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一座美丽文明的城市,你来过了吗……

绿叶无尘林双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请欣赏仙游迷人的夜景</b></p> <p class="ql-block">提起仙游县名的来历,人们自然会想到何氏九仙的故事。仙游有许多地名都和九仙有关。</p><p class="ql-block">传说,汉武帝时,安徽芦江有一个叫何任侠的人,生了九个儿子,除了老大的额中间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都是双目失明。有一年,九兄弟跟父亲到江西临川淮南王刘安家去作客。那天晚饭后,他们听到父亲和刘安在堂上窃窃私语,就躲在屏风后面偷听,得知刘安要谋反。他们苦苦劝告父亲千万不能和刘安合谋,可是父亲不听劝告,九兄弟只好连夜悄悄远走。</p><p class="ql-block">他们历尽千难万险,翻过巍巍的武夷山,涉过滔滔的闽江水,最后来到了仙游海滨。这时,秋去冬来,枫叶流丹。他们采枫叶,折枫枝,在山坡上盖起一座亭子,当晚就在这里过夜。后来这地方就叫“枫亭”。</p><p class="ql-block">第二天,黎明时候,九兄弟离开枫亭,往北面方向走去。傍晚时候,他们到了一座山岗上。这里古木参天,竹林苍郁,清溪蜿蜒,水声潺潺。兄弟们来到溪边,捧起清凉的水,连喝几口,觉得其味清甜,沁人心肺。接着,他们掬水洗脸。水珠碰上眼睛,感到有点亮光;再洗几下,眼睛全部睁开了。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看得清清楚楚。后来这地方就叫做“仙水溪”。古时候,人们还在溪边建了一座“洗睛亭”。</p> <p class="ql-block">仙城古时“四城门”传奇</p><p class="ql-block">仙游本名清源镇,唐圣历二年(699年),周武后当皇帝时,始设县名曰:清源县,属武荣州(今南安市丰州)。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亦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改泉州为清源郡,别驾赵颐正以县名同郡非便,考九仙故事,逐改为仙游县,沿用迄今。县署设在大蜚山南五里即谢岭之地(今县公安局处)。至1968年8月迁到西门兜县委大院内,占地3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其余为绿化带,现有巨木参天。</p> <p class="ql-block">唐代,仙游县城无城墙,依负山带溪的地理优势防护。《八闽通志》载:“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知县陈致一创筑(城墙),以御山寇,寇退竞不克成。乾道中(1165年-1173年),知县赵公绸建四门:东曰九仙、西曰甘泽、南曰流庆、北曰横翔。”以后四城门毁与重建的时间不一,但都有详细记载:嘉定十一年(1218年)知县许伯诩重建北门,改名“横德”,陈谠书;嘉熙三年(1239年),知县黄清叟重建西门,改名“元台”,郑性之书;淳佑三年(1243年),知县蔡次传重建南门,改名“登俊”,潘昉书;宝佑四年(1256年),知县赵汝催重建东门,改名“朝京”,吴叔告书。</p> <p class="ql-block">明正德元年(1506年),郑纪向巡按御史韩廉申请,拨银2400两,重新筑城墙。三年后知府张巅支库银千余两,用于土墙包砖加固,前后六年竣工。嘉靖二年至八年(1523年-1529年),知县肖宏鲁认为土墙包砖乃权宜之策,难御外犯,奏请朝廷拨款筑起石城墙,并建炮台,使城垣周长达3285米,高1.5米,炮台32处。同时,四城门重新命名:东宾曦、西爱晓、南迎薰、北拱极。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知县徐观复增高东门城墙变成城楼,又改名朝京门。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抗清部队进攻仙游城,用地雷炸毁城垛几百个。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修葺城墙长达3636米,高7.2米,炮台12座,城垛1312个,同时还建四城门楼和城外3米宽的马路,城区面积为1.1平方公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城门以铁皮包裹。城内有东街、西街、南街形成。特别是东街为仙城第一街,因为这里地势平坦,起盖店屋早,更优势迎宾馆设在东门,官员来往频繁。民国十三年后,城墙和城门逐渐毁成平地。回忆当年,坚固的城墙对保卫人民安居乐业和防御外侵,特别是嘉靖年间抗倭战斗中,仙游县城能守住50多天,待戚继光部队来时取得胜利,起了极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仙游县历史悠久,从已发掘的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化石表明: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据《仙游县志》《福建通志》记载:二千多年前西汉武帝时传说江西临川何氏兄弟九人到九鲤湖炼丹,丹成乘九鲤升天。“仙游”由此得名。唐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划莆田县西半部置清源县,这就是本县设置的开始,至今有一千二百八十三年了。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与当时所隶的清源郡 (泉州)同名,开始更名为仙游;又以境内名胜九鲤湖为号,别称“鲤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划仙游的兴泰里和莆田、永泰、福清边境地区置兴化县。至明正统十三年 (公元1448年)裁兴化县,以其福兴、浔阳、兴建、来苏四里并属兴泰里归仙游县辖。</p> <p class="ql-block">仙游县隶属演变是:唐属清源郡;宋属兴化军、兴安州;元属兴化路;明清属兴化府,民国属第四行政区;解放后属晋江地区,至一九七○年划莆田地区。县辖下自宋延及元明清至民国初期划为乡、里:宋时划为二十六个里,明成化十八年设为十四个里。ー九三六年起改为区、乡、保、甲。当时全县划为四个区;至一九四八年改编为ー十八个乡,二百六十五个保,三千四百五十五个甲。</p> <p class="ql-block">仙游山,一座县城因它而命名!</p><p class="ql-block">循着母亲河木兰溪长长的足迹</p><p class="ql-block">一路来到了木兰溪的源头</p><p class="ql-block">仙游山,一座莆仙人必读的山</p><p class="ql-block">木兰溪源头一带分布西苑乡仙东、仙西、仙山三个行政村,古称仙游山,古风蕴藉,风景秀美,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仙游山,与泉州市永春、德化接壤,故有"鸡啼三县,狗吠四乡"之说。平均海拔八百米,因传说太乙天尊云游至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源头周围景点有抱芋上书、仁山寨、乌石狮、厚德宫、布达拉、麂翻跟斗瀑布群、郑纪祖屋、天马寨、清源林、银山坑银矿遗址、龙过轿瀑布、观音山等,称之为“仙游山十三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