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岁月曾经艰难 大山始终作伴 (散文诗习作,献给我的物探野外十一年半 ) 叶彼强 2021.12.11</p><p class="ql-block"> 1971年2月,我十六岁半,初中毕业,参加工作,是地质物探。3月,走进大田县广平公社,开始与大山作伴。</p><p class="ql-block"> 一个又一个清晨,我们小组的几个人,背着仪器、脚架、柴刀、锄镐,还有水壶和干粮,带上地质罗盘,迎着朝霞、踏着露珠、沿着崎岖小路去爬山。物理探矿必须爬山,爬山就是工作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简单,实则艰难。</p><p class="ql-block"> 说艰难,真艰难:没有固定的驻扎地点,两三个月搬迁一次是家常便饭,都是租住老乡的破旧木房;洗澡棚是用竹席围起来,寒风难挡;蹲茅坑是在一个大木桶上面铺几块木板,用草帘围挡,头顶上还有空棺材,经常让人毛骨悚然;老乡废弃的破木房、粪便屋,住上个把月就会下身长廯,那种痛痒羞于诉说,造成了内心难以平复的创伤;头几年做几百平方公里1:25000比例尺的大普查,交通闭塞,搬家还要自己挑行李用扁担,钻心般的疼痛折磨着我稚嫩的肩膀;晚上,周围漆黑一片,读书学习和野外数据复算,只能使用煤油灯和马灯,也算是当仁不让;每年只有12天探亲假和8天事假,经常想家,闲暇之时就会寝食难安,因为家庭的责任没有分担;每一次爬山,都要沿着网格化的直线,用柴刀砍芦苇、劈荆棘,打开勘测通道,免不了手脚刮破流血受伤;还有野猪坑、老虎夹,悬崖峭壁、蛇蝎野兽,危机四伏、祸害暗藏;每一次上山都是一整天,午餐通常是冷饭伴着凉水,汗水浸着茅草上面隔夜的露水或者雨水,湿透了衣裳,长筒雨靴底部积水满满,胃病和关节炎给身心带来了几十年的痛和伤……。这些艰难困苦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不是杜撰和扯淡,而是四十多年地质人生记忆里的一份清单。</p><p class="ql-block"> 天长日久,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艰苦已经反应平淡;皎阳似火、冰天雪地、中暑着凉,都在逐渐适应,并不在乎快还是慢;花蚊子、小黑虫、青竹蛇、牛头蜂、花山麂、黑野猪……,已经见多不怪,并且学会了含泪忍受和独自担当;溪水潺潺、瀑布层叠、鸟语花香,犹如世外桃源,根本无心欣赏。至于我能够十一年如一日地坚持爬山,就因为心中有一个信念: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肯干,优秀工人要争当!因为信念,也就选择了4300多个日夜要与大山作伴!物探找矿野外工作是有泪有血有汗,有无奈也有担当,“艰苦奋斗、献身地质、找矿立功”的正能量始终充满!还因为,大山底下隐藏着数不尽的矿产,国家建设需要我们地质人去查勘!</p><p class="ql-block"> 我在克服困难、伴有感伤的同时,更多的时候还是激情高亢!日积月累,我已经习惯爬山,因为亲身感受到了:并不是所有的高山顶峰和悬崖绝壁都高不可攀!经常会有征服感!寻找到矿产时那还真是神采飞扬!在我担任区长兼技术负责的德化花岩工区,找到了多金属矿,大家都非常激动,忘却了渴望八小时工作制的舒坦,不约而同大声地说:还不如面对群山用饭盒畅饮土黄酒来的欢畅!在龙岩马坑铁矿工区,我因为庆功喝酒全身过敏,酣睡醉瘫。还有一回,我们登上永安天宝岩顶峰,振臂高呼,那声音是有力高亢,在群山之中久久、久久地回荡!这些场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依然活生生、金灿灿! </p><p class="ql-block"> 野外十一年半,我在福清县遭遇到车祸还好有惊无险、在龙岩县扑倒在野猪坑上面抓住了杂草才幸免于难、在永安县被牛头蜂围攻叮蜇全身中毒命悬一旦、在岭头普查区从绝壁悬崖上滑落手脚刮破血迹斑斑、在大田县从陡坎上四脚朝天摔下来造成昏迷脑震荡、在安溪县患有心动过速症还坚守岗位不下山、在马头山工区多次吐血因为感冒引起支气管扩张,这些磨难我都一一地记在心坎。同时,年年有先进当、1977年有幸到北京得到领袖接见和部门的表彰、前后十年担任团支部书记带领青年人一大帮、被列入仅有2%的职工提前加工资一档、加入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这些荣耀既是领导的嘉奖,也是为生铁加上了钢!因此,地质物探人生虽然艰苦,并不是只有感伤,应该也有喜悦,也有光荣感!</p><p class="ql-block"> 岁月曾经艰苦磨难,大山始终召唤作伴。回望当年,五十余载。虽然韶华已逝,好在坚强如磐,夕阳无限好,还要肯登攀!</p> <p class="ql-block"> “恩师不忘”——时间是1971年国庆节。坐在前排中间的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师傅高长太。他在生活上悉心照顾我,工作中认真教授我,让我很快就掌握了物探测量这个野外技术工种的基本要领。他还主动邀请班组技术负责人廖日漳教授我磁法技术 。因此,我能够在参加工作一年之內,就成为整个工区近二十个人当中,唯一一个能够操作物探测量经纬仪和物理探矿磁力仪两种仪器的技术工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祭奠伟人”——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物探队团代会也在龙岩市举行。我和航检分队的夏春金,从福清市新厝公社凤迹“工人大学实习工区”一同前往。几位新一届团委委员在汤民强书记的带领下,在古田会议会址前举行悼念活动并且留影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76年12月,我在福建省物探测绘队首届“七•二一”工人大学毕业。在鼓山涌泉寺,郑玉铛校长带领物探班的全体学生和任课老师合影。通过工人大学的学习深造,为我回到分队后担任班组、工区技术负责人,奠定了专业技术理论和找矿实践工作的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领袖接见,前进动力”——1977年7月3日,华国锋、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国地质部门工业学大庆会议”全体代表并合影。领袖的接见,巨大的鼓舞。回到工区后,我更加积极努力工作。尤其是在德化县赤水公社花岩工区,领导让我担任工区区长兼技术负责。我带领三十多人,完成了有测量、磁法、化探、电法、地质、槽探等多种方法技术的物探详查任务。而且是从此更加热爱地质物探工作,放弃了本可以调到福州工作的机会。做到了“地质人生”四十三年半,直至退休。还有一张是我与一分队的张国清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物探情缘”——1978年,我和赵宏、林伯勇三个从祖国五湖四海聚集到福建大山深处的物探人,为了祖国的地质事业走到了一起。我们作为三分队团员的代表,到长汀县参加物探队团代会,会议期间在红都瑞金参观学习并留影。因为有了“物探人的情和缘”,我们一同跋山涉水、地质先行、历尽艰辛,是单位同事,也是兄弟姐妹,退休之后虽然各处南北,还是保持经常联系。物探人的感情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岁月曾经艰难,大山始终做伴”——1981年,在永安县槐南公社马头上详查工区,大家以工区的大山为背景,留下了青春献祖国的身影。工区地质员柯文华,用当时非常稀缺的专业配备照相机,假公济私,给我们提供了留影的便利。不过,大家“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还是应该值得肯定的。</p> <p class="ql-block"> 中国邮政发行的“以地质找矿为主题”的邮票。时间是五、六十年代。说明国家和人民,都充分肯定了地质工作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先行军”的巨大贡献。《勘探队员之歌》是由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的一首歌曲,创作于1952年,那就是对地质工作的真实写照。 </p> <p class="ql-block"> 主题是“爬山找矿”——是一张彩色的地质工作现场照片,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过去的物探工作,艰难困苦非同一般,可以说属于灰色。现在的物探找矿技术日新月异,工作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有天壤之别 。但愿我们老物探人的生活,也一定是积极向上、丰富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