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陈二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母亲赵瑞文,祖籍山东省邱县(后划归河北邯郸),1929年出生于一个穷苦人家庭。1942年华北大旱,又闹蝗灾,庄稼颗粒无收,第二年春天又无雪无雨,家中余粮吃光了,野菜树皮也吃光了,家里姐妹又多,无力抚养,于1944年16岁那年,一路向西北山区逃荒要饭来到井陉县常坪村陈氏家族收养为媳,因不记得老家地址,一直再未与娘家人见过面。</b></p> <p><b style="font-size: 22px;">从此母亲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担,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一生操劳,勤劳、朴实、善良,虽然家中条件不好,但总能让子女们按时吃上热饭,穿的也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勤俭持家,精打细算,邻居们都夸母亲持家是一把好手。</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我兄弟姐妹六人,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因家庭困难,姐姐只上了两年学,大哥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并考上了初中,为了减轻父亲压力,放弃了升学机会,1965年刚满17岁即外出打工补贴家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记得当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井陉一中后,父母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供我上学,也正是知识改变命运,初中毕业后我于1969年应征入伍,作为陈氏家族第一代军人,从此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旅程。常坪村共有5人参军,是村上参军最多的一年,披红戴花,敲锣打鼓,这是全村人的骄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台头公社一起参军的共有21人,春节一过,战友们汇聚县城乘坐闷罐列车一路南下,来到河南信阳明港陆一军三师大本营。我分到三师九团一营卫生所担任卫生员,从此走上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道路。我虚心向老兵学习,刻苦钻业务技术,我用山里人的勤劳、朴实、真诚,脏活累活抢着干,赢得了战友们的好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入伍后曾在湖北黄冈支左,河南平顶山国防施工打山洞。作为一名营部卫生所的卫生员,经常翻山越岭,步行十几里地,随老军医下连队为指战员巡诊,做到了不怕脏,不怕累,手勤、眼勤、口勤、腿勤,态度和蔼,热情服务,同时为当地村民开展义诊,深受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喜爱,我也于69年底被推荐到武汉军区军医学校学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这是我人生的又一重大转折。武汉军区军医学校位于河南信阳市鸡公山上,正值数九寒天,冰天雪地,没有暖气,没有教室,200多人在四下透风的大礼堂上课,条件十分艰苦。但这是文革后三年多来第一次招生,大家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战严寒,斗风雪,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更让我终生难忘的是,70年4月26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永远忘不了我的入党介绍人郭四恒班长和刘富忠排长,是他们把我引上了革命的道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半年多的理论学习结束后,我们于1970年6月初,来到河南洛阳132野战医院临床实习。就在这一年的夏天,老父亲带着全家人的嘱托和心愿来部队探亲。年过半百的父亲,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两年来,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思念更是与日俱增,加上日夜操劳,患上了肺结核病,我远离家乡,不能为母亲分忧,但我深知,保家卫国,重任在肩,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母亲大人,你就原谅我这个不孝之子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1年3月,我们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了,随即返回部队,来到湖北沉湖军区农场垦荒种田。方圆一百多里,一片沼泽地,杂草丛生,到处是水坑和泥滩,一不小心陷进去会丢掉性命。就在这里,战士们跳进冰冷的泥滩里,赤着脚,卷着裤腿,一锹一锹把泥巴铲平,再踩成泥浆,不到3个月时间,10万亩平整如镜的稻田展现在大家面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常言道:“早稻不插五一秧,睌稻不插八一秧。”战士们起早探黑,按时把秧苗插下去,及时施肥、灌溉、除草,看着绿油油的稻田长势喜人,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第一年下来就获得了大丰收,早晚两季稻亩产近2000斤,百里沉湖从此变成了米粮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一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回家探亲,又见到了久别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尤是是母亲,未曾开口热泪盈眶,喜极而泣,让我着实又高兴又心痛。母亲一生为人忠厚善良,从未打骂过子女,也没有和街房邻居红过脸,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母亲的性格影响了我的一生。我陪着母亲到县城看完病后,小弟兄三人与父母照了一张合影,这也是我一生中与母亲唯一的一次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纪念。当时家中8口人,也算是大户人家,父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真是终生难以报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我等何以长成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费尽爹娘万苦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丝丝寸寸都是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谁能说得半毫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吃饭穿衣亮家当,由于人口多,为了子女上学、盖房子、找对象、成家立业,父母亲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粮食,父亲天不亮就挑着两口袋粮食步行30里,到城关集市换钱,供给子女们上学,并于1964年盖起了崭新的三眼窑洞,从此告别了破旧的小平房,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b></p> <p><b style="font-size: 22px;">当时家中并不富有,记得我当兵走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17元钱交在我手上,看着母亲眼里含着泪花,我难过极了。入伍后我勤俭节约,每月6元的津贴花不完,第二年又寄回了30元钱,母亲竞然大哭了一场,逢人就说儿子给我寄钱回来了!但更担心的是怕我在外边舍不得花钱吃苦受罪,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2年秋天,不幸的消息从家中传来,连续接到两封加急电报,母病危速回!我当天即从2000多里以外的湖北沉湖农场赶回了家,但最终也未能和母亲见上一面。母亲因肺结核高热不退,最后昏迷不醒,于10月14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44岁。我跪倒在母亲的灵柩前,欲哭无泪,眼泪直往肚里流。母亲走的太早了,撇下我们兄弟姐妹不管了,天就像塌下来一样。敬爱的母亲,我们永远怀念您,如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陈二棉原创作品,感恩您的阅读!2021年冬于石家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