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友好的争论—父亲张守伦往事

张晓穗

<p class="ql-block"><b>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战场上有两场举世闻名的恶仗。惊天地 泣鬼神。</b></p><p class="ql-block"><b>一场是1947年夏季攻势的重头戏-四平攻坚战。</b></p><p class="ql-block"><b>另一场则是1948年9月底辽西会战的关键战役-塔山阻击战。</b></p><p class="ql-block"><b>一攻一守,这两场仗打的都十分惨烈。也彰显了我军在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强敌的英雄气概!</b></p> <p class="ql-block"><b>1960年,广州军区召开党代会,我父亲张守伦时任广州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和时任广州军区青年部副部长的于厚德同在大会会务组工作。</b></p><p class="ql-block"><b>他们两个人抗战时期都在山东。有许多共同经历:都当过连指导员、团俱乐部主任、团政治处主任,…后来又同在广州军区政治部工作。会议期间他和于厚德聊起东北战场的各自战斗经历。</b></p> <p class="ql-block"><b>东北解放战争期间的这两场恶仗,那一场更惨烈?我父亲和于厚德发生了友好争论。当年,我父亲所在的一纵一师是四平攻坚战的主力;于厚德所在的塔山英雄团即四纵十二师34团是塔山阻击战的主力。当时,我父亲是一师的秘书科长;于厚德是十二师34团的营教导员。</b></p><p class="ql-block"><b>这场友好的争论以我父亲的“失败”而告结束。因为,他们“人多势众”,焦玉山(塔山英雄团团长)、江雪山(塔山英雄团副团长)、江民风(塔山英雄团政委)等人都在,友好助战;我父亲则是“孤家寡人”难敌众口…</b></p> <p class="ql-block"><b>但通过争论,大家认为:一纵、四纵都是能打硬仗的部队。四平打的是攻坚战,塔山打的是阻击战;四平攻坚战伤亡惨重但没有完成战略意图;塔山阻击战也死伤无数却成功的挡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为夺取锦州,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b></p> <p class="ql-block"><b>几年后,1964年,我父亲和于厚德又同时到部队任师政委。我父亲去了广州军区边防师任政委,于厚德去了他的老部队121师任政委。</b></p><p class="ql-block"><b>又是几年后,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父亲不识时务,遭到当时广州军区当家人的整肃,每况愈下。先是进学习班、审查、免职、继而五七干校学员…一落千丈。</b></p><p class="ql-block"><b>于厚德善辨风向,步步紧跟,深得领导信任和喜爱。几年就由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直升到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后来又到兰州军区任政治部主任。一路高升。</b></p> <p class="ql-block"><b>斗转星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在我父亲身上的所有罪名统统取消了。组织最后平反结论:…都是污蔑不实之词…最后,落实政策:安排到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任主任。</b></p><p class="ql-block"><b>差距出来了。我父亲最后是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而与他过去友好共事的于厚德早已成为大军区政治部的主任了。</b></p><p class="ql-block"><b>又后来,1984年我父亲离职修养了,在广州安享晚年生活,一直到2019年以98岁的高龄离世。而于厚德终因操劳成疾于1984年在兰州军区任上去世,享年59岁。</b></p> <p class="ql-block"><b>他们两人的“政治生涯”,从1964年下部队同任师政委开始到1984年我父亲离休、于厚德去世而告结束。二十年风云变幻,让人唏嘘不已。于厚德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职务升迁快;我父亲则是木讷倔强,一路坎坷,碰的头破血流。值得庆幸的是:磕磕碰碰的我父亲比一路顺境的于厚德多活了35年,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享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更重要的是离休后和三代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父亲张守伦千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于厚德老前辈千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