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三)

花开的声音

作者 杨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一 准备过年</p><p class="ql-block"> 寒假在大姑家一直会待到大年三十。腊月下旬大姑家就开始准备年货了,蒸馒头,炸油饼、糕、麻花、馓子、酥鸡、丸子,烧猪肉……家里人多手快,每天真热闹,关键是我们这些娃娃们每天有好吃的。我们小孩子们也会参与劳动,捏个糕,拧个麻花、馓子,乐在其中,一群人(大姑家七个娃娃)分工明确,有负责做的,有负责炸的,还有负责偷吃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娃娃们……场面温馨而有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到了二十四这天,家家都要彻底打扫卫生,屋里屋外、房前房后一个地方也不能落下。大姑是个精巴人,屋子永远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所以打扫屋子非常细致。我们娃娃们最喜欢干的就是用鸡毛掸子掸墙上的灰尘和用小刷子沾上白灰水刷墙。其实我们也花里胡哨地刷不了个墙,但大人们会专门给我们娃娃们准备几个小刷子让我们也参与劳动,我们手艺不行只能刷一些犄角旮旯的不显眼的地方。但看着我们横七竖八的作品我们还是很有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屋子打扫完,吃的也准备的差不多了,该去购买年货了。大姑父赶个毛驴车,拉一车娃娃,嘚驾……我们来到陕坝买年货。新衣服新鞋、鞭炮、柿饼子黑枣,还有其他的东西,晚上满载而归,娃娃们高兴得活蹦乱跳。</p><p class="ql-block"> 年货买回来,也没什么活可干了,我们娃娃们开始每天疯玩儿,玩累了饿了就跑到凉房偷吃瓮里的各种好吃的,油饼馓子麻花,酥鸡丸子,我们一般不吃馒头,不好吃,烧猪肉是冷吃不好吃,不然烧猪肉敢偷吃完了。到吃饭的时候都吃不进去饭,大人们就知道我们又偷吃东西了,笑着骂我们两句感觉也是充满了爱,大人娃娃都不生气,我们只是偷笑,偷吃依然继续进行,因为偷吃的东西咋那么香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二 年味十足</p><p class="ql-block"> 忙忙碌碌中终于迎来了大年三十。我和弟弟要回娘娘和老娘家过年,我会拉上大姑家的莲子回三队过年,她比我大几个月应该叫莲姐,但因为经常在一块儿玩,我从来没叫过她姐只叫名字,叫名字才会感觉能平起平坐。回来三队穿上新衣服,吃了年夜饭,拢了旺火,我们一人拿一根香,装满满两兜小鞭炮,跑到村里找娃娃们玩,我们的熬夜生活开始了。娃娃们相跟上一伙儿开始放小鞭炮,用香点着互相乱扔,在村里到处转。转到大爹家会看一会儿唱二人台,可能是受小时候看二人台的影响,我很喜欢听二人台。</p><p class="ql-block"> 我们老杨家吹拉弹唱样样有人才,大爹家和马栓叔家一般是聚点儿,热炕上放上桌子,摆上猪头肉、酥鸡、丸子、烧猪肉,调几盘自己生的黄豆绿豆芽菜,再来两盘猪耳朵,倒上二锅头,大人们大口吃肉放声唱着二人台,现在回忆起来好有年味儿。大姑和大姑父是远近闻名的唱二人台的老手,也会从二队来三队和亲戚们聚到一块儿红火。大爹吹笛子,三爹拉二胡,四爹弹电子琴,还有人打杨琴,大姑大姑父还有马栓叔唱二人台,那叫个红火,引得本村和周围村里的人都过来凑热闹。等开始唱二人台的时候娃娃们的鞭炮也放完了,我们也会坐到炕上看红火热闹。传统剧目的二人台比如《走西口》、《挂红灯》《打金钱》、《卖碗》、《拉毛驴》、《方四姐》……大姑和大姑父、马栓叔唱的最好。他们还会根据现场和生活中的情节改编歌词逗乐,假装打情骂俏,把人们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提起哥哥你走西口哎小妹妹泪常流,送出来就大门口,小妹妹我不丢手。有两句的那个知心话哎哥哥你记心头,走路你走大路,万不要走小路,大路上的那个人儿多,拉话话解忧愁……”。喝着酒唱着二人台释放着一年的各种情绪,能感觉到大人们发自内心的欢畅。</p><p class="ql-block"> 等大人们喝得半醉的时候娃娃们又开始行动了,我们每家每户给大人们拜年,喝得半醉的男人们都比较慷慨大方,至少给五毛钱的拜年钱,我和弟弟因为是从外地回来的往往大人们会多给我们点儿拜年钱。村里几圈转下来记得我能挣二十多块钱的拜年钱,七十年代的二十多元是父亲半个月的工资了。放着小鞭炮,听着二人台,揣着拜年钱,心里那个美滋滋,好留恋童年的大年三十。</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童年也在一年又一年的欢乐中悄悄地溜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