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富周丽华画传 <h5>编写:<br>子:王明春<br>女:王明秋 王明冬 王明雪<br><p>执笔:王明春</p><p>音乐编辑:阮瑶<br></p></h5> <b>二,成都工作时期(1971-1996)</b> <p class="ql-block">到成都冶金实验厂后的头几年,父亲做过劳资科科长、厂办公室主任等,母亲一直是宣传科科长。这个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各种运动不断……</p><p class="ql-block">那几年,他们的工作平平,家庭生活也很难称心如意。家庭人口增加孩子一天天长大,而社会经济不发展,工资多年没有增加,他们虽仍然是同龄人中的“富人”,但其实也是低生活水平下的月光族。</p><p class="ql-block">他们将很大精力投入到为孩子前途着想。那时没有大学可上,中学毕业后都得上山下乡,下乡后会遇到什么问题,多久能招工回城,有许多未知数,这是他们很忧虑的事情。</p> 母亲任科长的宣传科,同事们亲密无间,工作中默契配合,生活中互相帮助。 <h5>1971年,母亲参加成都市委组织的宣传干部学哲学学习班合影</h5> <h5>母亲(后排右1)任科长的成都冶金实验厂宣传科荣获先进集体称号</h5> <p class="ql-block">上面这张图片,前排右1的高叔叔,帮助我们中的明春当了兵,在没有高考、中学毕业就要上山下乡的年月,当兵是年轻人最好的出路。母亲说那些天她开心得不得了,去上班时恨不能见人就分享这件喜事,但孩子是开后门当兵的,只能暗暗在心里念叨:我儿子当兵了,不用上山下乡了!<br></p><p class="ql-block">前排左1罗叔叔,在高考恢复后,辅导我们家明秋物理数学等,明秋说自己能考上大学,于此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另外,母亲工作中很注意帮助年轻人进步。</p><p class="ql-block">右二胡叔叔,退休时是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并且从50岁到70岁一直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委决策咨询委员、社会发展组副组长。他对我们说,我们母亲是他工作中遇到的好师傅,要求他要读《资本论》、读马列原著,他做到了,这为他以后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前排中何叔叔,本是轧钢车间的工人,因和我们父亲下围棋认识了我们母亲。母亲认为他有才华,就要调他到宣传科,车间说他表现并不优秀,不应该去机关工作。但母亲认为在车间他表现一般,是因为没有人尽其才,坚持将他调到了宣传科,他在这里工作很好。1977年高考恢复,他参加高考,母亲积极支持他,让他脱产在家复习。后来他考上了四川大学,毕业后去了省委机关工作,做到省贸促会领导后才退休。退休到现在,还一直担任四川省老区建设促进会领导工作。</p>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社会生活进入正常且不断加速的发展时期,父母也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又一个高光时期。<br><br> <h5>1977年,母亲和刚当兵的儿子在部队驻地合影</h5> <p class="ql-block">父亲1982年9月被任命为厂工会主席。以前的工会主席是厂里的中级干部,这个机构更多是一个摆设。现在,主席的职级是副厂级,职权也更大了。父亲的工作如鱼得水,表现突出,两位党政一把手对他的人品和能力都非常认可,因此工会工作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支持,事关工厂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以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建房、住房分配、工资调整等,职工代表大会都有很大的发言权。在父亲任上,建成了工厂的“职工之家”,职工业余文体活动前所未有地开展起来,厂里的围棋队、足球队、女子篮球队吸引了不少准职业水平的高手,在成都的企业界颇有名气。</p><p class="ql-block"><br></p> <h5>1992年,工会主席王文富主持厂职代会</h5> <h5>父亲与厂长(中)、书记(右)在职代会主席台上</h5> <h5>工会主席王文富主持厂工会及职工代表大会</h5> <h5>1989年,父亲(前排左2)和夺得省“大企业杯”冠军的厂围棋队在厂“文体中心”合影</h5> <h5>比赛成绩和道德文明双丰收</h5> <h5>1989年,父亲在省足协工作会议上举着本厂足球队荣获的奖杯留影</h5> <h5>80年代成都冶金实验厂党政工领导班子合影,左1为工会主席王文富</h5> <h5>1985年,成都冶金实验厂厂长、书记、工会主席与团代表大会代表合影。前排右9为父亲</h5> <h5>1990年,父亲(前右)陪同成都市常务副市长朱永明(前左)考察冶金实验厂</h5> <h5>工会主席王文富(前排左4)与厂女知识分子联合会会员合影</h5> <h5>父亲(二排右8)出席成都市工会代表大会时的合影照</h5><p class="ql-block"><br></p> 父亲在工会主席任上做 了一件事,就是为一位特殊人才的成长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蔡寅坤先生当时只是一名在工会工作的普通青工。他对学习绘画情有独衷。虽然他和我们父亲非亲非故,但父亲还是尽可能为他提供了诸多学习绘画的条件,后来他成了知名画家。父亲退休后,每年过年蔡寅坤请朋友聚会都要请我们父母参加,并告诉在座的他的各方朋友,只要父母有需求,就要提供便利。2007年父母迁新居,新家的一切装饰绘画几乎都是蔡寅坤单独或与朋友共同创作的。父母去世后,我们打电话感谢蔡寅坤先生多年来对父母的关照时,他动情地说,我的这些画和关照算什么,我忘不了你们父亲当年对我的鼓励和照顾。他退休前最后一天给我提供绘画材料时对我说话的情景我一直记在心里,那个画面一直难忘。 <h5>父亲(中)晚年时在蔡寅坤先生(左1)画室参观留影</h5> <h5>父亲去世后,蔡寅坤先生(白衣者)每年仍然邀请母亲(坐蔡先生左手边)聚会</h5> <p class="ql-block">母亲1978年9月奉调加入新成立的四川省冶金设计院做政工部门负责人,这是一个知识分子为主的机构,她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但她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使她得到了上下的一致好评,后来被提拔为主持党的工作的专职副书记(书记由院长兼)直到退休。她为这个机构的建成和发展做出了有口皆碑的贡献。</p> <h5>母亲在省冶金设计院门口留影</h5> <h5>母亲(左)调冶金设计院工作后出差天津留影</h5> <h5>母亲出差武汉留影</h5> <h5>母亲出差青岛时,和正在那里开会的儿子一起留影</h5> <h5>母亲出差北京时和儿子儿媳合影</h5> <h5>母亲主持省冶金设计院党总支会议</h5> 这一时期的家庭生活也开始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年不动的工资开始增加,还有了奖金。重要的是,国家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给注重读书的家庭带来了希望。那时,孩子中的老大明春已经当兵了,不能参加当年的高考,父母赶紧将在工厂子弟校读书的三个女儿转入水平较高的8中。当时父母认为大女儿明秋已经高中了,要补上落下的课程难度太大,于是将重点放在两个小女儿身上。但在父母注重读书的家风熏陶下,明秋表示要博一下。孩子有这样的想法,父母当然全力支持,赶紧为她找了家教。后来当兵的老大也在家庭注重读书氛围的影响下,放弃读军校(中专)提干的大好机会,坚决复员回家参加高考。父母为孩子们参加高考提供各种支持,孩子们不负父母厚望,给予了他们超乎预期的回报:<br>1980年,明秋考入重点大学湖南大学<br>1981年,明春考入重点大学四川大学<br>1982年,明冬、明雪分别考入西南财经学院(现名西南财经大学)和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br>80年代初,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三年之内,一家4个孩子一个不少全部成为“天之骄子”,整个家属区有不小的轰动,那一代人用他们熟悉的话语称之为“放了卫星”,意即达到了难以企及的目标。这一时刻是父母一生最高光的时刻,他们年轻时工作比翼齐飞超越多数同龄人,整个职业生涯末期工作上取得的骄人成就,和80年代初期将全部孩子培养为大学生一比,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br>这一时期是父母充满希望和成就感的时期。<br> <h5>1984年春节,父母让4个孩子戴着大学校徽合影(左起:明春、明雪、明秋、明冬)</h5> <h5>1984年春节,全家福,4个孩子都戴着大学校徽,父母和婆婆脸上充满了骄傲和幸福</h5> 从1984年开始,孩子们陆续走上工作岗位,父母又见证了他们纷纷成立小家庭。 <h5>1988年,明秋和张志宏结婚时与父母合影</h5> <h5>1989年1月,新婚的王明雪、刘明康和父母合影。后右为王明冬</h5> <h5>1990年底,王明春带着新婚妻子阮瑶回成都看父母时合影</h5> <h5>1992年4月,王明冬、石杰夫妇婚宴上向父母敬酒</h5>