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芽孢问题与一个朋友的互动

崇尚自然

<p class="ql-block">就芽孢问题与一个朋友的互动</p><p class="ql-block">兄弟您好,感谢您近几天来与我在芽孢问题上的互动。</p><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我刚涉猎紫砂壶和茶道时,就对芽孢究竟是不是茶、是什么茶有疑惑。在我们当地的两个大茶城中,我曾结识过几个茶商,其中一个是专门销售普洱茶大益品牌茶的,而且经常去云南勐海茶区和茶厂参观采茶、制茶,他的茶叶生意既有年头,也有一定的规模,但他总说没有见过采摘芽孢,我曾请求他去云南时了解一下芽孢真相,他也没有回应。后来,我去福建武夷山“三坑两涧”核心茶区,寻找芽孢的踪迹,没有找到。又去茶圣陆羽(唐朝)撰写《茶经》的长兴县大唐茶院所在的江苏省太湖核心茶区寻踪,也没有见到。还去过杭州西湖龙井狮峰山茶区,还是没有见到。现在才明白,芽孢本来就不是茶,这三个经历朝历代人工开拓的茶区,怎么能有芽孢的存在呢!我唯一遗憾的就是虽然多次去过云南,但就是没有去过云南的六大茶区,直到前不久您说您去了云南西双版纳茶区,才又撩起了我弄清楚芽孢是不是茶、是什么茶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我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到云南深山茶区创业的大学生,这个大学生在网上发布了许多带有明显地理标识的茶区照片,所以我确认他进过深山,看到过野生茶树,而采茶、制茶、卖茶又是他的事业,他对芽孢不会不知道,所以就跟他聊了起来。我先给他发了一篇《野生芽孢是什么》的文章,问他是否认可文章中关于芽孢不是茶的观点,他回复说,“文章挺好的,但是建议不喝”。我接着又给他发了一篇《芽孢是什么茶》的文章,再次让他确认芽孢不是茶的观点,此时他开始警觉了,给我的答复是,“芽孢不用看了,就算是茶的芽孢,也没有什么好喝的”。过后我想,他毕竟也是个茶商,业内的秘密怎能从他口里揭穿呢?如同往牛奶里掺三聚氰胺,三鹿牛奶场被查处前,早就是业内人士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所以我也就不再追问了。</p><p class="ql-block">另外,我在百度百科上查询得知,芽头被鳞片包裹,是樟科、桑科、杨柳科植物的明显特征,只是有大小、形状的差异。如同北方的杨树,春天最先冒出来的就是芽孢,芽孢展开后是狗尾巴状的花,过后才冒出叶芽儿来,也就是说,这个芽孢是花芽而不是叶芽。普洱茶市场上之所以有芽孢销售,就是因为云南的六大茶区,有许多原生态的茶树,这些原生态的茶树,与其它茶科植物以及其它树木共生,所以就容易激发商人的猎奇心理,加之芽孢的独特韵味,芽孢作为非茶之茶,就应运而生了。在樟科植物中,红楠、石楠的芽孢就是被鳞片包裹着的长条状的芽头,与普洱茶市场上销售的芽孢非常相似,孰是孰非?不是咱们这些业外人士能够定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