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和小学,品一锅家校成长的“石头汤”

Cathy邝

<p class="ql-block">——广州市林秋玉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交流活动</p> &nbsp;&nbsp;&nbsp;&nbsp;&nbsp;“尤其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感动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会有老师自发为大家煮上一锅靓汤,为大家加餐。”新和小学杨丽霞校长动情地向我们讲述着。<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开始,这是一锅用石头做的汤,越来越多人分享,盐、胡椒粉、胡萝卜、洋葱、蘑菇、面条、豌豆荚和卷心菜……放进了大锅里。当每一个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就会付出更多。就这样,汤里的料越来越丰富,汤也越来越香。这是世界经典绘本《石头汤》的故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新和小学老师熬的“爱心汤”和绘本故事里的“石头汤”,两者竟然是如此巧妙的契合,这都是关于爱和分享、奉献带来的幸福的故事。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杨丽霞校长动情地向来宾们</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讲述老师们的爱心故事</h5>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初冬的寒意。20211202,世界完全对称日,一个洋溢着浪漫与温馨的日子,广州市林秋玉名校长工作室成员一行8人,在林秋玉工作室导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原广州市铁一中学校长、广州市教育家工作室主持人陈庆雯校长的带领下,走进了林秋玉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花都区花山镇新和小学,欣喜地品尝到了一锅由家校共同熬煮的“石头汤”。这锅“汤”见证着一个又一个“从无到有”,承载了新和小学四年半来骄人的成长和进步!</p><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杨丽霞校长带着工作室成员参观学校</h5><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领头“熬汤人”——引航指路的校长</b></h1>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新和小学创办于1928年,是一所将近百年的老校,学校的东南角矗立着一座利氏祠堂和一栋利坚楼,是新和学子们最初求学的地方。这所学校也是老一辈革命家陶铸、谢飞、张汉青、王健元等同志六十年代初期工作过的地方。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利氏宗祠</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利坚楼</h5><p class="ql-block"><br></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7年杨丽霞校长调任到新和小学,面对学校薄弱的办学条件、落后的办学设备,她不等不靠,以饱满昂扬的热情、大胆作为的魄力、踏实细致的作风,投入到学校工作中。她立足校史校情,结合学校原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确立了“新和文化”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办一所以“新和文化”为引领,以规范办学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引擎,以“体艺并进、劳艺相融”教学为品牌的优质学校。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学校的文化墙</h5><p class="ql-block"><br></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杨校长把师资建设摆上学校管理的重要议程,逐步改变结构性缺编问题,先后加入了20位新人,让学校的教师队伍实现了“大换血”,音乐、美术学科专职教师从无到有,体育教师增加到4人。通过学期初听新老师亮相课、学期末听汇报课、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等的措施,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通过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式去发掘人才,逐步完善学科组长的配备。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杨校长通过有计划安排学校的经费和争取上级资金两条路子,省吃俭用,逐年改善办学条件。四年以来,投入将近160万元,新建了电脑室、队部室、多媒体录播室、美术室、音乐室、心理辅导室、党支部活动室等7个功能室,为每个班级配备75寸或85寸的触控一体机,把旧教学楼的地板从水磨石全部换成了地砖。学校的硬件设施“从无到有”,不断升级换代,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h5 style="text-align:center;">装修一新的多媒体室</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工作室成员参观多媒体室和美术室</h5><p class="ql-block"><br></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杨校长着力打造一支大雁一样的团队,经常性地对老师加以肯定和赏识,推动校内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她经常走到教师当中,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生活、身体情况,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是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她指导工会坚持每月组织活动,加强教师的交流、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杨校长以爱传爱,以爱育爱,教师们也受到感染和影响。一个温暖有爱的学校大家庭,给老师们增加了满满的幸福感。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杨丽霞校长向校长们介绍学校师资队伍建设</h5><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汤料”奉献者之一:</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团结奋进的教师</b></h1> <p class="ql-block">  新和小学的老师们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教研制度,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向40分钟要质量,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本学期花都区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中,五位老师的课被评为区优课,又是一个“从无到有”、零的突破!</p><p class="ql-block"> “让每一处墙壁都说话”,走在新和小学的楼道走廊上,随处可见学生的书画作品,这与多才多艺的美术老师分不开。年轻的她干劲十足,是一位“多面手”,除了教学自身的国画专业外,还自主开发出衍纸、剪纸、手工等等的校本课程,带领孩子在美术的天地里翱翔,接受艺术熏陶,提升综合素养。音乐教师同样是才艺兼备,承担音乐教学的同时也是大队辅导员,选材、拍摄、编辑一身兼,录制了生动感人的学校宣传片,充分展现了新和小学师生的精神风貌。</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学生优秀绘画作品</h5><p class="ql-block"><br></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体育科几个年轻人工作积极主动,早上7:15就回到学校训练学生,下午放学后4:20又开始训练,上午下午各一个小时,风雨不改,坚持不懈,带领孩子们在体育运动中磨练意志、健全人格。他们开设足球课程,举办校园足球赛,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蓬勃开展。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学校足球队参加2020年花都区校园足球联赛,获得了男子U10组的总冠军。在花都区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该校获得了女子第一、男子第二、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学校有艺术体操、啦啦操两个项目,参加全国、省、市、区的各级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 <h5 style="text-align:center;">体操队表演高难动作</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啦啦操表演</h5><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汤料”奉献者之二:</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勤劳自主的学生</b></h1>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新和小学一反很多学校把保洁工作外包给物业公司的惯常做法,使劳动教育真正回归了劳动的本质,让学生全员参与校园卫生保洁,每班有包干区,坚持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还让学生进行学校活动的场地布置和清场工作。学生就在学校实实在在的劳动实践中,树立起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br>“凌云班”的孩子们充分发挥自主性,自己的班级阵地自己建,坏了的凳子自己修,在班级厨艺课程上腌萝卜、做蛋糕……从而“学会生活、享受生活、幸福生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班级凝聚力都得到大大的增强。在今年广州市第三届班级文化评比中,该班被评为“班级文化建设示范班”。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新和小学凌云班班级文化建设展示</h5><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汤料”奉献者之三:</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热心积极的家长</b></h1>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新和小学家委会成立于2018年,是一个年轻的组织。家长们开展义务值日,为学生保驾护航、遮风挡雨;布置班级文化,为孩子打造精神家园;开设家长课堂,毒品知识课、厨艺课、门锁知识等课程陆续与学生见面,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成立家委裁判团,助力校园运动会。最令人惊喜的是:家长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听从安排,学校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主动思维研讨对策,并提出可行建议,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家长们的涂鸦作品</h5><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汤料”奉献者之四:</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奉献专业智慧的同行</b></h1>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独行速,众行远。”借助广州市林秋玉名校长工作室的平台,一批有着相同的教育情怀,共同的教育追求的校长们自自然然地走到了一起。大家走进新和小学的短短半天,现场观摩了学校健美操队的精彩表演,听杨丽霞校长热情洋溢的介绍,实地参观学校装修一新的功能场室和宽敞的运动场。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尝到了学校全体师生和家长用爱心和创意、付出和奉献共同熬煮而成的“石头汤”,别有一番风味。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杨丽霞校长汇报办学情况</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杨丽霞校长向来宾们介绍学校文化</h5>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了让这锅“汤”更鲜更美,工作室的校长们不忘此行的目的。本次交流活动,由海珠区赤岗东小学吉淑娟校长主持。吉校长首先表示对导师安排此次交流活动的感谢,然后邀请校长们各抒己见,纷纷献计献策。海珠区北山小学简燕开校长、海珠区基立道小学陈志坚校长、海珠区南武小学周洁清书记建议学校发掘百年老校的文化基因,充分利用校内的利氏祠堂这一宝贵的资源,开发更多的校本课程——书法、醒狮、武术、非遗文化;海珠区新港路小学胡蓉校长、海珠区客村小学伍照恩校长、海珠区赤岗东小学吉淑娟校长建议争取新和村和配套小区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进一步丰富劳动实践活动,深化劳动教育等。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吉淑娟校长主持活动</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陈志坚校长发言</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杨丽霞校长专注倾听大家的建言献策</h5><p class="ql-block"><br></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工作室指导导师陈庆雯校长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她给出了更全面完善的建议:一是向村委会提议把利氏祠堂纳入校产作为校史室,对学生开展爱校和红色教育;二是适应“双减”政策,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实效高质的课程文化;三是探索艺术课程向美育深化的策略,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导师陈庆雯校长发言 </h5><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校长们认真听取导师陈庆雯校长的指导</h5>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后,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林秋玉校长作活动小结。她首先表示对杨丽霞校长的感谢和敬佩。其次对校长们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参加工作室交流研讨活动表示赞赏。其三,她以“天、地、人、和”四字作了精彩的点评,对四年半来杨丽霞校长在新和小学这一方田地默默耕耘的付出和收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既顶天,又立地,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学校发展;建议杨校长立足学校文化做足文章,进一步优化学校顶层设计,组织全体教职工和管理团队开展“头脑风暴”,研训结合,进一步挖掘校史,梳理学校的文化,让学校的优良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建议抓住“人”这一关键要素大做文章,夯实学校发展根基,真正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树立前瞻意识,让场室装修整饰十到十五年不过时,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工作室主持人林秋玉校长进行活动点评</h5><p class="ql-block"><br></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次教育视角的拓展,一次管理思维的碰撞,在研中交流学习,在思中触类旁通。校长角色的核心,就是不断地凝练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教育主张,为校园文化、师生共同成长、学校长远发展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新和小学“石头汤”的故事还在延续。我们相信在杨丽霞校长的领导下,在“让生命常新,与世界亲和”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师生们和家长们会奉献出更多的智慧和行动,熬出的“石头汤”将更加鲜美、更加可口!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工作室成员和导师合影留念</h5><p class="ql-block"><br></p> 撰稿:周洁清<div>编辑:邝健云</div><div>审核:林秋玉</div>

校长

学校

小学

杨丽霞

工作室

海珠区

班级

学生

文化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