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情

宝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起我与李师傅40多年的友情,从相识到相知,起源于1975年在蒙阴县的802军工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小娴说: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在旅途,芸芸众生,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诸多人等。除了有血缘关系的之外,你与他人之间的交际,往往是很微妙的存在,大致可以分为:认识、熟悉、亲近、知心等几个不同的层面吧。据说大概平均会遇到几十万人,认识几千个人,其中只能和几十人做朋友,与你处得来的估计只有个位数,能交心的就更无二三。人生过半回头望,真正能够让你自始至终、念念不舍的寥寥无几。而我们师徒之间,因为年龄相近,情趣相投,可谓是亦师亦友亦兄弟。4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在万千人海中相识的身影,至今仍然时常萦绕在我的心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备战备荒为人民战略思想指导下,全国三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沂蒙山区也相继建成了一批小三线企业,热火朝天生产着各种军工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程山水,都是命定的必然。每一次遇见,都是必经的历练。1975年11月23日,沂南县的20名知青,被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拉到802厂,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我们大多被充实到刚刚投资建成的乌洛托品6车间,天天在东山上跟着平整场地,调试设备,准备投产。转过年来,我被分配到造气工序,经过到外地短暂培训后,便正式上岗了。车间指定每个人跟着一个师傅学徒,我跟的是二班长李富廷。自此,4个班轮转,整条山沟里日夜不停地机器轰鸣,热闹非凡。穿上工装的我,正式成为流水线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记忆碎片中,老家莒南的李师傅1970年来到这里,他们那一批入厂的有300余众。其实,他仅仅年长我5岁,属于同时代人。一米八多的个头,颜值颇高,只是喜欢抽着个古铜色烟斗,显得老成持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工作上,他自然是全心全意带着我干,使我从一无所知到得心应手,很快掌握了岗位上的所需技能。我们的学徒期是二年半时间,其实,过去了半年我就能独立顶岗。作为车间的第一道工序,我们生产水煤气,采用的是先进的脉冲控制程序,比较复杂难懂,但我勤学好问,尽快掌握了要领。操作期间,李师傅会一方面放手让我去干,鼓励我大胆实践,一方面暗中观察各项分析指标,及时纠正操作程序。下面的变换分析每半小时报一次结果,正常参数稍有波动,他都会马上调整,并帮助我找岀原因,说岀纠正办法。六年多的时间里,我与他朝夕相处,他从未对我直接发过脾气,靠身体力行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将我培养成为了合格的一线操作工。以后,他因工作严谨,能力岀众,被调到生产科从事调度工作多年,足见其业务超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二班只有我一个学徒工,其他师傅朴实善良,和蔼可亲,都对我关爱有加,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工作任务每天都完成得非常圆满。年终评先树优,大伙儿把先进名额优先给我,在荣誉的鼓励下,我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业余时间,我与李师傅还是篮球场上的球友。我们来到六车间时,他早已是厂代表队的队员,带领我们这些新生力量,刻苦训练,奋力拚搏,于第二年在厂运动会上勇夺桂冠,为车间争得了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悠悠往事,峥嵘岁月。那几年中,我几乎每天都要去灯光球场扑腾上一阵,一天不摸球心里就空落落的,缺失了什么似的。三线厂之间,经常进行友谊比赛。有一次,与相邻的光明机器厂交手时,单挑篮下我毕竟还是嫩了点,被对方的高手三晃两转,跳起来后失去重心摔倒,左手腕肿胀疼痛得睡不着觉,幸亏李师傅找来中草药敷上包扎,一周后便痊愈了。当年,最高兴的是晚饭后,大卡车拉着我们一群年轻人,一路欢声笑语飞驰到兄弟厂里,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甭管输赢,兴高采烈地半夜回来,心情特别舒畅,第二天上班还恣悠悠的。以后看到美国NBA球员们岀神入化的球技,我们那小把戏似乎太不上档次,没啥可炫耀的,然而,当1980年我们在三线厂联赛中勇夺冠军,狂欢不已的情景,不亚于获得了世界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间最暖是真情。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让我与李师傅偶然间相遇相知。在山沟里六年多的蹉跎岁月中,沐雨栉风,他不仅仅是我工作上的老师,球场上的队友,更是我生活中的兄长。在那孤寂单调的日子里,给了我许多的温暖与安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日常生活中,除去回家休假,我们几乎天天都会见面。他结婚生子后,住的是没有院墙的两间小屋,那里也成了我这单身青年的温暖去处,有事没事的每天过去坐一坐。做了好吃的,他和师娘忘不了喊我。平常我的心事,都会向他诉说,毫无保留。记得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日本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上,以七战七胜的战绩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我就是在李师傅家中的黑白电视机上观看的,一面一起包着饺子,一面随着比赛的情景而欢呼雀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防地震期间,我们班组在东山篮球场上也搭建了一个防震棚,从班上拿来焦炭块御寒。一天下了夜班后,师傅们或回家,或去了山下的北楼村里赶集,我感觉有点疲惫,就独自睡了。临近中午,从集上回来的李师傅非常细心,放心不下我,到棚子打开门一看,我因煤气中毒趴在地上,已不省人事。他与工友们一起赶紧把我抱到通风处,过了一会儿才苏醒过来。事后回忆,自己当时浑身发软,意识到中毒却没有力气岀去,栽倒在了门口。仅一步之差,没有迈出去。不是李师傅及时发现,后果难料,想想后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六年的师徒、兄弟情,让我临调回老家之际,对他们一家恋恋不舍。记得1981年12月14日,临行的前夜,李师傅在家中为我送行。我们一起回顾、叙说着这六载真情,我内心的感受是,他不是家人却胜似亲人。第二天临别时,他交给一封写给我父母亲的信,密密麻麻四页纸,有对我各方面的评价,有殷切的期望,更多的是对我和父母的祝福。原来,他夜不能寐,思虑了许多许多,连夜写下了这封书信。信中他对我父母说,看到我除铺盖卷外,就是几个炸药箱子的书,其他一无所有,包括一点积蓄也没有,心里很不好受。其实,这六年里,我收获了许多许多无形的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至今珍藏着这封饱含真情的家书,重读时仍感觉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步履匆匆恍如梦。今年春节前,与居住在临沂的李师傅再聚首,回忆那葱茏岁月,我们分手已是整整40个春秋,不由地感叹:吾辈老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漫漫,注定与一些人处着处着就淡了,走为走着就散了。但是,时间会把对你好的人留到最后。自从离开802厂后,我与李师傅一直保持着联系和友谊,也不时去看望他,叙叙旧情。虽然军工企业早已不复存在,他们如今都只拿着微薄的退休金,李师傅却依然十分豁达乐观,平常喜欢到沂河钓鱼,到游泳馆锻炼身体,接送孙辈上学,一家三代其乐融融,过着幸福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日子老了不一定生情,但一定会见真心。感谢生命中一切美好的岀现!愿时光清浅,故人不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