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拍摄于20年代的云南红河地区的老照片,照片的来源是出版于1944年的《亚东印画辑》,画册中收集了2000余幅照片,真对我们了解近百年前的社会风貌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这其中有不少关于云南红河地区的老照片,近期收藏了其中的十张关于滇越铁路及周边村寨的照片,通过这十张照片管中窥豹,了解一下昔日的云南红河和滇越铁路的样子。<div><br></div><div> 《画辑》每月围绕特定主题发行照片十张,涉及中国的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艺术文化等内容。此套共收15辑,含照片2000多张,照片的旁边贴有一张印有说明文字,大致拍摄于1924-1944年。<br><br> 在上个世纪初,日本为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野心,向中国派出了很多探险家和学者,在中国各地收集天文、地理、历史变迁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严密调查,同时通过媒体向国民介绍中国的情况,以唤起人们对中国的关心,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条件。《亚东印画辑》就是日本探险家和学者在中国探险取得的“成果”之一。《亚东印画辑》由“满蒙印画协会”于1924年9月(大正十三年九月)开始在我国大连出版发行,每月围绕特定主题发行照片十张,内容涉及中国、朝鲜、蒙古这一区域的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艺术文化等。至1942年(昭和十七年),《亚东印画辑》连续发行了19年。尽管《亚东印画辑》是日本执行对华殖民政策的产物,但其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历史面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一张照片配一张印有日文说明的标签,上有题名、拍摄地点、情况简介等,这种文字说明与照片相结合,更加突显了影像的史料价值。<br> 红河,处云南东南部,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得名,红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素有“滇南商埠”、“文献名邦”的美誉。</div> 48回第9张(1928年7月出版), 1928年的红河,位于人字桥附近的滇越铁路隧道,两个挑着担子的人正穿行在隧道中。滇越铁路修建于1901年至1910年,起于昆明北站,终点位于越南海防站。滇越铁路因其险峻卓绝的设计和浩大的工程,在当时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旁边的日文简介上注明了滇越铁路的修建情况。 48回第7张(1928年10月出版),作为滇越铁路上最难施工的人字桥,建桥队伍历经千辛万苦,不仅流汗还流血,整个工程期间,就有八百余人在此牺牲了性命。 48回第7张(1928年7月出版),位于屏边县境内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始建于1907年3月10日,1908年12月6日通车,是滇越铁路上的重要工程,由法国工程师保罗-波登设计,全桥为钢铁构建,横跨两座山峰之间约70余米,谷深百米,因桥型如汉字“人”,又称人字桥。 1928年,位于昆明宜良境内的盘江峡谷,滇越铁路(昆明通往越南)。 48回第3张(1928年7月出版),位于滇越铁路五家寨人字桥附近的一处火车站,图中两位苗女站在铁轨旁,与其他苗人一样,都打着赤脚,与另一侧的旅客相比,足见生活困苦。 当地苗族居住的地方。用茅草搭建的木屋。 一名苗族男子正在用苗族特有的乐器——芦笙演奏。 一群苗族妇女在集市上。 苗族大娘站在从山上拾来的木材旁,这些木材用于家中的柴火。 48回第8张(1928年7月出版)1928年的红河,一位身穿苗族服饰的白苗女子正在凝视远方。居住在红河州的苗族分为青苗、白苗、花苗、黑苗、青水苗、绿苗、汉苗等支系。白苗,苗族的一支,因其族人都穿一身白衣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