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边走边唱(三)——我的两位良师益友,作者程亚平

程亚平

<p class="ql-block">两位著名摄影家,左张致忠,右邓洪秀。</p> <p class="ql-block">  感恩生命的相遇!</p><p class="ql-block"> 我很幸运,我的生命中竟然相遇了两位精英,两位良师益友!</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获得中国记协《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和《夹江县改革开放四十年杰出贡献人物》称号的《乐山日报》资深记者,著名摄影家张致忠。编著出版有新闻、史志、旅游类图书十多种,二百多万字。</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高级工程师,国家级印刷专家 ,成都市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1990年获得全国自学成才奖,辞条被《中国自学成人才荟萃》《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工程师大辞典》收录。作品有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余万字的记事文学作品《我和尧茂书》。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200余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所摄的珍贵黑白照片编辑而成的老照片画册《邓洪秀黑白照片中的乐山记忆》,电子版的图文并茂的《乐山记忆》。</p> <p class="ql-block">张致忠作品</p> <p class="ql-block">邓洪秀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一 相遇之缘</p><p class="ql-block"> 人与人的相遇是一种缘份。</p><p class="ql-block"> 我和张致忠 、邓洪秀的相遇都是一种缘份,是偶然中的必然。</p><p class="ql-block"> 1963年12月31日晚,是我和乐山《跃进报》副总编辑何智水的新婚之夜。半夜睡梦中,一阵敲窗声惊醒了我们。门外有人低声叫道:“何主任,请审稿!”(老何原在地委办公室任副主任,大家习惯这样称呼他)。老何回应:“好,马上去!”。我问他:“谁?” “记者张致忠!”,从此我记住了张致忠的名字。因我当时在五通桥区文教科任教研室任教研员,只有周末才能回到乐山地委《跃进报》宿舍,很难见到报社记者。一次,张致忠要为我和老何照相,我才认识了这位年近三十,个子较高,面带笑容,说话风趣的张记者。以后常听老何说张致忠聪明好学,自学成才,勤奋肯干,能写会照,上稿率高,是个人才。这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时不时地看看他的报道和照片,心中渐渐对他升起敬意。</p><p class="ql-block"> 当时《跃进报》印刷厂制版工人邓洪秀接受了专为报社的新闻照,刊头,标题作锌版的任务,常常到报社与张致忠接触,张致忠对聪明好学的小邓十分关怀。1967年,看了邓洪秀发表在《火线战报》上的自拍自冲洗自制版的6张照片,对邓洪秀展露的摄影天赋十分青睐和重视,并向新华社,四川日报社摄影记者推荐邓,还让他佩戴记者证多次参与大型集会活动的摄影,留下了很多珍贵照片。而邓洪秀对张致忠十分尊敬,渐渐地两人成了忘年之交,几十年保持着亲密无间 的关系和友谊。2014年邓洪秀在图文《乐山记忆》中以时空穿越的形式,写下一篇《一位老记者的乐山情结》,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张致忠的赞誉和感恩之情,再次见证了他们真挚纯朴的友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程亚平1963年留影</p> <p class="ql-block">  按理,当时我很有可能认识常到报社的邓洪秀,但阴差阳错,直到2019年12月份,我们才偶然相识。这年,老何要出《峥嵘岁月》一书,请张致忠任主编。张非常敬责,反复审阅,多次校对,印书前,他还特地请邓洪秀为老何出书拍照。12月3号那天,按张致忠要求,邓洪秀热情有礼地驾车送我们去档案馆,待张致忠办完事后,就在档案馆邓洪秀为老何和我拍了三张照片。当时我只知道他是企业家,老总,心想张致忠你是摄影家,为啥不给老何照相,要专门请邓老总来照呢? 照相时,邓洪秀要老何滋润滋润嘴唇,又拉了拉窗帘说,这样照来效果才好。我心想,看来这位邓老板照相还是内行。回家路上(很巧,我们都住在“北欧印象”) 邓洪秀问我是哪年调到乐山一中任教的,我说1978年。他说他是乐山一中高65级毕业的。我顿感惊喜,油然而生亲切感。就这样,“一中校友” “一中师生”(虽然我没教过他),竟然成了我们继续交往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才知道,邓洪秀带出的两个优秀摄影徒弟,均成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一个是长江第一漂中遇难的尧茂书,一个是支援汶川地震中车祸遇难的靳岷江。两位徒弟生前的师徒之情和身后的英灵,激励着邓洪秀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勇攀高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72年,张致忠和邓洪秀合影。</p> <p class="ql-block">邓洪秀为《峥嵘岁月》所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 二 自身带光</p><p class="ql-block"> 张致忠和邓洪秀都是相貌堂堂,帅气阳刚,正直善良,真诚热情,责任心强的人。就个性而言,张致忠开朗外向,风趣幽默;邓洪秀稳重内秀,谨言慎行。他们都是自身带光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光亮和欢乐。正是他们自身所带的光照亮了我的心,惊醒了我多年的沉睡。未读他们的作品前,平时接触中,已足以见到他们正能量的言谈举止,读了他们的作品,我更深深感到他们身心自带光亮那令人震撼的强烈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多共同点:</p><p class="ql-block"> 一,蕴含大爱是作品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作品都蕴含深厚博大的爱。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父老乡情,爱大自然,爱生活,是他们作品的共同主题。</p><p class="ql-block"> 张致忠载有五十多万文稿,八百多张照片的《纪实写真六十年》和集两千多张照片于一本的《张致忠六十年摄影作品选》等大作;邓洪秀的《我和尧茂书》及200幅珍贵的黒白照片组成的大型画册《邓洪秀黑白照片中的乐山记忆》和图文并茂的电子版《乐山记忆》等佳作,都把各自的家乡夹江 、乐山的山山水水,风物人情,历史现实,文物古迹,街巷市井...写了个穷尽,照了个通透。</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展现山河的壮美和历史的瞬间, 也无论是记录城乡的变化和百姓的生活,字里行间,镜头内外 ,流淌着一条长长的爱河。大爱之情从夹江漹水经乐山三江流向长江黄河,流入东海。流进父老乡亲心里 ,滋润着故乡广袤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二,保护和传承家乡文脉的高度责任心。</p><p class="ql-block"> 张致忠,邓洪秀都是有信仰的 人。摄影对于他们来说,最初始于工作需要,渐渐地成了爱好,进而成了终生追求的信仰。这种信仰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这种信仰使他们的人生更加高尚,更有价值。因为这种信仰紧紧联系着他们保护和传承家乡文脉的高度责任心。</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作品中,有不少是记录展现家乡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的,如张致忠镜头下的夹江千佛岩,诸葛点将台,秦汉栈道,享誉中华的夹江书画纸,享誉省内外的夹江年画。邓洪秀镜头下的乐山大佛百年影像,嘉州古城门和各个渡口(码头)的变迁。这些照片和文章为地方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对文物古迹的展现,传承,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展现,传承这些资料时,张致忠和邓洪秀以他们的睿智和犀利目光发现一些史志的错误,訛传,他们便大胆地提出质疑和探索。</p><p class="ql-block"> 张致忠《溯源探流话夹江》中“建置沿革的考证和存疑”一文,对秦汉时期的“南安县”是在乐山还是在夹江,提出质疑和探索,引经据典,指出几种史志各说不一的乱像,提出需进一步探讨。彰显了他对桑梓,对历史强烈的责任心。</p><p class="ql-block"> 邓洪秀在《大佛“弥勒与“牟尼”之辩》</p><p class="ql-block">和《荣县大佛缘何“瞧不起”乐山大佛》中,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列出几条证据,论证和确定了乐山大佛并非“弥勒 ”,而是货真价实的“释迦牟尼佛”! 并拟文向有关部门及领导谏言,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对史志的错误,訛传进行讨论研究,并纠错。这是何等的胆识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三 ,穿越时空见证历史</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的变换,过去的旧照片和现在的新照片能否连在一起,既追惜抚今,又见证历史呢?张致忠和邓洪秀用时空穿越的形式,做到了这一点。2011年春节,乐山举办了“穿越时空 见证历史”的《嘉定坊摄影展》,在一百多张照片中选用了张致忠14张,选用了邓洪秀13张,这些照片都是乐山历史发展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1981年,著名电影演员秦怡和程之来乐山,邓洪秀有幸被派去为两位明星全程拍照。他的摄影机为秦怡在凌云寺和大佛脚下留下倩影。35年过去了,为了见证这段历史,他千方百计打听秦怡的电话 地址 ,2016年终于有了确切信息 , 他不远万里,特地去上海秦怡家里,第二次为她再拍照片,做了时空穿越,见证了这段有意义的历史,得到摄影界好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邓洪秀为秦怡在凌云寺留下倩影</p> <p class="ql-block">2016年1月30日在上海秦怡家里邓洪秀为秦怡拍照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为了传承历史,张致忠向乐山市档案馆捐赠了三万张自己几十年所摄的珍贵照片,丰富了档案馆的藏品,为保存传承乐山史料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2018年,邓洪秀将已故好友——一位为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做出过贡献到的乐山籍18军老战士陈荫华之遗孀刘利萱提供的遗物经过电脑精心处理,整理成照片 ,文件,和实物一起捐赠给北京国家博物馆,这是将十八军进军西藏的相关文物以国家名义保存下那段难忘的历史,十分珍贵。刘利萱,邓洪秀受到表彰 ,获得收藏证书。这是他们对国家做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致忠捐赠三万张照片给乐山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邓洪秀的收藏证书</p> <p class="ql-block">邓洪秀手捧国家博物馆颁发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 三 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张致忠和邓洪秀其人其文皆可师。从为人和作品都彰眀较著了他们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一,热忱助人是他们的共同天性。</p><p class="ql-block"> 2015年,何智水送给张致忠一本自印的小册子《青春的足迹》。2016年,我和老何在广州女儿家,突然接到张致忠电话,他鼓励老何修改原著正式出版,一再说明出此书的意义,并表示愿尽力帮忙。老何当时考虑到张致忠身体有病,怕麻烦他,没做打算。回乐山后,张致忠再次建议:年事已高的老何应该抓紧出书,传承地下党英勇斗争的事迹给后代。这时老何才下定决心修改原著正式出书。作为主编,腿脚不便的张致忠往返奔波于乐山眉山之间,尽心尽力 ,反复审阅,多次校对,并邀约好友著名画家周玉辉设计封面,邀约好友著名摄影家邓洪秀摄像,他们的参与,为作品增舔了光彩。几经努力,《峥嵘岁月》于2020年二月出版面世 ,得到亲朋好友好评,了却了95岁高龄的何智水平生夙愿。张致忠无私援助,热忱助人的精神,我和老何甚为感谢,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峥嵘岁月》封面和编辑人员</p> <p class="ql-block">  邓洪秀的热忱助人,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认识邓洪秀后,他邀我加了他的微信和QQ。我打开他的空间,大吃一惊,原来身为企业老总的他,还是著名的摄影家和秀才,在网上发表了100多篇的图文,集成厚厚的《乐山记忆》!当第一次读到他的《缅怀叶琼芳老师》和</p><p class="ql-block">《一张照片阻止了一次劫车》时,我的心久久震撼。</p><p class="ql-block"> 《 缅怀叶琼芳老师》叙述了邓洪秀在乐山一中读高二时的班主任兼政治课老师叶琼芳,在讲单行本《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时,为了揭露国民党官员的腐败,在黑板上写出当时百姓中流传的一幅对联:上联“自古未闻粪有税”,下联“如今只剩屁无捐”,横批“国民党万税”,这种生动形象,活泼幽默的授课方式,一改政治课上的说教,引人入胜,同学们哈哈大笑,拍手叫好。喜欢画画的邓洪秀,兴致勃勃地在教材扉页上画出一道传统的朝门,把这幅对联“贴”在了门上。谁料,不久有人举报叶琼芳在课堂上呼反动口号“国民党万岁”,害得她调离一中,分配到合作干校。文革初期,邓洪秀去叶琼芳家看望敬佩的老师,才得知叶琼芳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被隔离几月,最近才可回家。“罪行”是在一中课堂上呼“国民党万岁”的反动口号。邓洪秀猛然想起当时听课时在课本扉页上画的“贴”有对联的朝门那幅画,他一边安慰叶老师,一边迫不及待跑回家 找出课本,送到叶老师手中。邓洪秀不经意在课本扉页上画有“国民党万税”的对联,成为叶琼芳平反昭雪的有力铁证!不久叶琼芳摘掉了“现行反革命”的帽子。</p><p class="ql-block"> 小小年纪的邓洪秀,救人于生死危难之中的大无畏精神,闪烁着人格魅力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在《一张照片阻止了一次劫车》中,叙述了邓洪秀去日本考察回国后,乘火车回家路过汉源时,一批从甘肃“山上”(劳改地)下来的光头劫匪上了车。等火车开动后,他们恶狠狠地持刀威胁乘客,乘客们惊恐万状,在这危急时刻,邓洪秀急中生智,掏出自己与挚友、徒弟尧茂书的合影照片,对劫匪头目讲述尧茂书勇漂长江在他们甘肃境内遇难之事,将照片上尧茂书的英雄形象活生生地矗立在他面前,震撼着他的灵魂,扼杀住了他人性中的“恶”,激活了他人性中快要泯灭的“善”,终于,他那射着“凶光”的眼里,渐渐对照片上的英雄和邓洪秀露出来了“敬仰”之情。他虽然不能“立地成佛”,但毕竟已“放下屠刀” ,放弃了一场劫车行动。邓洪秀巧妙地用照片做为武器,战胜了邪恶的劫匪,不仅拯救了一车乘客,避免了一场被抢被杀的灾难,更拯救了即将坠入罪恶深渊的劫匪们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热忱助人的邓洪秀,这种以他的睿智,正气,胆识凝聚成的强劲感染力和震慑力再次彰显了他那闪光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三叶琼芳1964年10月1日</p> <p class="ql-block">1971年,邓洪秀(右)与尧茂书(左)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二 ,身后女人 </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成功男人身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张致忠是也,邓洪秀是也! 他们的爱情婚姻既体现了男人的人格魅力,也彰显了他们的女人的伟大。这里“伟大”的含义并非指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是指为自己男人的成功默默奉献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张致忠的前妻周明哲是一个贤妻良母式的伟大女性,她与张致忠生下一男两女,繁忙工作之余,她默默担负着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的重担,支持着随时随地上山下乡,采风走访,伏案笔耕的丈夫。张致忠在新闻界摄影界取得的成绩她功不可没。他们教子有方,三个孩子都聪明懂事,发奋努力,长大后,个个出息能干,孝敬长辈,懂得老人的精神需求,极有成效地支持着父亲的事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明哲(左)张致忠(右)1985.10.2.摄于古古佛寺前。</p> <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周明哲中年病逝,张致忠面对着人生三大悲痛之一——中年丧偶。悲痛折磨着他,内心的创伤磨砺着他,他没有倒下,而是坚强地撑持着,用慈父之爱关心爱护着孩子,继续背着相机前行。</p><p class="ql-block"> 人吉天相,悲歌一曲之后 ,老天特别眷顾他,赐给他又一个伟大优秀的女人——胡秋枝!</p> <p class="ql-block">伉俪合影 胡秋枝(左)张致忠(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胡秋枝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女干部,原是青神县委副书记,在担任青神廉政建设协调小组组长时,查处一件贪污案,招其家人报复,丈夫被害身亡,她被打伤,中年丧夫,痛不欲生...后来,老天给两位不同遭遇 ,同样痛苦的男女牵上了红线 ,赐给他们第二青春 ,赐给他们后半生的幸福。让他们一曲悲歌化云烟,无数欢歌暖心怀!胡秋枝不仅是张致忠贤惠的妻子,更是张致忠事业的伴侣,他们携手背着相机遍游天南海北,踏出一步步快乐人生的足迹,摄下一组组绚丽人生的镜头,留下一本本辉煌人生的著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秋枝新作《如歌岁月》</p> <p class="ql-block">  邓洪秀幸福的爱情婚姻很不一般,是他们与极左的政策,观点和阻力拼搏而来的。他爱人唐晶晶,原是乐山驻军149师部队文艺兵,年轻漂亮,能歌善舞,又是老红军女儿,这样的家庭背景和身份,要和当时身为印刷厂工人,父亲为“反动资本家”,自身被划为“黒五类”子女的邓洪秀恋爱结婚,真乃压力山大 !然而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凭着坚贞,勇气,毅力,经历了风风雨雨,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们获得了值得永远珍惜的真正幸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邓洪秀唐晶晶结婚照。1975.5.29.</p> <p class="ql-block">  婚后,邓洪秀的事业蒸蒸日上,他刻苦钻研,自学成才,从印刷厂工人逐步成为印刷界的佼佼者,国家印刷专家,在技术 ,理论,学术方面,著作颇多,成绩斐然。而做为妻子的唐晶晶,为扶持丈夫的事业,默默做出了很大贡献。她真不愧是站在邓洪秀身后的伟大女人!</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迈入老年,疾病缠身的唐晶晶患了不可逆转的阿尔慈海默症,这对邓洪秀是多么沉重的打击! 然而,“男儿有泪不轻弹”,邓洪秀强忍内心的痛苦,趁妻子还能走动,特地陪她出游欧洲8国,了却了她一桩心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5年邓洪秀夫妻意大利威尼斯留影。</p> <p class="ql-block">  当妻子病情发展到不能自理,完全失忆时,邓洪秀高价送妻子去孝老苑疗养,隔天要去看望她,时不时还接她回家住住,和家人们一起推着她去绿心路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沁人的花香。</p><p class="ql-block"> 邓洪秀煎熬着难以煎熬的痛苦;担当着难以担当的重負,给唐晶晶无微不至仁至义尽 的关爱。唐晶晶虽然不知不觉,但她依然是幸福的。冥冥之中苍天也眷顾着她,在她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丈夫邓洪秀传递人情温暖、闪耀人性光辉,彰显人格魅力的珍贵的大爱种子!</p> <p class="ql-block">邓洪秀推着病妻踏春绿心路</p> <p class="ql-block"> 四 远方和诗</p><p class="ql-block"> 张致忠和邓洪秀是我尊敬的两位良师益友,他们的为人和作品让我受益非浅,他们的言行启迪着我怎样修炼“做人”;他们的作品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在我一事无成,遭遇挫折深感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的作品像一盏明浅灯,照亮了我脚下的路,唤醒了我迷茫的心,引发了我的文思,激活了我的灵感,鼓励着我重新执笔向生命挑战! 我从心底感恩两位良师益友! 论年龄,我从心底尊称他们为致忠仁兄和洪秀贤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隔42年后,张致忠和邓洪秀再次合影。</p> <p class="ql-block">  他们虽已功成名就,进入耄耋之年,但仍然锲而不舍。前不久他们来寒舍相聚时,我问及他们今后的打算,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及马老今年107岁还出了《马识途西南联大甲古文笔记》一书,表示要向马老学习 ,活到老 ,学到老,写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张致忠准备构思写他生命中的两位恩人——前后两个妻子。邓洪秀完成电子版《乐山记忆》出版后,将蕴酿写峨眉山。我相信,他们的创作规划将变为硕果,等待他们的是光明的远方和瑰丽的诗!</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似乎看见他们心中种下的鲜花仍在绽放,沁人的芬芳醉醒了我的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p> <p class="ql-block">  我暗暗告诫自己: 亚平,你不能垂头丧气,嗅着别人的花香,坐等夕阳落山!你应翘首以盼,静待自己心中的鲜花绽开,以馈赠两位良师益友,馈赠父老乡亲,馈赠祖国 和人民 ,完成生命的神圣使命!</p><p class="ql-block"> 冬天已到,春天还会远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绿心共赏梅,期盼春来早。程亚平何智水2022.01.11合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1.12.11.(第一稿)</p><p class="ql-block"> 2022.01.18.(第二稿)大渡河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