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 景辉先生——“大学之道 琴瑟友之” 第一期

娜些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辛丑仲冬,“琴瑟友之”第一期教育文化沙龙在教师发展中心准时相约。任丘教育人雨落而至,共沐书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往今来,文人墨士被《大学》一书折服。宋代大儒朱熹将《大学》列为四书五经之首。明孝宗时期,文渊阁大学士邱浚奉《大学》为“六经之总要,万世之大典。”民国教育家江谦则认为:《大学》乃诸经之心要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此次教育沙龙的主题是《大学之道》,主讲人身份突变,不再被称为局长,而是被尊为毕老师,景辉先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辉先生风趣儒雅,一篇高山行止的《大学》被景辉先生庖丁解牛深入浅出。先生引经据典,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再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将《大学》这一经典精彩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亦让我们教育人找寻到了教育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生从何谓《大学》出发,将作者和背景稍作交代。之后,是先生铿锵有力的全文领读。半小时,没有人偷懒,朗朗书声震撼入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学》之文,仅一千七百余字,字数如此之少,却为何会被单独从《礼记》取出成书,并放在四书五经之首为世人所传诵?先生说:《大学》原为《礼记》第42篇,从唐朝韩愈开始极力推崇,至宋朝程颢、程颐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书。后朱熹将《大学》与四书并列,并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做《大学集注》。《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是儒家教育之纲领性论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生就何为《大学》做了以下解:“大学”与“小学”相对应,“小学”在中国古代主要指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即洒、扫、应、对,到礼、乐、射、御、书、数,而“大学”特指伦理、政治、哲学等济世经邦的“大”学问。孔子的后人,在其《礼记正义》中说到:“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于天下。”可见,《大学》的立意和着眼之高。先生把《大学》在国学中的地位比作佛家之“心经”。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明了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孩子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做人、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让国家与社会更安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学》作为四书五经之首,阅读四书五经,必须先研读《大学》,把握领读儒学之根本,才能正确理解四书五经的其它数目!</p><p class="ql-block">《大学》分为经、传两部分,以其总分的结构向我们讲述了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纲”之“明明德”即每个人都要有光明的德行,每个人的内心就是一面镜子,物欲则是尘土,当把镜子上的尘土擦干净,物欲即去除,光明的品德便呈现出来,那么,人也就走向了光明通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辉先生训诫:唯有教师明明德,学生方可明明德!明明德之目的“在亲民”,即人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成长,是一个自新的过程以致完成“止于至善”。至善是一种境界,人总是在不断经历、不断成长,我们所追寻的这一境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朝着我们人生的目标前行,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点滴,都将成为让我们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都会成为我们人生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现“三纲”之途径乃“八条目”也。文章从修身入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它既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故“修身”尤为重要。然而心为主,身乃心的载体,“正心”讲究“其所厚者薄,而其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心得其正,则公正成明也………无论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还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八条目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它们从一个人的德智修养,到外在事业的完成,形成了一贯不断展开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学之道”不仅仅是一次沙龙,它还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思想与思想的链接,相信心若自在,风雅自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灯已明,先生兴致不减,同学意犹未尽。最后,发展中心当家大姐石幸校长不得不说,来日方长,再约明天;李俊岭校长则对八条目的改编赠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班-治校-平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