喜欢吃面条。父亲在自己擀面条和鼓动我擀面条方面都是好手,他常用一句“我最喜欢吃东生擀的面条了”就能把我弄得“点石成金”。连母亲这个南方人(广西那坡“黑衣壮”)在主食方面也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吃面条成为“最爱”。</p> <p class="ql-block">家中一闲拍,难得!(1980年拍摄于包头路29号)</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性格开朗,心胸豁达;是非分明,原则性强;和蔼热情,诚实待人之人。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无论是何时何地何事,无论是对战友、朋友还是他人,他都始终如一。随着时间推移,工作变动,南走北调,老战友们人各一方,但彼此之间的往来书信将他们的心紧紧相连。家里现还保存着一些老书信,从书信的字里行间,浸透着深厚、真挚的友谊和思念情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故人一纸书信留,深情厚谊在里头…这些几十年前书信,已成永远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家里那本厚厚的老相册中,张张泛了黄的黑白老相片,定格和展示了当年的难忘时光…</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老战友王常安(姐夫王晓明的父亲)佩戴勋章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原151师副师长段志清家照</p> <p class="ql-block">航五师第一任师长刘俊岭家照</p> <p class="ql-block">航五师政委杜西书家照</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离别留念(父亲前排右一,王常安前排中… )</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李三禄叔叔全家照(1975.12.21拍摄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航五师政治部主任王常安一家合影(1976年拍摄于芜湖)</p> <p class="ql-block">“一家人”合影(缺姐王亚平)1963.9.27拍摄于旅顺口</p><p class="ql-block">父亲说,“我们两家是不拆墙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亲家—王英阿姨(前排中 )1980年8月青岛合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由陆军到海军,就和大海有了不解之缘。父亲爱大海,更爱游泳。</p> <p class="ql-block">夏去海边,冬进泳馆。父亲与舰后“泳友”1977年在第一海水浴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海里畅游,如鱼得水。</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父母先后离、退休后,1983年回了趟广西,来了个乡情满满壮乡行。广西百色是毌亲的老家,151师当年参加解放广西并留在广西剿匪,母亲1951年初抗美援朝时参军,在卫校学习后分到野战医院,之后与父亲相识…时隔32年后,这次父亲是以广西女婿和当年解放军广西剿匪部队一员的双重身份再次踏上八桂乡土,此时,思乡别恋之情,更是难抑难表…</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151师留桂老战友石勇(左一)在广西南宁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小姨及小女儿合影。1983年拍摄于广西靖西</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151师广西籍战友梁杰(右二)、赵民张(左一)合影于那坡县</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亲朋、战友一同瞻仰广西剿匪英雄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这边风光独好!”父母在靖西公园游玩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父母游览武汉长江大桥并留影</p> <p class="ql-block"> 父亲对家人饱含深情,寸草春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85年,在舟山当兵的弟弟东方(左一)回家探亲,父亲为他准备了一顿温馨的家宴(拍摄于福山路18号)</p> <p class="ql-block">抱着外孙女(王玉)晒太阳的感觉真好!1981年拍摄于福山路</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外孙女王玉、孙女王茜姐妹照 1984年拍摄于福山路18号</p> <p class="ql-block">姥爷、爷爷一肩挑</p> <p class="ql-block">孙女王茜一岁照</p> <p class="ql-block"> 父亲出差杭州,在岳飞墓前留影——这是我们见到的父亲唯一一张个人旅游景点照片</p> <p class="ql-block">祖孙“四朵花”(拍摄于1998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母亲张静德于1953年11月3日在广东汕头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亲生前虽未曾留下财产,但却用对党的忠贞不渝,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今</span>天我们在此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就是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高举先辈旗帜,牢记使命,奋勇前行!</p><p class="ql-block"> 放心吧,敬爱的父亲!您的第二代、第三代家人都是党员…第四代健康、聪明、品学兼优…他们是不会让您失望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儿子 王东生敬上</p><p class="ql-block"> ( 瑞珍姐、杜鹃姐等提供资料帮助,一并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12.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