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塞魚湯

德恩

<div>我們用每位50歐元,即每位500港元嚐了《馬塞魚湯》。</div><div><br></div>這魚湯可是列入國際美食之列,被稱為世界三大湯頭之一(另外兩個是中國粵菜的上湯和泰國的冬蔭功)。 <div>郵輪停泊法國最大港口馬塞。</div>我們離船後走到馬塞東南海濱,從《東方軍紀念牌坊》對面一個窄小的入口走下一條狹窄的石階拾級往下走。 走到底是一個泊滿遊艇的小港灣,通過高高的穹橋與外海相連。 原來這是歐福(Auffes)山谷小漁村,也是有名的一個遊點。<div>我們找到了我們在網上訂了位的著名餐廳Fonfon。</div> 並不寬敞的餐廳,狹窄的走道,沿著狹窄、彎曲的樓梯上了二樓。待應帶我們來到臨窗的餐桌坐下。臨海彎一列落地大窗,將海灣、漁村的景色盡收眼底。<div><br><div>我們就點了每人一份《馬塞魚湯》。</div></div> 待應先給我們每人上了一杯不知名的飲料,白瓷碟盛一個不大的方口玻璃杯,內裝橙黃、混濁的飲料,插一根粗飲管。 同時上了烤好的法國麵包和批。 飲料似是紅蘿蔔和不知名香草的混合物,味道新奇,不會欣賞。法國麵包當然就不負盛名,而兩客應是粘麵包的醬料我沒有去嚐。黃的應該是芝士,橙的是甘薯醬? 不久待應用一個橢圓形貝殼狀盛器裝了四條不大的整魚,三塊魚段還有兩個貝等都是鮮的,拿到我們桌前,讓我們「驗明正身」。 再等不久馳名的「馬賽魚湯」也就上來了。大大的白瓷湯盤,只有中央碗狀凹下處盛滿橙棕色糊狀魚湯。我們都象平時吃西餐湯般喝乾了,味道一般,不十分鮮甜。 接著就上來魚塊,白瓷碟盛著大小各色魚塊約十件之多。加工方法及味道都不敢恭維,口感粗粗的,魚的鮮味淡淡。<div><br><div>著名的《馬塞魚湯》餐也就完了。</div></div> 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行者無疆》中對馬賽魚湯也就這樣描述:<br><br>「魚湯上得很快,先是一桌一大海碗,由服務員一勺勺分到每人的淺盆上。湯呈渾褐色,趁著熱氣先進一口,便立即皺起了眉。不能說難吃,但又腥又鹹,是一種平庸的口味,以前在海邊一些貧困的農家可以喝到。我喜歡吃魚,不怕腥,但對這種完全不作調理的腥,還是不敢恭維。<br>「第二道是正菜,其實與第一道湯出於同鍋,只不過把熬湯的實物盛起來罷了。樣子不錯,紅色的是小龍蝦,黑色的是蛤蜊殼,白色的是魚肉,三兩塊黃色是土豆,與湯合成一盆,一人一份。先喝一口湯,與頭道湯完全相同,於是吃實物。小龍蝦肉要剔出來十分費事,終於剔出,小小一條,兩口咽下,不覺鮮美。然後吃魚,一上口才發現又老又柴,原來這些水產在一個大鍋裏不知熬了多久,魚怎麼禁得起這樣熬呢?只得嘆一口氣,挾一塊土豆,揪半片麵包入口,算是用完了馬賽魚湯。」<div><br></div><div>所描述的與我們感覺相似。</div><div><br></div><div>余秋雨是江浙人。</div><div>我們可是廣府人。</div><div><br></div><div>這就是「國際美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