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17年9月22日,体校师生欢聚在校园。</b></p> <p class="ql-block"><b>田径队女运动员和老师合影。</b></p> <p class="ql-block"><b>田径队男运动员和老师合影。</b></p> <p class="ql-block"><b>复旦附中校庆40周年,姜拱绅校长与部分体校队员合影。</b></p> <p class="ql-block"><b>复旦附中校庆40周年,马聚福教练与部分体校队员合影。</b></p> <p class="ql-block"><b>2017年6月,田径队部分男队员分别50年相聚合影。</b></p><p class="ql-block"><b>左起:贺云华、曲宗寿、杨贻铎、朱顺宝、顾国权、赵小宝</b></p> <p class="ql-block"><b>田径教练: 曾鼎熹老师</b></p> <p class="ql-block"><b>人生来了,自在的活着!</b></p><p class="ql-block"><b>走了,潇洒地走去!</b></p><p class="ql-block"><b>——共勉</b></p> <p class="ql-block"><b>田径教练: 季士勤老师</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了美篇,感慨万千,一晃已过50多年。1964年,学生味还十足的我,从上海体院毕业被分配到复旦附中任教女生体育课和短跨组训练,专项对口,对我胃口。训练中我严格贯彻“三从一大”,既要培养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精神和自觉训练习惯,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科学训练方法,落实到每次训练“一人一计划“中去,尽快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专项成绩。如有一次洪文如在跨栏决赛中摔了一跤,当时我想她会中途退场,不料她忍着痛,爬起来继续跨完最后几个栏冲到终点,荣获第六名。当时,我不为她失去奖牌而感到可惜,却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更为她受伤流血而难受,以致在她皮肉上留下终身的“印章”。</p><p class="ql-block"> 1966年因“文革”体校解散,尽管训练时间不长,但因为我们的队员“自觉”“苦练加巧练”,所以他(她)们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大幅提高,每当他(她)们取得点滴成绩,获得一枚枚奖牌,一个个走上领奖台时,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那是他(她)们用“汗水、苦水”换来了今天快乐“甜水”、激动“泪水”。这些学霸,以实际行动做到了读书训练双丰收,多不容易呀!</p><p class="ql-block"> 我是1966年2月在复旦附中入党的,在建党百年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仪式上,我骄傲地讲过这样一句话:</p><p class="ql-block">复旦附中让我跨进了教师行列,更让我坚定了为党的体育教育训练事业奋斗终身!</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1964年至1977年复旦附中体育教师,1977年至退休吴淞中学体育教师,带教的初高中女子田径队双双获得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经审批该校被确定为市田径重点学校,1988年被评为高级教师,1990年被评为特级教师,连续三届被评为区拔尖人才。)</p> <p class="ql-block"><b> 学霸登上体育荣誉台,</b></p><p class="ql-block"><b> 附中素质教育更出彩!</b></p> <p class="ql-block"><b>田径教练: 李伏生老师</b></p> <p class="ql-block"><b>乒乓球教练: 马聚福老师</b></p> <p class="ql-block"><b>田径教练: 闫兴亚老师</b></p> <p class="ql-block"><b>沈爱素 65届6班</b></p><p class="ql-block">市中学生运动会 4Ⅹ200米第二名。</p> <p class="ql-block"><b>体校让我结缘体育,收益一生。</b></p> <p class="ql-block"><b>洪文如 66届2班</b></p><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1963、1965年运动会女子80米低栏第一名,上海市中学生第四届运动会女子80米低栏第二名。</p> <p class="ql-block"><b>体校的严格训练,教会我们勇往直前,一生收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谢季老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在由季士勤老师指导的短跑队中,有我和另几位高一、高二的同学。其中我跟随季老师的时间最长。季老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执教中采用严格要求和个性化原则。每次训练前季老师都制定好详细的训练计划,除基本项目外,每个人还有不同的侧重内容。在训练中严格要求我们按计划完成。在她的指导下,同学们的成绩提高很快。我在市中学生运动会和第四届上海市运动会上都取得了好成绩。在复旦大学运动会上连续两届取得女子80米低栏第一名,并和同学们一起捧回了团体冠军的奖杯。</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季老师也会制造些气氛,使枯糙重复的训练变得生动活跃起来,缓解同学们的疲劳。一次季老师穿了一件大红色的运动服。在当时蓝白灰当道的年代大红色运动服让几个女同学眼前一亮,纷纷围上去说长道短。季老师拉着我们靠近她的红衣服,使阳光下汗流满面的我们脸上也格外红了。大家笑成一片,训练的疲惫一扫而光。</p><p class="ql-block"> 作为运动员受伤是常有的事。有一次训练中,我的右脚踝狠狠地撞到倒置的呈三角形的栏架上。袜子撞破了,血马上流了出来。季老师扶我去医务室,并把我的脚放在她腿上,悉心地替我绑上绷带。当时她的脸上写满了不舍。跟随这样的教练怎能不认真训练,奋力拼搏!</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比赛我以预赛第四名的成绩进入决赛。按平时成绩可以争取第二名。比赛中不慎带倒一个栏架摔倒在地。我爬起来继续跑到终点,只得了第六名。赛后季老师不仅帮我分析失败的原因,还肯定了我不顾伤痛坚持到底的行动。由于当时跑道质量极差,伤口处理又不彻底,导致我右手肘关节和右膝盖处都留下了陪伴我终生的印记。这印记也鞭策我不忘附中体校教育我们的勇往直前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谢谢复旦附中体校,谢谢季士勤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洪文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2年元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王琴心 66届2班</b></p><p class="ql-block"><b>左图左起: 王琴心、沈荣梅、洪文如、蔡立萍</b></p> <p class="ql-block"><b>沙绮绮 66届6班</b></p><p class="ql-block">多次获市、区短跑、跨栏及三项、五项等项目比赛冠、亚军,复旦大学运动会跳高比赛亚军。</p> <p class="ql-block"><b>体校经历,育我成长。人生旅程,绚烂多彩。师生情谊,永驻心间!</b></p> <p class="ql-block"><b>宓绮文 67届1班</b></p> <p class="ql-block"><b>左起: 陈端、洪文如、叶迎春、蔡立萍、宓绮文</b></p> <p class="ql-block"><b>朱翠言 67届4班</b></p><p class="ql-block">100米14秒,400米1分20秒。</p> <p class="ql-block"><b>体校给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b></p> <p class="ql-block"><b>张伶伶 67届2班</b></p><p class="ql-block">市、区中学生运动会,复旦大学运动会中长跑项目冠军,400米1分8秒,800米2分28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感谢附中体校教练的精心培养和关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温 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上面这张照片不是一般的合影,凝聚着曾指导对弟子的牵挂和关怀。</p><p class="ql-block"> 2017年9月20日,我们田径队的部分队员相聚在蓝天宾馆,为专程从广州赴上海参加体校师生分别50年聚会和附中67届毕业50周年校庆的曾鼎熹老师接风。</p><p class="ql-block"> 席间,曾老师见张伶伶没来,忙问"小伶怎么没来?"当得知小伶因病无法来参加聚会,心情略显凝重,餐毕就着急说要去看看小伶。顾国权安排了小车,我、吴安仪、刘国芳本来就和小伶是同寝室的好姐妹,也很想去看看小伶,于是加上沙绮绮,我们就陪曾老师一起去看望小伶。</p><p class="ql-block"> 小伶因患脑中风,出门行动不便,那天看到昔日的教练和队友来探望她,特别是看到曾老师,高兴得病也好了一半。曾老师看到小伶状况康复得还可以,放下了心。在和小伶的先生交谈中,从问吃什么药,在哪里看病,到平时生活还有谁照顾等,事无巨细,什么都关心到了。</p><p class="ql-block"> 顾国权用手机拍摄下了我们分别几十年的团圆照,既是师徒团圆,又是同寝室姐妹团圆,这张照片又感人又温暖,太珍贵了。</p><p class="ql-block"> 那年曾老师已83岁高龄,一路风尘仆仆从广州到上海,还特地赶往普陀区去看望患病的弟子小伶,就像慈祥的父亲牵挂着女儿一样关心,不仅使我们感动不已,更让我们回忆起那段在附中体校难忘的岁月里,教练对我们的指导、关心和爱护,倍感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67届4班学生 朱翠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2年元月6日</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1968年离校分配进吴淞锻造厂锻工车间做司锤工,1972年被厂保送进上海师范大学学习,毕业后长期在企业教育科工作,2000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b>张玲玲 67届8班</b></p><p class="ql-block">市、区中学生运动会,复旦大学运动会接力项目冠军,100米13秒4。</p> <p class="ql-block"><b>附中体校里,因为有你们——教练、队友,我心存感激。</b></p> <p class="ql-block"><b>许晓维 68届2班</b></p> <p class="ql-block"><b>附中体校培养的拼搏精神,让我受益良多。</b></p> <p class="ql-block"><b>孙卫平 68届1班</b></p> <p class="ql-block"><b>附中体校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b></p><p class="ql-block"><b>感谢教练,感谢队友。</b></p> <p class="ql-block"><b>柳小玉 68届2班</b></p> <p class="ql-block"><b>体校锻炼增强了体质,磨练了意志,终身受益。</b></p><p class="ql-block"><b>感恩母校,感谢教练和队友们。</b></p> <p class="ql-block"><b>陶如琦 68届4班</b></p> <p class="ql-block"><b>虽在附中体校只有一年,但经历不能忘怀:最要感谢的是老师同学们的指导帮助;最为怀念的是食堂小灶营养餐;最感遗憾的是本人运动成绩还没有达到预期训练结束了。</b></p> <p class="ql-block"><b>刘国芳 66届2班</b></p><p class="ql-block">跳高二级运动员</p><p class="ql-block">1964年上海市第四届运动会跳高冠军,</p><p class="ql-block">1964年、1965年、1966年三届市中学生运动会跳高冠军,成绩1.47米,1965年市中学生运动会三项全能冠军,1966年市中学生运动会五项全能冠军,复旦大学第十四届运动会跳高冠军并破大学女子跳高纪录,获破纪录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我和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b></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参加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是在1963年5月,那时我是育才中学初三年级的一名学生。记得刚进初中那会儿,一次体育课上,我们女同学练习跳高,大家发现我跳得高,等体育老师葛麟耀先生过来的时候,同学们告诉了葛老师这件事。那个年代上海市各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每年11月都会举办区中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按初中、高中分组进行各项比赛。</p><p class="ql-block"> 1961年秋季葛老师让我首次参加了运动会比赛,那是在胶州路第一体育场举行的静安区中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我参加了跳高、跳远两项比赛。这之前我只是在小学、初一时参加过学校举办的体育比赛。参加过1961年的区运动会回到学校以后,葛老师开始对我进行训练,到1962年11月静安区中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上,我越过1.30米的横竿,获得了初中女子组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的成绩,并且跳高还达到了国家女子三级运动员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这次比赛回校以后,我参加了区中学生田径队的训练,每天早上上学之前到威海卫路第二体育场接受区队教练1个半小时的训练,训练结束之后回家拿上书包去学校上课。就这样一直练到1963年5月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举行。</p><p class="ql-block"> 1963年5月我代表静安区中学生参加了在虹口体育场举办的上海市中学田径运动会,我在比赛中跳过了 1.40米的高度,荣获初中组女子跳高冠军,并打破了育才中学1.38米的校女子跳高记录,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1963年5月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后,每天下午两节课后我都在石门二路站坐15路电车到宛平路风雨操场参加田径训练、测试,训练结束后去运动员食堂晚餐。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又接到了要我去虹口水电路的市青少年体育学校的住校训练、比赛。1963年8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了复旦大学附中的高中入学通知,收到的时候同学们都已报到入学了,我联系了学校,商定了报到日期,报到那天还进行了外语测验。</p><p class="ql-block"> 1963年9月我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同时我还是附中刚成立的体校田径队的队员,我的班主任是郑国莱老师,教练是闫兴亚老师。那时每天起床后参加早锻炼,这时同学们都在校园操场早读。下午两节课后是我们体校田径队训练的时间,平时同学们的体育课是我们的自习学习时间。刚开始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吃食堂,后来有了小食堂,我们体校同学开始8个人一桌的营养餐,一次吃天鹅肉大伙儿都兴奋了好一阵呢。</p><p class="ql-block"> 从1964年开始,每年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前一个月左右,是我们学校的田径运动会。1964年5月3日我们复旦附中举办了第一届田径运动会,我参加了跳高比赛,成绩1.40米,马聚福老师把这为我记录在我那二级运动员证书中的运动员成绩登记表中。</p><p class="ql-block"> 进入高中以后,从高一至高三,我参加了每年的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并为我们学校争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 1964年的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是我进入附中第一次以高中学生的身份参加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对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来说,我这是第二次参加了。在参加的高中组女子跳高比赛中,我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1965年我算是第三次参加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了,这次我除了参加跳高比赛还报名参加了三项全能比赛,最后获得了跳高第一名、三项全能第一名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21日、22日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上海沪西体育场举行。学校为我报名参加跳高、五项全能二项比赛,这是我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的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闫兴亚老师和我都希望我的跳高成绩能够突破1.47米,冲击1.50米,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如果跳高不行,希望五项全能可以。我十分期盼这次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自己对赛前的练习也很满意。</p><p class="ql-block"> 20日吃晚饭的时候,梁老师找我谈了一次话,说了他对我的一些看法。他说在这次运动会上我应该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还谈到了上个月的校运动会上跳高比赛时,第一次试跳 1.40米没过,第二次试跳时连穿的绒衣也不脱了……其实那天比赛后闫兴亚老师也跟我谈过这件事,当时我是在闹情绪,当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三次试跳,我平复了心情,脱了外衣,终于跳过了1.40米。接着横竿升高,继续冲击更高的高度。这天晚上我很早就上了床,准备睡觉,但却是寝室熄灯以后才睡着的。</p><p class="ql-block"> 21日是第一天比赛日,第一项参加的是80米低栏的比赛,准备活动做得很急促,站立式起跑又差点两次犯规,结果起跑很慢,没有速度,成绩14”1(637分)很不理想。跨栏比赛后接着是铅球比赛,比赛前在旁边练习区随手一推,就能过9米,可是一到比赛场地,怕滑步冲出投掷区,所以铅球出手慢了,结果推了8.87米(627分)。</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比赛日,我的最后一个项目是五项的跳高,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感到害怕得两腿都有点儿发软了,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在怕什么?</p><p class="ql-block"> 整个跳高比赛的过程是这样的,1次试跳、2次试跳、3次试跳成功的都有:1.30米x1,1.35米 x2,1.38米x1,1.40米x2,1.43米x1,1.45米x3,1.47米X(780分)。</p><p class="ql-block"> 随着跳高比赛的结束,我的第一天比赛结束了,应该说基本上还不错。5月22日,第二个比赛日。这天上午我要参加跳远和单项跳高两项比赛,首先参加的是跳远比赛,因为助跑的步点不对,根本踩不上踏板,就第二次也仅仅沾了踏板的一点点边,我心里埋怨平时不让我练习,但闫兴亚老师对此还连说满意,原因是因为我没有踏出踏板犯规,至少有成绩么。跳远成绩4.55米(637分)。单项跳高比赛:1.30米x1,1.35米x,1.40米x2,1.43米x1,1.46米x3、1.50米X。比赛结束后,闫兴亚老师对我说,我试跳1.46米高度时的制动踏跳比较好,而跳 1.40米时是助跑好,若是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该有多好!</p><p class="ql-block"> 但是单项跳高取得了向150米冲击的机会。比赛到现在,我整个人疲劳极了,人一坐下来就不想动了,跳高比赛时又出现了腿软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午是五项全能的最后一项比赛200米。睡午觉起来,我的两条腿重极了,人很累很累,闫兴亚老师要我记住:前100米加快频率,后100米加大步长。对200米的比赛我比较重视,准备活动做了很久,感觉人没有力气,发令枪响后奔跑在200米赛道上的我,当从弯道转入100米直道时实在是跑不动了,两只手臂也不听使唤了,越跑越慢,硬是坚持着跑向了终点。说是跑向不如说是拖向终点更确切,200米的成绩肯定不会理想,32”5(404分)。五项全能一级运动员的标准是五项总分3500分,可我却只得到3085分,所以闫兴亚老师准备在6月6日这一天为我测验三项全能,看能不能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当然这一天没有能够到来,因为文革开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冲击掉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参加的最后一次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获得了高中组女子跳高第一名、五项全能第一名。如果没有附中老师们的精心指导,要取得两个第一名很难。</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和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从初中组到高中组的一段经历。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是我中学生活中永远的追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写于2018 年5月</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刘国芳、复旦附中66届2班学生。1968年8月被分配到上海人民机器厂当工人,1971年3月支内到湖南印刷机器厂,1982年调到江苏省镇江市港务局搞理货、货运工作,1997年9月退休。)</p> <p class="ql-block"><b>追忆青春,梦已云淡,人渐老亦,国泰民安,芳心犹存!</b></p><p class="ql-block">(编者注: 以上照片是作者当年参加田径训练和比赛的矫健英姿、获奖证书和奖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师恩难忘》</b></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了,我始终难忘我的母校复旦附中,难忘那三年的学习,以及在体校锻炼、比赛的生活;但令我更难忘的是附中体育教研组的马聚福、曾鼎熹、李伏生、阎兴亚等老师们,难忘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培养和关爱。</p><p class="ql-block"> 阎老师是我们体校田径队跳高组主管训练的指导老师,我是他负责的队员,那时候我们叫他阎指导。那我就说说那些年闫指导和我之间的点滴往事吧。</p><p class="ql-block"> 1963年,上海市教委在我校一复旦附中和上海中学两所学校试点组建体校,我校建有田径队和男女排球队。当年5月,我在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以1米40的成绩荣获了初中组女子跳高冠军;9月我便来到了复旦附中高一(2)班学习,并进入校田径队跳高组参加训练。在阎老师的指导下,除了跳高训练外,我还开始了跨栏技术的学习。1963年10月,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文理科学生秋季田径对抗赛上,我以跳高1米34和80米低栏16秒02的成绩荣获了两个第三名。</p><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阎老师又开始指导我学习俯卧式跳高,因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跳高技术。1965年4月,我参加了复旦大学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利用新学的俯卧式跳过了1米47,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还荣获了学生女子组跳高破纪录奖,奖品为一套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p><p class="ql-block"> 阎老师是专业级的教练,他归市体委直接领导。他对一级、二级运动员和非等级运动员制定了不同的训练计划,并采用了不同的训练方法,那时的阎老师还训练出了朱顺宝同学。</p><p class="ql-block"> 阎老师他不仅教我学习体育技术,更从政治思想上教育和帮助我,他让我知道争取入团比得几张奖状更重要、更光荣。在阎老师的鼓励下,我积极靠拢组织,认真劳动,自觉训练,努力学习,终于在1965年11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学校里,阎老师像父母般更像兄长般,时时刻刻关注我的成长。他教会我和队友们友好相处,告诉我面对不同的人应该如何说话。阎老师让我懂得:运动技术是一门科学,任何人要掌握这门科学。做出成绩,没有老老实实的劳动态度是不可能成功的,优秀运动成绩的创造无不是艰辛踏实劳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阎老师平时对我的生活也十分关心,有时我有一点不高兴,他就会去向其他同学询问我的情况。我和阎老师无话不说,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讨论跳高和跨栏的技术。又一次,当阎老师知道我的毛选乙种本是同桌男同学送我的礼物;当听说因为寒假提前返校,我和同班一男同学一起训练,他感到深深的不安。他对我说:希望我不要走某同学的那条路。要是没这事,就作为你的警戒;如有这事,以后就改过。听了以后我很生气,因为是阎老师多虑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和我一起训练的还有叶平,其他同学在背后说,指导对她不够关心,其实并非如此。阎老师其实经常会问我,叶平最近情况怎么样了?在生活上要我多关心她,在技术上更要多帮助她,在思想上则应当互相帮助。有段时间我因为心情不好,训练结束后没有和叶平一起走,指导以为我们俩闹矛盾了,还提醒我说这样做不好。</p><p class="ql-block"> 可曾经的我不懂事,还任性,一旦训练累了,技术掌握不好的时候,常常会偷懒,不好好训练,甚至闹情绪、发脾气。记得在1966年4月校运会的及格赛上,1米35第一次未过,1米40第一次也未过,第二次试跳时,我连绒衣也不脱了,结果当然失败了。第三次我重新振作,脱了绒衣,终于跳了过去。事后阎老师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脱绒衣那是在闹情绪,幸亏最后结果还是比较好的。</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的三年期间,由于有了阎老师的指导,我们田径队在参加的市中学生运动会和市第四届运动会上都为学校争取了荣誉。遗憾的是,我未能达到阎老师为我制定的一级运动员的标准,无论是单项跳高还是五项全能都未能达到。此外,俯卧式跳高和跨栏的技术也不完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已经五十年了。可每当想起当年学校和体育教研组的老师们为我们田径队所付出的努力,仍历历在目,难以忘却。</p><p class="ql-block"> 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为我们无私而默默地奉献着。</p><p class="ql-block"> 寸心何以报春晖?阎指导,恩师情重,此生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刘国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14年元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孙家珍 66届6班</b></p><p class="ql-block">上海市第四届运动会女子乙组跳高第二名,1.4米。</p> <p class="ql-block"><b>附中教导我认真负责,体校培养我吃苦耐劳,终身难忘。</b></p> <p class="ql-block"><b>陈端 67届5班</b></p><p class="ql-block">三项全能二级运动员,跳远4.64米。</p> <p class="ql-block"><b>复旦附中的体校生活,是我青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b></p> <p class="ql-block"><b>吴安仪 67届2班</b></p><p class="ql-block">市、区中学生运动会、复旦大学运动会投掷项目冠军,上海市第四届运动会铅球第一名,上海市中学生运动会手榴弹第一名,铅球第二名,标枪第三名,复旦大学运动会铅球第一名,手榴弹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b>人老了,心不变,牵挂着你们——附中体校的老朋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忆李伏生教练》</b></p><p class="ql-block"> 对我来说,复旦附中体校让我最难忘的人、也是最不应该忘记的人就是我的教练——李伏生老师。平时,我和很多同学都叫李伏生老师为“胖先生”。</p><p class="ql-block"> 胖先生给很多人的印象是比较粗莽,其实他是一个很细腻的人。他对学校指派给他的教练任务是非常认真的。我刚进体校时,从来没有接触过手榴弹,第一次投手榴弹就直接砸在了脚下。标枪就更不用提了。是胖先生教我从最基本的手怎么握,脚怎么站开始……</p><p class="ql-block"> 投掷项目腰和手臂的力量和速度是关键,在这方面的训练可以说他是用心良苦,比如:操场角落边有一个大树墩,他找来一个工地上用的大铁锤,要我每天朝大树墩上砸,要求全身用力,但不能用蛮力,要像根绳子那样甩动……他找来壶铃要求抛、转、接,不仅腰腿要协调,还让手腕变得灵活而有力……</p><p class="ql-block"> 开始学习标枪了,他把一根自来水管装上箭头,把手处缠上绳,这样就容易感觉到出手时手指的发力……</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暑假,学校宿舍要造一条路从门口通到乒乓房,胖先生就要我加入到强劳力一起搅拌三和土……当时有的同学笑话我,觉得这些练习很“土”,其实这些练习很实用,至少对我很有效。“人不可貌相”,粗莽背后的胖先生是个很有创造性的教练。才一年多时间,我的手榴弹就超过了复旦大学的校记录。</p><p class="ql-block"> 胖先生——李伏生老师,复旦附中体校的教练,我很想念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吴安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1年12月</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附中67届学生。77年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后改为上海教育学院)。86年应聘到深圳从事多媒体教育软件的编导工作。至今定居深圳。)</p> <p class="ql-block"><b>包桂英 68届3班</b></p> <p class="ql-block"><b>祝附中体校教练、校友:</b></p><p class="ql-block"><b>开心每一天!吉祥,健康!友谊长在!</b></p> <p class="ql-block"><b>朱洪根 65届4班</b></p><p class="ql-block">短跑二级运动员,市、区中学生运动会、复旦大学运动会短跑项目冠军。100米11.1秒</p> <p class="ql-block"><b>强身健脑相依猗,全面发展才第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跑道情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我1962年进复旦附中。1963年9月,我终于有机会参加校田径队,接受曾鼎熹教练严谨、科学、大运动量的训练。夏练三伏冬练寒,挥汗如雨度春秋。与曾鼎熹教练朝夕相处,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训练,1964、65年,我在市、区、校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获得多项短跑冠军,刷新了100米、200米短跑、200米低栏的大学和附中的校记录,成绩达到了二级运动员水平。更可喜的是,与我同届的江荣福等队友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曾教练的辛勤教诲,附中田径队在1965年复旦大学校级运动会上,一举夺得团体冠军,轰动校园,令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运动员最忌讳受伤。有一次我在训练时突然心血来潮:反向跨栏!结果被栏绊倒受伤,曾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运动员要有竞争意识和责任担当,既有挑战精神又不能瞎折腾,科学训练是很重要的。"他扶着我到校医室处理伤情,并很快给我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曾老师除了平常的常规训练,给我们每人都开有训练“小灶”,我这回更是不敢掉以轻心。</p><p class="ql-block"> 为了我的伤痛治愈,又得到了后任教练季士勤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多次为我联系到医院治疗,使我很快痊愈并恢复正常训练。</p><p class="ql-block"> 我的附中的岁月与跑道相约,与曾鼎熹、季士勤教练结缘:恩师给我坚韧不拔的毅力,教我不忘为人初心,引领我在人生的跑道上不断前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朱洪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1年12月31日</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70年毕业于复旦物理系,长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98年评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04年退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江荣福 65届7班</b></p><p class="ql-block">短跑二级运动员,市、区中学生运动会,复旦大学运动会短跑项目冠军,100米11.5秒。</p> <p class="ql-block"><b>授我学业,强我体魄,助我成长,谢我母校。</b></p> <p class="ql-block"><b>虞哲标 66届6班</b></p><p class="ql-block">市、区中学生运动会,复旦大学运动会短跑项目冠军,100米11秒,200米23.3秒。</p> <p class="ql-block"><b>附中的速度期待突破,体校的情谊绵绵长存。</b></p> <p class="ql-block"><b>曲宗寿 66届7班</b></p><p class="ql-block">市、区中学生运动会,复旦大学运动会长跑项目 4X400米接力冠军,800米2分07秒,1500米4分44秒8。</p> <p class="ql-block"><b>感恩老师,感谢队友,珍惜今天,期待明天。</b></p> <p class="ql-block"><b>樊松贤 67届1班</b></p> <p class="ql-block"><b>在这里看到的是教练的专业,学员的刻苦,以及努力拼博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b>沈叶龙 67届3班</b></p><p class="ql-block">1965年复旦大学运动会4X400米冠军。</p><p class="ql-block"><b>祝附中体校的老师、校友身体健康,生活快乐!</b></p> <p class="ql-block"><b>赵小宝 67届8班</b></p><p class="ql-block">1965年市中学生运动会、复旦大学运动会 4X400米冠军。</p> <p class="ql-block"><b>体校培育了我不畏艰苦和不轻易言败的毅力,终身受益。</b></p> <p class="ql-block"><b>杨贻铎 67届8班</b></p><p class="ql-block">1965年市中学生运动会、复旦大学运动会 4X400米冠军。</p> <p class="ql-block"><b>50年,往事宛如梦幻!</b></p> <p class="ql-block"><b>68届8班 顾国权</b></p> <p class="ql-block"><b>四十九年后回附中,在当年训练的跑道上留影。</b></p><p class="ql-block"><b>附中的校园情、师生情、同学情永驻心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师生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在筹备出版附中体校纪念册时无意中看到曾鼎熹老师的生日是8月21日。到了那天一早我就微信发给老师:“老师,祝您生日快乐!”。谁知道老师在手机视频里哈哈大笑,说我搞错了。他的生日早呢今年要到10月10日了。我又惊又喜,10月10日是我的生日。这么巧,2017年10月10日我与老师同一天生日。原来老师身份证上显示的日期8月21日是农历八月廿一。这样就和老师说定了生日那天我去广州和他一起过生日。</p><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爱人是8号到广州的。10号早上由老师的儿子驾车,老师陪我们一起去广州“稻香酒家”喝早茶。午后驱车去珠江上的河心岛“二沙头”游玩,“二沙头”是广州著名景点:洋溢着一种优雅、闲适的氛围。也是广东省体育局在广州的训练、科研基地。老师回广州后就在这里工作。随车逛完了大半个欣欣向荣的广州城后,我们来到风景秀丽、风貌宜人的荔湾湖西岸“唐荔苑””过生日。在早已订好的酒店聚餐。点蜡烛、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切蛋糕,吃长寿面,举杯畅饮。席间用手机留下了: 师生难得同一天生日留影。</p><p class="ql-block"> 曾老师是解放初期的有志革命青年,1951年穿上军装,佩戴大红花,骑上大白马在广州繁华的中山大街受市民夹道欢送,雄赳赳气昂昂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部队入党、提干……退役后赴北京体院游泳系本科深造,1963年分配到附中任教。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急需人才,广东省体育局盛情邀请曾老师回广州,安排在广东省体育局科研所任职。一直居住在广州越秀区校场西路体育局大院里。</p><p class="ql-block"> 老师是一个睿智、敏捷、内敛、慈祥的健康智能高龄老人。他上网、炒股、锻炼身体、买、汰、烧,伤风感冒,自己开方、熬药……生活安排的有条不紊。二只小宝贝(宠物狗)“牛牛”和“妞妞”整日陪伴在他身边。晚年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 曾老师是我附中的恩师、敬佩的教练。更是我学习、敬重的前辈。</p><p class="ql-block"> 祝恩师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田径队中长跑组 顾国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2年元月1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贺云华 66届3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难忘闫教练言传身教的体校精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2017年9月22日体校师生聚会后,与跳高组朱顺宝和刘国芳相约去复旦大学教工宿舍看望闫兴亚教练的夫人,师母说,老闫是个一辈子十分谨慎谦和的人,对学生很好的。顿时我眼前浮现出闫教练看起来严肃威武,实际亲切和善,重示范又重言传的形象,勾起了对离开多年的闫兴亚教练的无尽思念。</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爱皮,爱玩,愛动,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到操场上体育课最高兴、最来劲,与同伴比跳远,比短跑,经常得胜,十分过瘾。记得在陕西南路小学上二年级时,市少体校来招生,我报名到威海卫路体育场参加选拔赛,结果同班一个男同学被选上了,我十分羡慕。1963年从静安区考入复旦附中上高中后,恰逢成立业余体校,就毫不犹豫报了名。选拔赛中,有1个男同学比我跳得远,而且长得高,更适合练跳远,却放弃了,听说是担心影响学习,于是我作为替补入选了,有幸进入跳远组,终于如愿以偿。开始时的教练是从市体校借调来的殷教练,不久由市体校调来了闫兴亚教练带教,经过2年多的业余体校训练,运动成绩大幅提高,不但没有耽误学习,反而学习训练互促共进双收获,特别对闫教练言传身教的体校精神印象深刻。学生时期教过我的老师很多,但两年多中能够长时间“一对一”、“面对面”悉心带教、贴心交流的老师唯有闫教练,在我的学生时期能够遇到这么一个好机遇是多么幸运、求教于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难得,不少情景、话语印象深刻,熏陶为习惯、内化为理念、转化为意识,受益一生。</p><p class="ql-block"> 终身难忘闫教练言传身教的精于专业精神。闫教练毕业于沈阳体院,如果不是被附中挖过来的话,本应在更大的平台发挥特长。训练一开始,他告诉我,跳远是古希腊奥林匹克的“五项运动”之一,是各项运动基础之一,对体能和技术都要求非常高,必须认真学、刻苦练。跳远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这引起了我更大的兴趣。训练时他拿着计划,严格科学地进行一对一训练,先练基础,再练短跑,然后练跳远,从助跑、起跳、空中姿势、落地等动作一个一个练。对我过去不规范的跳远动作,一个一个指点纠正,还给我介绍国内外优秀跳远选手的资源,包括跳远名将欧文斯的跳远动作分解图片,使我大开眼界,懂得了什么是规范动作。我的跳远水平逐步提高,高三时,已能跳到6米多,比2年多前体校选拔赛上比我跳得远的那个同学多出了1米多,是否接受专业训练已大相径庭。特别是后来知道,跳远是古代用于选拔训练士兵的体育项目,更是感到庆幸。同样三年学习时间,除上了普通高中外,还多上了少年体校,身上两块胸肌、腰腹部六块腹肌、大腿和小腿发达的肌肉都留下了经过专业训练的印记,为日后的军旅生涯作了体能准备。入伍后当士兵3年,遇到拉警报跑百米到战位、急行军执行任务、长途野营拉练等都能跑在前面;从技术密集单位调到警卫单位任基层干部,对军事训练、站岗放哨、实战演习等对体能要求较高的任务都能很快适应,跳远训练使我顺利通过士兵和基层体能关。特别是耳儒目染教练的敬业、专注、精益的专业精神,对职业生涯有积极影响。入伍后先后从事过八个专业岗位,都叫干啥就干啥,干啥就努力学啥、精啥、干好啥。回顾以往,学生时期较早接受体育专业化训练,既有近期好处,更有长远效益。</p><p class="ql-block"> 终身难忘闫教练言传身教的坚持不懈精神。体校训练安排在学习日下午第二节课后,每次二个小时左右,风雨无阻,寒暑不断。当同学们到球场自由活动时,或在教室自习时,我们都要穿上运动服到操场集中训练。杠铃压腿压得腿酸还得咬牙坚持,直至完成计划;短跑一次接一次,累得气喘吁吁,还得拚尽全力跑;跳远跳得腿软也不能懈怠,必须继续奔跑起跳。当同学们放寒暑假回家休息时,我们还要顶着刺骨寒风,进行冬训;冒着烈日炎炎,进行夏练。尽管如此,却不感到苦。只要看到始终在我们身边的肤色黝黑、眼光坚毅、笑容满面的闫教练,就增添了坚持下去的力量。在训练中,他鼓励为主,耐心指点,从不严词训斥。他说,运动不能怕苦,必须坚持练。两年多的艰苦训练,我坚持下来了,越坚持越有毅力练。常听说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可成专家,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有进步,早期跳远训练养成的坚持不懈精神是成长之道。后来,长期的职业生涯,我坚持下来了,越坚持越有恒心干本职。这种坚持继续至健身养老生活。退休后仿佛又开始体校训练,每天上下午,健身、游泳运动成了老俩口的主要活动,风雨无阻,寒暑无别,坚持不懈,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 终身难忘闫教练言传身教的永不言败精神。训练中並非一帆风顺,成绩时好时差。在1964年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我的跳远项目进不了决赛圈,看到入围决赛的均身高腿长,步幅比我大,就助跑紧张,凑步子踏起跳板,落地时又求胜心切,两脚前升过远,重心没有跟上,后仰坐在沙坑中,初赛就淘汰了。闫教练赛后对我说,体育比赛输赢是常事,禁得起输才有可能赢。要通过超越自己来赢得比赛。赛后他针对我的情况,加强助跑和起跳动作联结训练,在助跑进入全速跑的地方划了一条线,借助这条标记线来提高起跳板踏准率。并且通过体能训练提高腰腹肌力量,在软垫子上练习立定跳远落地向前伸腿时,用手臂和腰腹配合动作尽可能向前运动。还在我的小腿上绑上沙袋,进行负重训练。当我的右小腿酸疼时,他又帮我按摩。伤愈后他训练我把右腿起跳改为左腿起跳。一段时间后,我的成绩逐步稳定提高。我很感谢闫教练始终没有放弃对我的训练。这种处于后进仍不放弃努力的经历,提升了经受失败、耐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职业生涯中,深感能否经受得起失败挫折,十分重要。在初中级机关工作时是能写者,但调到高级机关工作时,立刻变成了新手,比不过众多的笔杆子,有重要材料起草任务时轮不上。我没有气馁,当看到一个有名的笔杆子,在别人有空看报时,他却直接改写报上的评论文章,原来他不断地尝试变换一个主题或结构来练笔,被称为“怪人”。我也坚持研究学习已有公文,逐渐成为起草重要文件的骨干。再后来到更高级机关参加起草政策性文件时,我又成了门外汉,比不过来自各系统机关的尖子高手。在集体研究文件起草时,发现有的高手能够脱口成句、脱口成段,甚至脱口成章,十分吃惊。了解后发现他们有备而来,事先作了充分准备,所以胸有成竹。以后凡接到任务,只要时间来得及,我都事先尽力聚焦难点,广泛收集信息,思考思路对策,作好充分准备。后来逐步进入角色,由不行到行、由新手变骨干,由骨干变专家。有幸持续至退休,先后参加制订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战略、法规、制度,努力为队伍发展竭尽微薄之力,更深切地感受到不言失败、不言放弃、跑得更快、跳得更远精神的可贵。</p><p class="ql-block"> 终身难忘闫教练言传身教的挑战极限精神。那时以10秒平了百米跑世界纪录的陈家全、以1.77米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的郑凤荣,以7米获得全国跳远冠军的张启山是我们崇拜的运动员,也对参加亚运会十分向往,但与他们相比,又遥不可及,再练时劲头不足。闫教练听到这些议论后对我说,这些冠军全国只有一个,离你们太远。你现在能跳过6米,是你的当前极限,该想的是如何挖掘潜力、挑战极限,争取跳过6米1,这就是进步,就是胜利。我逐渐静下心来,按照闫教练的计划,加强体能训练,努力增强下肢爆发力,并且把空中动作由蹲踞式改为走步式,形成空中换步迈三步半的动作,使跳远成绩有了新的进步。1965年校运会上,我代表高三(3)班参加了跳高,以剪式一跃飞过比我身高还高的横杆,获得第3名;接着又在主项跳远上,超常发挥,突破了平时训练最好成绩,跳过6.30米,破了校纪录。最难忘的是当时比赛场上围满了热情观赛的同学们,在一片加油声、呼喊声中,我仿佛飞了起来,十分享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可惜当时没有留影,但这一幕早已深深地印入脑海。后来闫教练又针对我的特点,安排练习三级跳,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我三级跳进入了复赛,跳出了13.57的成绩,获得第5名。赛后闫教练对我讲,您继续练三级跳,还有可挖潜力,有望取得更好成绩,可惜后来停课停招后,没有这个机会了。这段经历使我尝到了处于极限时努力挖掘潜力、勇于迎接挑战的甜头,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上世纪80年代,当我刚开始从事教学科研时,对计算机的应用十分感兴趣,在缺乏理工基础的情况下,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始终学习跟踪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凡申请承担的科研项目,都应用了计算机编程;凡带教研究生,都要求有计算机编程成果。十多年来,积极探索应用系统仿真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编制了多个领域人才的模拟训练考核软件,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回顾以往,这种挖掘潜力、敢于挑战的勇气主要得益于体校时在闫教练指导下的跳远经历。</p><p class="ql-block"> 闫教练在世时,我经常去看望他。每次他都笑脸相迎,十分关心我的近况,要我继续努力,多作贡献。我永远怀念闫教练,我要告慰闫教练的在天之灵:我获得的荣誉有您的功劳!永远感恩闫兴亚教练。</p><p class="ql-block"> 难忘体育教研室的各位教练,在同场训练时,经常看到曾鼎熹、马聚福、季士勤、李伏生等教练的骄健英姿,在我心目中您们都是附中堪比主课老师的体育名师。特别在我接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想起是曾鼎熹教练介绍我在高中入了党,开启了人生新征程。永远感恩体育教研室各位教练训练指导和言传身教体校精神,永远感恩曾鼎熹教练。</p><p class="ql-block"> 难忘同场训练的各位队员,当年女排、男排比赛,特别是有我们高三(3)班顾舜华、陈耀华等女排主力队员上场的比赛,我和同学们一起犹如“追星”一样去排球场、体育馆观赏,全场欢呼喝彩场面堪比看国球比赛,此景此情久留记忆,尤其对排球队队友训练比赛中表现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十分敬佩,难以忘怀。当年田径队、乒乓球队与排球队一起取得冠军大满贯的辉煌成绩,且已毕业的65届队友顺利考入复旦大学,曾听姜校长说过,66届是建校以来教育质量最好的一届,按照当时复旦附中98%的高考录取率,如不停课停招,相信都能顺利考上大学,有的可能早已被复旦大学特招录取了,67届、68届一届更比一届好,相信也一样能如愿考上大学,这创造了附中历史上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新纪录,特别对大家在聚会时纷纷发表感恩体校精神的感言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看往昔,体校队友既是学霸又是体霸,为我树立了在市重点高中学业体育双优标杆和体育健身益智成才示范;看今朝,经风见雨,历经磨练,人人成为有用之才、人人尽展其才,为体校争光,为母校添彩;看未来,珍惜同队友谊,留住快乐回忆,运动健康养老。永远感恩体校各位队员。</p><p class="ql-block"> 我终身为参加过附中体校训练而自傲,终身为受到过教练训练指导而珍惜。永远感恩母校,永远感恩体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66届 3班学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田径队跳远组队员 贺云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1年1月23日</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1965年市中学生运动会三级跳远第5名 13.57米,复旦附中运动会跳远冠军。</p><p class="ql-block">曾任职务: 空军驻上海地区军事代表局副局长,技术一级教授、正军职、少将待遇。)</p> <p class="ql-block"><b>年少习跑跳,名教引入门,军路五十载,难忘夯基恩。</b></p> <p class="ql-block"><b>钱忠芳 66届3班</b></p> <p class="ql-block"><b>每天游泳,今仍能渡长江。</b></p><p class="ql-block"><b>体魄毅力,附中体校培养。</b></p> <p class="ql-block"><b>朱顺宝 67届3班</b></p><p class="ql-block">1965年市中学生运动会跳高第4名,1.73米,复旦附中运动会跳高冠军,1.75米</p> <p class="ql-block"><b>感谢附中,感谢体校,感谢教练,感谢大家,感谢!</b></p> <p class="ql-block"><b>卢调龙 68届8班</b></p> <p class="ql-block"><b>附中,我一生的骄傲!</b></p> <p class="ql-block"><b>牛宏舜 64届1班</b></p><p class="ql-block">短跑二级运动员</p> <p class="ql-block"><b>美国新泽西州QBT公司实验室</b></p><p class="ql-block"><b>如有来生,我愿再为复旦附中人!</b></p> <p class="ql-block"><b>张扣宝 68届3班</b></p> <p class="ql-block"><b>附中的校园、老师、同学,一段难以忘却的回忆。</b></p> <p class="ql-block"><b>陈传来 67届3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难忘恩师马聚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离别复旦附中体校50多年,附中的体校生活,教练的师恩历历在目。记得有一次我在操场上晨读,快结束的时候,姜校长对恩师马聚福说,这些(指着包括我在内的体校队员)都是子弟兵。曹美宝高三时,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来附中要招她去清华大学读书,说专业随你挑。后来姜校长找曹谈话,要她考复旦,再后来复旦大学校乒乓球队的钱尚先教练也找曹说陈传纲校长说要她考复旦,专业任她挑,爱才惜才真是让我们刻骨铭心,再后来停课闹革命,接下来就没有再后来了。乒乓球项目只有二名队员,复旦大学校乒乓球队训练的日子我俩去大学部训练,教练是钱尚先,我们复旦大学校队的队员都管他叫钱先生,1965年钱教练带我们去二医参加高校系统大学生乒乓球比赛,荣获女子团体赛冠军,男子团体赛亚军。记得有一年春节,我俩随复旦大学的校乒乓球队去宝山罗店为贫下中农打表演赛,有一张我在表演赛中的照片被体育记者拍下挂在上海体委对面体育画廊里,这是高三的陈国声同学看到后告诉我的,罗店是我们第一次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的地方,受益匪浅。余下的日子在附中训练。清晰记得有一个星期左右时间,曹队友因病在二军大住院治疗,由教练马聚福陪我练球,马教练在体校所有的教练中是最年长的。练对攻,攻守,推攻,扑攻,侧身攻,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跨步,交叉步等步法,再配合实战中的战术训练,一个小时下来累得马教练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我很不忍心,但马教练还是严于律己,很严格地督促我继续练第二组,第三组⋯我又感动又感恩。文革时体校的训练停了,文化课也停了,无所事事。我常到一楼的二(3)班寝室去玩。有一次在一楼的昏暗的走廊里看到马教练低着头挨着墙壁慢慢朝前走来,我很奇怪也不解,但觉得总有事,我低声地叫了一声马先生。但他搖搖手,把头扭向墙壁,这是示意我不要与他打招呼。后来听说马先生被造反派隔离审查,正在写检查。这时我才明白,恩师是在保护我,不要因他而受牵连,身处逆境恩师还为弟子着想,使我感慨万分。时隔几十年,挑写二件事以纪念恩师马聚福,按照马家的规矩,我们夫妇在每年的清明节,马教练的祭日和岁末祭奠恩师,纪念恩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1964年考入复旦附中求学,选入复旦附中体校乒乓球队和复旦大学乒乓球队训练,1968年分配进入上海有色铸造厂做工,1972年解放日报头版以革新闯将为题刋登他的事迹,同期多篇论文发表在铸造机械国家级刊物上。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求学,毕业后分配进入黄浦区业余大学任教大专班和上海电视大学物理专业班课程。因工作需要读研然后任教大专班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开放后曾任新加坡独资的国际贸易公司的财务总监和房地产公司总会计师,还是职业投资人。</p><p class="ql-block"> 2007年退休后曾获得世界元老乒乓球锦标赛的双打亚军、多次全国老年人乒乓球比赛的团体冠军、被中国乒协授予业余乒乓球运动健将称号。)</p> <p class="ql-block"><b>体校练就的基本功受益终生,感恩母校,师恩难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马教练给我们上理论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回忆起在附中体校的训练中马教练和大学部的钱教练对我们的严格要求获益匪浅。有一次马教练在乒乓球训练时给我们上理论课,说乒乓球运动基本是个人项目,讲究的是赛场上的应变能力,逆向思维,瞬间的思考能力,及时调整技术战术的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比如,双方都以己之长 对垒,相持时要咬住牙关争取比对方多打一扳的定力,发球时要敢于起板敢于抢攻的能力等等;又比如二勇相遇时,技术上处于下风,会瞬间思考,审时度势,会及时调整技战术,找出彼短比己之短更短的技术,用短打短;再比如智勇结合,打个滑板球,来个声东击西的偷袭⋯。马教练又比划又示范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多小时,与他平时的寡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学部的钱教练评价我是比赛型选手,也就是说人来疯,场面越大发挥得越好,评价曹美宝是实力型选手。我以为我俩的根本区别在于我在比赛场上会快速动脑筋和应变能力。譬如1965年的高校乒乓球男团比赛进入四进二,关键一场球我上场,场外指导是钱教练,贏了进入前二名,输了三、四名对决。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高校比赛的新手,对方选手不了解我的技战术,开局我得先机一连赢了好几分。对手不愧是老将名将,楞过神后把比分追了上来,随后比分胶着上升,8:8,15:15,这时我想起了马教练的有时候可以短打短的教导,我采取用我的短处压住对方的短处,逮着机会抢攻强攻一连赢了二分,17:15。这时我下意识的感觉到这种偷袭不能长用。现在我领先,我队的队友在为我加油,对方的队员也在呱呱大叫,我的人来疯一下子被他们吼上来了,我发球,对方接发球到我的正手,我起板进攻,按来球的运动规迹和我的站位,对方估计我会打斜线打到对方的正手位,我的余光也看到对方在那里候着,我急中生智,也是马教练训练得法,我对技术的熟能生巧,我用眼紧紧盯着对方的正手,身体也朝对方的正手冲过去,同时一个手腕动作打了个直线把球打到了对方的反手,对方防不胜防,失了一分,这时场外叫好的声音雷动,为这个好球叫好,也为队友加油,听到雷声般的叫好声,我更来劲,趁势接连不断地正反手猛攻拿下了对手而进入冠亚军决赛。我刚下场气还未喘定,隔壁球台传来了女队获冠军和曹美宝一场不败的喜讯,这次高校团体比赛,女团男团取得了好成绩,首先要感谢马教练、钱教练平时的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练就了我们的过硬本领,为今后在乒乓球比赛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夺得更大的荣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b>曹美宝 66届6班</b></p><p class="ql-block">1965年代表复旦大学队参加高校系统乒乓球比赛获团体冠军。</p> <p class="ql-block"><b>体校练就的基本功受益终生,感恩母校,师恩难忘。</b></p><p class="ql-block">退休后参加全国老年人比赛获女子单打第五名。</p> <p class="ql-block"><b>在附中体校师生分别50年聚会上,校党委副书记李峻发言。</b></p> <p class="ql-block"><b>向教练、辅导员献花。</b></p> <p class="ql-block"><b>参观附中校史合影。</b></p> <p class="ql-block"><b>体校师生分别50年聚会后,送曾鼎熹指导回广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后 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一个念想:要把失联多年的队员、教练重新召集起来,在母校聚会,搞一本纪念册。</p><p class="ql-block"> 一切随缘:女排的倡议,田径队的响应,男排的参与,一拍即合;于是,建立了“复旦附中体校”微信群。</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后的9月22日,在附中67届毕业5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的首日,大家相聚附中,圆了50年后缘聚的夙愿,留下了美好的瞬间--个人和集体照。</p><p class="ql-block"> 又是三个月后的今天,纪念册和大家见面了!</p><p class="ql-block"> 当您打开手上的纪念册时,映入眼帘的是教练、队友和您自己珍贵的新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您会由衷地感慨:当年在附中学习、训练、比赛的情景竟又重现;附中的校园情、师生情、同学情永暖心田!</p><p class="ql-block"> 纪念册的完成要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是您们翻出了珍藏几十年的老照片,发来了出自肺腑的感言,让大家共享。这都是纪念册的亮点,也是您青春岁月的闪光点,是我们大家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感谢教练和辅导员们的支持参与;感谢年迈的曾鼎憙教练特从广州赶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并在纪念册的制作中出谋划策。</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们深深怀念已故的姜拱绅校长、体校的朱本初校长;深深怀念已故的马聚福、闫兴亚、李伏生三位教练;深深怀念英年早逝的男排徐忠楣(主力队员,曾用“剪式”获附中跳高冠军)、诸希强,田径队王琴心,女排虞蕃初、张月华、王成眉、胡茜祥。</p><p class="ql-block"> 纪念册的完稿,仍然有点遗憾。我们未能联系到田径队的黄黎光(附中3000米、1500米冠军),男排的郑之敏、池锦国、朱兆会、叶志良,女排的钱岱青、郑康帆、金巧珍等。他们在运动场上的英姿,犹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希望纪念册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永久美好的回忆,也是我们献给母校的礼物。 </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福老师!祝福同学们! 愿我们的母校-复旦附中永葆青春!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顾国权随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17年12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编后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在欢度春节、喜庆冬奥之际,收到朱翠言新编辑的美篇,欣喜地看到增补了20篇文章,开卷有益,学有收获:曾教练以超常记忆力在微信上写了长文,回忆了体校创建、发展、辉煌的历程,记录了体校是教改实践产物,先有女排,后有其他各队的创建方案,以及取得集体冠军大满贯、带动全校体育热、全面培养出人才的辉煌成果,为赶上在市重点中学成功创建的业余体校中参加了3年专业训练而自傲;季教练亲笔书写了对队员的溢美之词,爱生之心跃然字间,为之感动,同时欣闻曾教练体育科研成果丰硕、季教练被评为特级教师,为当年受教名师而幸运;从男排程天元、杨列音、江申生、唐仙乐的文章中,感受到他们在校协作夺冠,离校互帮克难,体现了奥运“团结”新格言,十分敬佩;从女排顾舜华、钱云、金郁文、沈荣梅的文章中,看到夺冠来之不易,奋斗可敬可叹,犹如铿锵玫瑰,万分感概;从男田朱洪根、贺云华、顾国权和女田刘国芳(2篇)、洪文如、吴安仪、朱翠言、乒乓球队陈传来(2篇)等队员的文章中,领略到他们忆教练、忆情谊,感恩之歌用心吟唱,可歌可泣。</p><p class="ql-block"> 体校人的故事要靠体校人来讲。十分感谢大家满怀对体校的热情、对友谊的珍惜,持续关注,大力支持,特别要感谢各位教练和队友克服种种困难,付出不少心血,积极撰写文章,才能顺利编辑成图文并茂的美篇,才有了有始有终、有分有合、有教有练、有训有赛、有因有果的比较完整的体校故事集,使电子类美篇和相册类纪念册“双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便于珍藏回忆体校辉煌时刻和师生拚搏历程。</p><p class="ql-block"> 美篇可随时补充,期待看到更多队友的精彩回忆文章。</p><p class="ql-block"> 预祝新春愉快,虎年吉祥,运动健康,心态健康,身体健康!向大家拜年了!</p><p class="ql-block"><b> 联络员: 贺云华 顾国权 朱洪根 朱翠言 顾舜华 胡晓枫 钱云 唐仙乐 李建申 尤文基 赵霄扬 </b></p><p class="ql-block"><b>美篇编辑 : 朱翠言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2年元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