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灶火——(西沟往事系列之66)</p><p class="ql-block"> 玲姑在窑背的坡坡上高喊着我的名字,说你三爷叫你喝茶里。</p><p class="ql-block"> 我风一般的往三爷的灶火里跑来。我是每天都要来的。三爷的灶火里(厨房)盘了一个土台台,两边放着两截子树根,当凳子。边上放个泥炉子,专门熬茶的,泥腥壶壶上拴着一圈铁丝当提把。三爷已经把茶熬好了,自己已经喝上了,看见我来,在墙上的小窑窝里拿出一个瓷碗碗,说是给我专门留的。三爷的茶熬的捻的很,给我倒在碗碗里,兑些白开水,还是黑油油的,我都习惯了。</p><p class="ql-block"> 头几天喝的时候,苦的都咽不下去,咬着牙喝了几口,晚上看着窑里的亮窗,不睡觉,母亲以为我病了,问我咋了,我说不知道,于是就跑到门口,大半夜的站在捡畔上给我叫魂。我睡在炕上,听着外面母亲叫着我的名字,说娃呀赶紧回来。我明明在屋里,又跑到外面叫?我的名字回荡在寂静夜空,回荡在浊峪河的沟沟岔岔。惊的四邻不安,都跑来问我咋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三婆给母亲说,可能是喝茶喝的了。于是母亲就不叫我去和三爷喝茶了。可是每天三爷就叫我去。喝了几回,奏慢慢习惯了。</p><p class="ql-block"> 茶瘾是三爷给惯哈的,隔三差五的我都要来。</p><p class="ql-block"> 灶火是三爷的办公室。早上起来先熬茶,喝茶。三爷说,早上喝茶能耐一天不喝水,身体有劲。小泥炉子顺便烤个馍,或者洋芋,或者红苕。三爷的茶熬的都能拉丝,黑油油的。给我喝的都是兑过开水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爷屋里的灶火是一个面朝东的大窑里。灶火在靠门口,瓮在进门灶火边上。案板在里面,横着朝西。三爷的土台台在窑中间,靠北墙。(灶火,广意的是灶台。老家叫的意思是厨房,又直意的是烧火时候的灶口,叫灶火。)灶火在窑口,三婆用黄泥土把灶火刷的光光的,在锅台的四个角上铺上破了边的方錾子(比较薄的方砖),这一般是财东家用来铺地面的。靠锅头的墙上挂着一个柯杈(Y字形的木棍,和锅大小差不多)和几个草圈(草圈,用麦草捆扎成和锅一样的圈)。蒸馍的时候,先添水,在给锅里放一个碗底底(破碗的碗底,半个巴掌大小,也有人家放个小瓦片的)把柯杈放锅里,上面放一层高粱穗子杆杆做的篦子,篦子中间放一个高把老碗,又在锅沿上搭上两层草圈,把另一个篦子放在碗上,就是两层篦子。然后在盖上锅盖,锅盖也是草圈扎的,像个尖尖帽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婆今在地里摘了一个大南瓜,包的南瓜包子,特意提前叫玲姑把我叫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着锅里碗底”搁楞搁楞”的声音,就像锅里正在跳一曲欢快的舞曲。馍搭到锅里后,三婆一手吧嗒吧嗒的拉着风箱,一手用烧火柯杈往锅洞里顶着蒿草和干枣刺,柴火在锅洞里噼里啪啦的作响,火苗从锅洞口向上串出,直到窑顶。草圈里冒出的蒸汽慢慢的弥漫了整个灶火,云里雾里,像进入仙境一般。蒸气和柴火的烟气混合在一起,充实着这个小小的空间,有着一种自然的温暖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玲姑哼着歌,洗着案。我和三爷在喝茶,听着锅底发出的搁楞搁楞的声音,柴火噼啪的声音,火苗呼呼的声音。还有三婆拉风箱的吧嗒声。</p><p class="ql-block"> 三爷的茶叶是四叔从青海给邮寄回来的,四叔在青海当兵都三年了。一年都要给三爷寄茶叶,烟叶。四叔寄回的茶叶硬的跟砖一样,三爷每次喝茶的时候,都要拿着菜刀在案板上剁茶疙瘩。</p><p class="ql-block"> 锅洞的烟慢慢的少了,锅里的搁楞声也小了。我问三婆,为啥要在锅里放个碗底底。三婆说不是为了听响声,只是用响声来听锅里水的多少,免得把锅烧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着三婆在捡畔上喊着五叔,回来吃饭。我知道包子马上就要出锅了。我用茶水抵制着口水,可是越喝越饿。五叔在给埝窝地里拉粪,扬粪,我来的时候看见了。</p><p class="ql-block"> 我从亮窗望着外面,天瓦蓝瓦蓝的,窑背上的酸枣,红红的,一簇一簇的。麻雀在枣刺窝里叽叽喳喳,那么好的枣也不去吃。我是想酸枣那么好吃,这些家伙咋不吃呢?很是困惑……</p><p class="ql-block"> 包子在期待中出锅了,白色的雾气又一次弥漫,这次像白云一样,顺着窑间子的亮窗往外飘去。馍不是白的,黑的有些发青,这是黑面包子馍。也已经是很奢侈的一顿饭了。三婆给我拿了一个,黄糯糯的南瓜散发着清香,我一口下去,烫的头皮发麻,舌头打卷,差点把包子掉地上。三爷呼喊着慢些慢些吃,三婆笑的弯下了腰……</p><p class="ql-block"> 灶火的白雾散去,窑顶依旧是黑乎乎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向往着吃白面馍,吃肉。吃上的时候,又想着吃黑面馍,吃青菜。</p><p class="ql-block"> 老韩爷和葫芦叔的土枪都没有了,野兔野鸽子的味道是啥味道,早都忘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哪一年冬天,我回老家,在窑背上碰见三婆,三婆正背着一捆刚拾的柴,往回走,我叫住三婆,说给给她照一张相。三婆笑着说,牙都掉光了,照啥照里。我不听她说,叫她站好,在窑背上就给三婆照了一张照片。三婆高兴的叫我吃烟(抽烟),我说我不吃。我说我帮忙给把柴背回去,三婆说不重,能背动。望着三婆佝偻着身子我是无尽的惆怅。</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三婆说了她以前不敢说的话,她是原本姓赫舍里,属于满族正白旗赫舍里氏。老早(清朝)的时候,她的老爷爷辈从东北做生意到了内蒙山西陕西,后改姓为赫。</p><p class="ql-block"> 我在窑背上站了好久好久,又想起了三婆烧锅的样子……,望着雾气朦胧的沟沟岔岔……,鼻子像狗一样,嗅闻着当年的烟火味道……</p><p class="ql-block"> 记忆的闸门关不住。星星点点,串联出那年美好的时光。或许,黑馍和野兔的味道会消失在灶火,遗失在时间里……</p><p class="ql-block"> 雪花飘飘,浊峪河畔的沟沟岔岔又一次笼罩在白茫茫的世界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