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母要扭转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要想重新打开孩子的心门,就必须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一个“地下工作者”,让孩子感到你是自己的人,你的忠言才会顺耳,才会奏效。</p> <p class="ql-block"> 我儿子从小爱看漫画故事,大多会经过我审核后才阅读。 记得他十岁那年,迷上了日本漫画,这是孩子第一次迷上我推荐范围之外的读物,如果我处理不好,我和孩子之间将出现第一条代沟,甚至从此中断深层次的交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决定采取这样的对策:先做“同伙”,后做“军师”。</p><p class="ql-block"> 于是,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我跟随孩子的阅读兴趣,认真地看了不少日本漫画集。</p><p class="ql-block"> 通过阅读才发现,日本漫画从内容到形式,都自有其精华和糟粕,最令我不安的是,日本漫画集对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变化多端的画面和简单化、模式化的语言,完全摒弃了有助于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叙述性语言,孩子在看书时只顾跟着视觉冲击力很强的象声词追逐故事情节,脑子里除了各种拳法和名称“去死吧!”的叫喊,几乎留不下一句完整的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心里虽然着急,但并未简单地制止孩子看日本漫画,而是很有兴趣地和他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并让他以日本漫画作素材,在日记中练习“人物神态描写”和“场面描写”——我把这当作彻底解决问题的“废物利用”。</p><p class="ql-block"> 在“积极防御”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反击的机会。几个月之后,我挑出几本有不少错别字和语病的漫画书,和他认真地谈了一次话,联系到他日记和作文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孩子心服口服地说:“迷恋漫画书确实会引起语文成绩下降,从现在起,我再也不看。”后来,孩子虽然又有几次小反复,但程度都很轻,和他交流意见后,很快就改了。</p> <p class="ql-block"> 对孩子来说,关心他们的爱好比关心他们的利益更容易取得认同感。我经常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边看边聊动画片中的内容,很自然地变成了他的感想。关键时引导孩子动脑筋思考问题,用心观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写成日记。</p> <p class="ql-block"> “先进入,后导出”的策略其目的是先让孩子接纳你,等进入他的心灵之后,再适时地教育他,引导他,然后升华,让孩子随着父母的正确方向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