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附近有个法华山,山上有个茶场,叫青山茶场,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周末经常去山上玩,都是匆匆路过,对这个茶场没有深入了解过。今天路过那里,赶巧碰上茶场的师傅们在那维修路面,我们便进到了茶场里瞧了瞧。一问才知道这个茶场建于六十年代,那时应该叫公社或大队。这么多年了,茶场一直在正常生产。据师傅们介绍,茶场主要是在每年5月开始采茶,那段时间比较忙。其他时间只需少量人员管理着茶园。因茶场位于山坡上,没污染,产的茶质量好,销路很好,也能卖个好价钱。所以他们的待遇还可以。</p> <p class="ql-block">不同季节里茶园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期的茶树开满白色的小花,挺漂亮的。但为了来年有个好收成,都得被修剪掉。</p> <p class="ql-block">刚刚被修剪的茶树, 现在有专门的机器,操作方便,省时省力</p> <p class="ql-block">茶场,师傅们勤快,种的蔬菜长势喜人</p> <p class="ql-block">制茶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这种四方饭桌现在比较少见了,是六十年代建场时做的,还比较结实。看到它,我立马想到了小时我们家里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柴火灶和水池都是有些年头了</p> <p class="ql-block">写在墙上的采茶公约,几十年了仍清晰,简单的几行字,对采茶人的行为,对茶的质量要求明明白白,上面写着一叶一芽的茶是最好的,如果摘的茶中老叶子多了应该先进行清理才能称重。看到这些,我突然想到,小时候我们大队那时也有个茶场,是集体所有,每到采茶季节,我们大队的妇女都会去摘茶叶,当然小孩子也是主力军之一,我那时十岁左右,不上学的日子里也跟着大人们一起去摘茶,每次都是早早地到达,为了节省时间还得带餐饭吃。虽然家里那时生活不宽裕,我母亲会尽可能做点荤菜让我带着。尽管摘茶是个辛苦活,但可以改善一下伙食,又能有份小小的收入,我是很喜欢的,记忆中摘一斤茶大 概有一毛钱左右的工钱,交茶时也得先查验质量,合格后再称重,大队会计帮我们登记数量,到秋季开学前后才能领工钱,但我总是盼着能早点领到工钱。那时我每年也能领一块钱左右,有时多点,有时少点,现在还记得领钱的场景和钱到手后的喜悦。回家立马交给了母亲,用来交学费或者是做件新衣服。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上次回家还特意去找了找,茶园没了。还好,这个茶园重新唤起了我美好回忆。师傅们说,他们都老了,还能坚持多久也不好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干这些活了!但我希望茶场能一直存在下去。能让我找到一个回忆回忆童年幸福生活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