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古镇在318国道旁离上海市区最远处,出了金泽就是江苏地界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与八十年代前期在上海小三线工作,经常路过金泽就是没有进去看看,一直心里留有遗憾,这次趁去青西郊野公园赏“红”杉树时补了这个遗憾。 贯穿全镇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市河,并有多条支流汇集而来。河的两岸有上塘街和下塘街,镇上的古桥与知名建筑也分布在两岸。 进入金泽镇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宣传栏,金泽中国历史名镇、国家卫生镇、上海市文明镇、国家生态镇。<div>早在公元960年前(宋初)已建镇,有兴于宋、盛于元之说,相传昔日有穑人获石如金,故曾取名"金石",也有此地为水乡泽国,且盛产鱼米赛金,故称"金泽"。<br></div> 318国道进金泽镇街道两旁的建筑商店。见到桥后大多数的景点在桥的南面。 有十分醒目的指示牌, 青浦金泽历史文化风貌区总用地51公顷。风貌区以“庙庙有桥,桥桥有庙”闻名是上海保留古桥最多的古镇,现存古桥21座,体现了“庙桥相依”的风貌特色。风貌区内沿河两侧保留着大量传统建筑群。 境内湖塘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叉,是个典型的江南鱼米水乡。 我是走进古镇在大桥处沿下塘街向北游览,看到第一座桥就是天皇阁桥,这是一座古镇金泽唯一的一座三孔石拱桥。 金泽镇是上海地区有名的桥乡,著名书法、篆刻家钱君陶曾为之题写"金泽古桥甲天下"7个大字。<div>天皇阁桥天皇阁桥位于金泽镇下塘街,与上塘街的塔江桥遥遥相对。</div> 因桥北堍有天王庙,即以庙名为桥名。初建于明代(1698年),清康熙年间按原样重建眯三孔连拱桥,桥的正中有石刻如意图案,并有浮雕“轮回”“宝幡”“连座”等多种佛教图案,拱圈石内侧有八仙吉祥图案,桥的楹柱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等字样,这是典型的佛教文化,能在整座古桥上体现。 桥堍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筑,粉墙黛瓦和特色的山墙。 明代始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建,2001年修缮。三孔石拱桥,长22.2米,宽2.8米,中孔拱跨6.8米,拱高4米,两边孔拱跨4米,高1.8米。 临河而建的房屋白墙是爬着绿色植物,初冬的寒风使得叶片五彩斑斓,一幅自然美景。 到达金泽古镇已是上午10时,看外出的渔民已收工了。 上午在这区域的游客甚少。 上午在这区域的游客甚少。街面花岗岩条石铺成虽然窄,但整理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行走在上面心情舒坦。 下塘街上的许家厅也是值得看一看的。 许家厅保存最为完好,靠街建有小屋数间,是堆物和男佣居室。过街便是正门,六进建筑。堂楼后是后河,有小桥,过桥是花园和祖坟地。整个居室,从前河(市河)到后河,纵深60余米,大小居室100余间。<br> 现在还有居民居住。 走出大门回看具有历史感的木门在风雨的洗涤下,木轮凸显出历史的沧桑。 走走看看,一家临河的民宿,低的木栅、结满金灿灿的橘树、堆放整齐的木柴,是城市人想往的生活。 看到整修了整洁的一般都是民宿。 有特色的的民宿,最显眼的还是一块放在园子里的花岗岩石。 昭 旷,汉语词汇。拼音:zhāo kuàng释义:开朗豁达。 桥堍下还有供奉的香烛。 走走看看,又见沿河有长长的石埠,后面是仓库一类的建筑。 还有凸出到河面的石桥,大概上便于运输从船是起吊物品。 一转弯又看到一座古桥,先拍照再前品赏。 这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北对着关帝庙,故又名关帝桥,建于元代(1264-1294年)明清两代作过重修,故桥身保养较好。桥长24米,桥高4米半。因年久,桥面青石十分光滑,显得古朴典雅。 桥名林老桥,据《金泽小志》记述,此桥是一位叫林青的老人出资所建,为纪念这位老人,故称该桥为林老桥。 这座古老的林老桥,经历了600多年的悠悠岁月,有着无数的名人,有着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唯有林青的师德和陈莲舫的医德,常为金泽乡民所传颂,为金泽乡民的精神财富。 林青,元代金泽人,官至宣慰使,好学多智,为人谦恭,家多藏书,对金泽的造桥建庙,倾囊而为,对建镇作过重大贡献,重建杨爷庙,重修万安桥,他亲笔作词,题写碑文、<br><br><br> 林老桥横卧古镇,精神抖擞,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镇历史的见证。 看过林老桥后,过河到对岸的上塘街,又去看看那长长石埠的地方。 石埠上面是花岗岩大石条铺成的路面。 码头已废弃,铺满花岗岩石条缝隙中生命顽强的小草扎根其中。 建筑物门上有红五星的点缀,猜想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 又看到一工厂内有一个用青石砖砌成的围墙和门框。想走进去拍,门卫就是不让进,只能远距离拉近拍拍。 对岸桥堍有香烛的桥,是万安桥,万安桥位于金泽镇北市梢,横跨市河,建于宋代景定年间,明代和清代多次重修,并立碑勒石。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9米,高5.5米。原来桥上有亭屋,故也称亭桥。此桥的结构、造型和用石,与镇南的普济桥基本相同,两桥同跨一河,南北相望,故称为姐妹桥 民宿的临河面,低的石栏杆围栏,可以在河中取水洗涤的石埠。 上塘街向前走,看到的是塔汇桥。<div>塔汇桥位于金泽镇上塘街的市中心,横跨北胜浜,跟天王阁桥隔河相望。建桥年代较久,明嘉靖年间重建,系单孔石梁桥,桥畔原有圆通庵,规模很大,常年烟火萦绕,香客不绝,为古镇的闹市中心。现在看到的是新建的仿古桥。<br></div> 此桥的桥名来历,有一段史话,据《金泽小志》记载:清乾隆三十二年,即1767年春,地方疏浚市河,要开深塔汇桥之河,民工们在水底深处,发现巨桩无数,木桩年代已久,排列整齐,据名匠验测,这是古塔的塔基,又据金泽老人分析,这木桩是古塔所在地。这塔汇桥之桥名,就由此而来。 翻新的一座远近闻名的“状元楼茶馆”。这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茶馆位于镇上塔汇桥北堍,可能是疫情期间,大门紧闭没有营业。 在上塘街走走看看,具有时代感的理发椅子。 卖杂品的商店,蔑竹编织的篮等雑品。 现在市区已看不见的商品这里摆满了,有点怀旧的情感。 街旁竖立一块小山门口(旧址)的石碑。 颐浩禅寺,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相传为宰相吕颐浩故宅,故得名。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奉旨升院为寺,更名为"颐浩禅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历正月初四,寺大部毁于日军炮火,仅存天王殿、大山门。有700年的银杏树。1958年拆移,仅存"颐浩禅寺记"碑一方,古银杏树,"不断云"石刻断石14块,殿宇柱脚16块及少许假山石等。 颐浩禅寺于1992年修复后,建造石碑坊一座,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寺额"颐浩禅寺"。 在颐浩寺山门的左前方,有一个四角形的亭子,亭子内竖着一块古老的石碑,碑名为《颐浩禅寺记》碑高1.5米,碑宽0.5米,碑文共700多字,记述了颐浩禅寺的发展历史,这碑石虽经受了数百年的风雨浸蚀,碑身破损,陈旧不堪,但碑石上凿刻的文字,因字体工正,大致能够认读 在镇上看到一座横跨在市河的木结构新桥普庆桥。 这座普庆桥是1999年应美国WBGH制版公司为NOVA专栏制作《中国虹桥》节目需要,来仿照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汴水虹桥之单孔木拱桥。普庆桥在建造时完全依照古代建桥工艺,采用无支架施工法,把64根拱圈木与5根横梁木形成拱圈,全部用捆绑式结扎在一起,整架桥没用一根钉子,再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造桥工艺,具有华丽美与富丽美。 桥体朱红色,桥身上左右两边各嵌有五个狮子探头,一如桥面重压在狮子身上一般。狮子气守丹田,气冲脸皮,不敢松懈,以防桥木散架,狮子造型,神态逼真,憨厚可鞠。 普济桥,金泽普济桥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清雍正初年重修时加置石栏,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桥。 石桥为单拱圆弧形,长26.7米,宽2.75米,拱跨径10.5米。桥体坡度平缓,桥面较窄,具有明显的宋代石拱桥的特征。桥项圈刻有咸淳三年题刻,拱圈内券石上镌刻莲幡状,有"咸淳三年"等题证,现已模糊。 总管庙,总管庙占地面积很小。 看上去其实更像一个古镇上普通人家的一个院落,供奉着总管神;相传总管老爷一生赤胆忠心,无私无畏,死后由朝廷敕封,立庙祭祀,封为总管神。看上去有些历史了。“庙庙有桥,桥桥有庙”,总管庙前有放生桥。 放生桥,位于金泽镇南端的放生桥始建明代,公元1628年重修。放生桥在如意桥之北,约50米处,因桥下有放生河,故称放生桥,又因桥堍有总管庙,故也称总管桥。 此桥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在明清以后多次重修。桥石采用花岗石和青石,质地较坚,桥柱上刻有楹联,清晰可认,系后来修建时所加。楹联曰:"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出湾潭通秀气。"表明此桥连接如意桥,通向康庄大道;桥下清水,流向淙淙小河。这副楹联既写出如意桥的气概,又写出如意桥流水美丽清秀。古人的楹联,抒发了热爱古桥的思想感情。 现在,此桥保护完好,仍为水乡的重要交通工具。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对象。<br><br> 远眺放生桥总管庙。 市河对岸的老建筑。 河上不时还有船穿梭而过。 迎祥桥,迎祥桥在金泽镇南市梢。桥在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年)建。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年)和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次修建。 桥为六柱五孔梁架式石桥,中孔跨径6.35米,左右二孔为5米,再二人尽间为4.3米,全长34.25米,宽2.14米。其构造形式颇为独特:用长青石5块并列组成石壁式桥柱四条立于水中,形成五桥洞。 迎祥桥桥面由青砖铺成,没有桥栏。 对岸的建筑,好像都是金泽工艺社的。 如意桥在金泽镇南市东胜港口,元至元年间(1279~1294年)建,明崇祯年间(1768年)重修,为镇上最完整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南堍原有祖师庙,又称祖师桥。 如意桥桥拱倒映碧水,桥拱与倒影虚实相接,恰成一圆形,堪称是金泽镇的一大名胜。 如意桥桥长20.8米,宽3.4米,显得很稳固。全桥石料为一色花岗石,打凿整齐,桥面雕凿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在桥的壁柱上刻有两副对联:其一,相传是地方绅士所作:"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这上联是赞美祖师的宗首,是阐说如意桥的哲理,很容易让人理解。其二,相传是明朝军师刘伯温所作:"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下联的含义正迎合朱元璋的思想,用兵统一天下,化险境为平坦,从胜利走向胜利。治国平天下,靠关心民众,国泰民安。 在下塘街南面可以看到挂有金泽工艺社的地方。问门口的保安工艺社是做什么产品的,他说也不知道。大门中间隔断看不见里面。 出于好奇,我高举手机从上方拍里面,里面是江南园林建筑。 拉近一看,如此美丽的景色犹如一幅画,镶嵌在金泽古镇上,为什么不对外开放。 回来后百度一下,金泽工艺社园主梅冰巧女士将这里原来是一片废旧的工厂区,占地面积颇大,她花费十多年时光,逐间楼房改造拆建,打造出这个古典庭院。而今呈现在眼前的一切,是如此优雅精致又深具艺术内涵。十年岁月,几度寒暑,在废墟之中要付出多少心血,才能有今天这美好的一切。梅冰巧把这片付出无数心血和时间的园林,起了一个名字「金泽工艺社」,很低调,很谦逊,但里面却蕴涵着一个伟大的情怀。 也是金泽工艺社旁边还有一块牌子是中国美术学员乡土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乡土研习所。 再走几步眼前一亮,别致的大门围墙装饰,视觉是不一样。 在金泽工艺社隔壁看到一块竖立的缝纫机厂旧址。应该是原来上海缝纫机公司下面厂的的联营厂,据我所知在金泽和江苏芦墟一带都是做缝纫机翻砂件。 也是从门缝里用手机拍的,与做翻砂件产品的车间不能比了,房屋还是过去式样,但门用江南中式装饰别有韵味。 陈家仓库建于民国初期,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总面积为175平方米。2004年被公布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网上看到一张青浦金泽古镇的水系走向和古桥的分布图,希望看到的美友以后去金泽能将古桥一网打尽,不留遗憾。(图片来自网络) 来金泽古镇匆匆一游,上塘街下塘街逗了一遍还有遗漏景点,留点遗憾,希望下次更进一步了解古镇风貌。<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3xmw03xt?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美哉青西郊野“红”杉林</a><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